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关键技术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系统分析理论,论述了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发展与研究进展,提出了系统信号检测与传感器、磁流变液体及其器件设计、控制策略与控制器等关键部件的研究与开发过程中的相关基础问题,分析了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系统信息分类与控制、系统集成与试验等系统应用研究的相关技术问题.并结合课题组研究进展,提出了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物理层构成.  相似文献   

2.
我校开发的“智能材料结构在汽车悬架系统减振中的应用研究”技术日前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 针对传统半主动减振器大都将控制装置布置在往复移动的活塞上 ,从而造成结构布置困难的问题 ,该课题在传统减振器结构的基础上 ,根据汽车减振器工作特点及磁流变液的流变特性 ,设计基于流动模式的汽车磁流变减振器 在减振器试验台上对该课题开发的磁流体智能减振器进行了性能试验 试验表明 ,该智能减振器具有阻尼力变化范围宽、响应速度快、阻尼力连续可调等特点 ,能满足不同行驶条件对汽车悬架性能的要求 该课题还提出了一种多目标汽车半主动…  相似文献   

3.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车辆悬架半主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磁流变阻尼器实现车辆悬架系统半主动控制。为了便于比较,研究了三种控制策略。提出一种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半主动控制方案,给出了悬架系统在B级公路路面激励下控制数值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半主动控制磁流变阻尼器有明显的控制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车辆悬架系统模糊半主动控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对磁流变流和磁流变阻尼器的研究基础上,以磁流变阻尼器作为半主动控制元件组成模糊半主动悬架系统。运用数值仿真和试验研究等方法对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模糊半主动悬架进行了研究,数值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模糊半动控制算法了对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悬架实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振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基于混合模式的磁流变液减振器的工作电流与阻尼力的数学模型和单自由度车辆随机振动非线性数学模型.运用随机振动理论,对磁流变液减振器非线性模型进行了线性化处理,给出了减振器等效阻尼系数、车身加速度等参量的随机统计量的计算方法.利用数值仿真分析了半主动悬架系统控制器的驱动电流对车辆减振器等效阻尼系数的影响,对车辆悬挂质量垂直振动加速度功率谱均方根值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磁流变液减振器所产生的阻尼力具有非线性特性,通过调节减振器等效阻尼系数可以实现对车辆随机振动特性的调节,并且适当地增加磁流变液减振器的驱动电流能够降低车辆随机振动加速度功率谱均方根值,提高车辆行驶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汽车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设计了以电液比例阀半主动减振器为控制对象,采用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方法的半主动悬架系统。在对电液比例阀减振器阻尼力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电液比例阀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模型,采用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方法对模型进行了研究。路面输入采用积分白噪声模拟B级路面谱,以簧载质量垂向加速度、悬架动行程以及轮胎动载荷作为评价指标。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箱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半主动悬架与被动悬架相比,其平顺性与稳定性均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模糊控制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磁流变减振器的特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1/4车辆的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模型,设计了双输入单输出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被动悬架和简单模糊控制器,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能够更好地抑制车身的垂直振动,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非公路驾驶员座椅的乘坐舒适性,设计制造了一种基于带附加气室空气弹簧和磁流变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座椅,通过控制比例阀输入电压和磁流变减振器输入电流调节座椅悬架系统的刚度和阻尼,构建了座椅的振动特性实验系统。试验研究了激励频率、比例阀输入电压及磁流变减振器输入电流对座椅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座椅悬架的固有频率、位移传递率及加速度均方根值均随比例阀输入电压的增大而减小;在高频振动区,磁流变减振器的输入电流对加速度均方根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磁流变减振器在半主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悬架系统为例,对采用磁流变减振器半主动控制系统的的振动特性进行分析,与传统被动悬架系统相比,其性能好,且无须向系统输入能量。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较大的阻尼时,半主动控制系统可以在全频率范围内起到减振效果,磁流变减振器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可控减振环节。  相似文献   

