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火炮身管寿命预测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根据火炮膛内烧蚀机理,提出了预测身寿命的过程和方法,首先按该心流为两相流,边界层为湍流的模式建立了预测壁温的腔内流动数学模型,对一定火炮进行了数值模拟,其次按膛壁烧蚀量与壁温成指数关系的经验公式计算烧蚀量。最后按烧蚀量计算弹丸初速下降量,再由初速下降百分量来预估身管寿命。  相似文献   

2.
火炮内膛涂油弹炮接触熔化热流体模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就火炮内膛涂油条件下,弹丸在膛内高速运动中的弹炮接触熔化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涂油条件下的弹炮接触熔化热流体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了弹带熔化速度和厚度及其对弹丸摩擦系数的影响,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计算结果表明:在弹丸滑动速度到达一定数值后,首发涂油时的摩擦系数与无油时一致.但在此之前,即弹丸运动初期的一段距离上,摩擦阻力大于后续各发,这是造成首发炮弹初速偏大,射程偏远的一个因素.该文所得结果可应用于内弹道计算,从而为认识弹丸在膛内强制滑动下的接触摩擦及其弹丸运动中的阻力机制,弄清炮膛涂油对弹丸初速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短管炮模块装药两相流内弹道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口径火炮模块发射装药通常由多个模块组成,流场结构复杂。该文对燃烧场进行分区模化,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两相流内弹道理论模型和计算步骤,编制程序对短管试验炮膛内发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膛内的压力、压差及弹丸速度等参量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吻合得较好,模拟结果有较高的置信度。该模型和计算程序可用于模块装药结构火炮内弹道模拟、装药设计和安全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4.
该文建立了随行装药火炮的一维两相流数学物理模型,并对某火炮的随行装药射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该随行装药火炮射击时膛内流动参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对弹丸不同部位受热方式进行分析,建立了弹丸滞留预热身管中受热的组合模型,模拟了某大口径火炮在不同环境温度下,通过连续射击达到最大加热工况时,弹丸滞留身管的温度响应过程并预测了其安全停留时间,所得结果与试验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就采用身管主动冷却技术对弹丸膛内安全停留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主动冷却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弹丸膛内滞留的热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该文研究了某平衡抛射武器发射药厚度对其初速或然误差、最大膛压等内弹道性能的影响.采用所建立的平衡抛射武器内弹道模型计算了该武器系统的内弹道性能,进行了内弹道性能试验,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采用Monte Carlo模拟,计算了不同厚度发射药的弹丸初速及其或然误差和最大膛压.研究表明,在保持弹丸平均初速不变的条件下,发射药厚度对内弹道性能及其稳定性有明显影响.建立了发射药厚度与内弹道性能参数间的定量关系,为改进该武器系统的内弹道设计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7.
串联双药室火炮经典内弹道模型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串联双药室火炮运用了一种新型发射原理,在膛压不高的情况下,可提高弹丸的初速,这对于现有火炮的改造具有广泛应用前景。该文建立了串联双药室火炮的经典内弹道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讨论了不同因素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1)装药质量比例对初速影响较大,有一个最佳值;(2)点火延迟也有一个最佳值,太大火药烧不完,太小起不到接力效果;(3)初速随活塞质量的变化是先增大而后减少。文末分析了串联双药室火炮的发展动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基于两相流动理论的点传火优化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以火炮射击安全性为背景 ,利用两相流理论建立了火炮膛内过程的点传火优化仿真模型。以膛内压力波作为优化目标 ,对药包点火和中心点火管点火2种不同的点火方式进行了点传火条件的优化分析 ,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这说明基于两相流动理论的优化仿真模型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它必将为火炮的装药及其点传火设计提供一种新的理论方法和工具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分析弹丸发射内弹道过程,通过对LS-DYNA进行二次开发,将弹丸发射经典内弹道模型及火药气体状态方程引入有限元计算,并采用Lagrange方法对某弹丸发射内弹道全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成功模拟了火炮发射时火药燃烧推进弹丸运动的力学过程. 仿真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获得的弹丸速度、弹后气体压力、弹丸过载曲线与经典内弹道计算结果一致性很好,同时数值模拟解决了经典内弹道无法获得弹丸具体受力情况和动态下的强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某加农火炮膛内环境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主要介绍某加农火炮膛内环境的测试与结果分析。为该弹丸引信设计及膛作事故分析研究提供了实验方法与有关数据。该文提供了方法对其他大口径高膛压火炮膛内测试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耦合内弹道过程的膛口流场数值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武器精度,模拟弹丸射入膛内后的膛口流场,耦合内弹道过程分析弹丸射出炮口前的初始流场和射出后的流场变化.采用内弹道经典模型计算膛内弹后气体流场,建立二维轴对称气体动力学模型计算弹前气体及膛口流场,通过弹前阻力将二者同步耦合计算.计算过程采用非结构网格方法,同时考虑运动弹丸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验流场相吻合.计算结果捕捉到弹丸出炮口后在膛口形成清晰的瓶状波系.分析得到弹丸出炮口后1.5 ms时刻炮膛内外的马赫数轴向分布;此时火药气体在膛外膨胀的最大马赫数可以达到6.32;火药经过激波后气体速度迅速下降到声速以下.由于激波的作用,在激波前后压强会产生阶跃.  相似文献   

12.
该文针对金属风暴武器的特点,以发射某枪弹为例,详细讨论了装药量、火药厚度、弹头质量、药室容积等装填条件的变化对金属风暴武器系统内弹道性能的影响规律。其规律为:随着装药量的增大,火药厚度的减小,药室容积的减小将使最大膛压和子弹出枪口速度均相应地增加;弹头质量的增加将使最大膛压增加,子弹出枪口速度减小。这些规律为研究金属风暴武器系统的内弹道机制及控制机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某轮式自行火炮弹道-火炮一体化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某轮式自行火炮的综合性能,避免在设计过程中提高射击精度的同时使得射程与弹丸杀伤面积下降,建立了涉及内弹道、外弹道、终点效应和自行火炮总体布局与发射动力学的自行火炮一体化优化设计流程和优化设计模型.该模型采用集成优化思想,以炮口跳动垂直扰动最小、射程最远和杀伤面积最大为目标进行多目标一体化优化设计,得到了Pareto最优解集.根据工程经验选取的一组优化解与优化前相比.结果明显优于以炮口垂直扰动最小为目标的单目标优化设计结果.研究表明,综合考虑全弹道模型和自行火炮总体布局与发射动力学模型的某轮式自行火炮弹道-火炮一体化优化设计模型能够有效提高自行火炮的综合性能,避免了单个目标优化时其他目标严重劣化的现象,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火箭炮射表编拟及发射诸元快速装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火箭炮射表编拟方法,分析了射表试验数据处理中的阻力系数辨识、出炮口初速确定、主动段终点诸元数据处理、动态推力数据提取等,建立火箭炮射表刚体六自由度弹道模型,利用编写的火箭弹六自由度弹道仿真程序,对某远程火箭弹进行仿真计算;针对传统方法进行火箭弹发射诸元装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在火控计算机实现火箭弹发射诸元快速装定的方法,并给出程序流程图。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采用双级装药进行膛内二次发射以提高弹丸初速而不增大最大膛压的新技术,设计了双级装药弹的结构,为提高大口径身管武器的初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提出了二次发射过程的物理模型,并以12.7 mm弹道枪为对象建立了膛内二次发射内弹道数学模型,分析了参数变化对膛压和初速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身管长度增量相等的条件下,双级装药弹初速增加量是12.7 mm普通弹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6.
多发串联有控发射武器系统内弹道物理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该文根据多发串联预装填有控发射方式武器系统的工作原理,提出了拟静力燃烧时期、拟内弹道过程、强耦合、弱耦合及非耦合等概念,详细分析了多发串联预装填有控发射方式武器系统内弹道物理过程,为多发串联预装填有控发射方式武器系统内弹道控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描述了侧装药金属风暴武器系统内弹道的物理过程,建立了内弹道数学模型,并以发射五发某枪弹为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射击频率越高,相邻两发弹间的内弹道过程耦合现象越明显,用于克服弹前阻力做功和侧药室分流火药燃气所消耗的能量越多,在装药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各发弹之间的内弹道一致性也越差。因此,必须对这种新结构金属风暴武器系统的内弹道进行优化设计,才能达到所需的战术指标。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64 mm防暴弹发射器自动机工作方式。64 mm防暴弹发射时膛压低、初速小,自动发射器采用内能源自由枪机式自动机可能会导致无法完成自动动作,运用内弹道学能量守恒定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64 mm防暴弹发射器采用内能源式自动机会导致工作可靠性降低,此结论为自动发射器自动机组件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