10.
结合磁流变液和磁流变弹性体的特性,提出了一种能同时调节刚度和阻尼的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及其控制策略。首先设计该悬架的大体结构并说明其工作原理,然后建立半主动悬架的控制模型,最后基于李亚普洛夫稳定性理论设计该悬架的半主动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半主动控制算法可以有效地抑制车身振动,且悬架动挠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此外,该策略实现了系统与参考模型的速度差和位移差同时为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汽车悬架半主动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磁流变阻尼器在汽车振动控制中的应用可行性,对Bouc-Wen磁流变阻尼器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揭示了14个参数对模型阻尼力的影响.运用随机理论对Bouc-Wen模型及基于该模型的汽车悬架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与传统线性阻尼器进行对比,采用非线性阻尼器模型能更精确描述汽车悬架的物理特性,通过对比半主动可调磁流变阻尼控制与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和半主动on-off控制在正弦激励和随机激励下的各种动态特性,证明了磁流变阻尼器在汽车控制工程中的可行性,说明磁流变阻尼器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磁流变液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对目前磁流变液的机理、特性研究及其在阻尼器上应用状况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具体就磁流变液的制备和流变特性,磁流变阻尼器的力学特性及其磁路、结构设计以及磁流变液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车辆座椅减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磁流变阻尼器用于座椅悬挂系统,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将磁流变阻尼器用于车辆座椅减振效果十分优良.1人-椅系统主共振理论分析在车辆振动系统中,振动通过座椅传给人体.座椅振动传递率又称加速度传递率为座椅与人体接触面上的加速度与车辆底盘激励  相似文献   

14.
磁流变减振系统的双谱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减振系统一般由多个部件组成,磁流变效应又是非线性的,磁流变减振系统存在明显的非线性特征,非线性特性分析对系统的改进设计及措施补偿具有重要意义.双谱分析是一种新的、功能强的信号处理技术,能定量地描述系统非线性耦合度,抑制高斯噪声且保持相位信息.实验中,使用采样数据建立自回归模型(AR模型),运用双谱分析方法研究磁流变减振系统的非线性规律.研究表明,双谱分析磁流变减振的方法是完全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磁流变液智能阻尼器用于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的常用控制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的跟踪控制策略,并与限幅最优控制、状态跳跃控制等控制算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计算机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这种算法优于限幅最优控制算法,能达到接近状态跳跃控制算法的效果,并能弥补工程应用中需要选取速度跳跃限值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作为半主动悬架最为核心的运行组件,磁流变液阻尼器的阻力性能可结合外界电流变化连续控 制。 对于该阻尼器为半主动悬架的控制,本文搭建了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仿真模型,给出了一类以 Speedgoat 为基础的半主动悬架模糊 PID 控制器,并通过模糊推理求解 PID 参数的调整系数,运行了基于 Matlab / Simulink 的模糊 PID 控制器的联合半实物仿真,利用 Speedgoat 在不同路面等级、不同速度下进行了 仿真试验。 试验表明:设计的基于 Speedgoat 的半主动悬架模糊 PID 控制器比起经典 PID 控制器有更优良的 控制性能,从而提高了车辆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提出一种以分数阶控制对象为参考模型的自适应控制方法,并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得到自适应控制律。以车辆主动悬架为研究模型,以分数阶“天棚”阻尼控制悬架为参考模型,利用Oustaulop分数阶仿真算法,在SIMULINK中对悬架模型自适应控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 自适应控制器不仅可明显降低车身加速度,提高平顺性,对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磁流变减振器现存磁流变液的静置沉降、油封易磨损泄漏和磁路结构不尽合理等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对磁流变减振器中电磁场的分布进行了重新配置.以Passat B5前桥减振器为设计对象,对磁流变减振器的电磁场用有限元法进行了设计计算.实验结果表明,改进设计后磁流变减振器各项性能设计计算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9.
从Bingham模型出发,推导出用于转子振动控制的剪切式磁流变液阻尼器的阻尼力计算公式;利用Langrange方程建立了磁流变液阻尼器-单盘悬臂柔性转子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为转子系统动力持性的理论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