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证机关公证行为的定性直接影响到其能否提起行政诉讼.本文先回顾学术界和司法实践关于公证行为行政可诉性的争议,然后从公证机关和公证行为的性质、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与行政诉讼目的实现之间的关系以及发展中的公证行为进行可诉性探讨,认为公证机关公证行为的属性是一种准行政行为,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2.
保全证据公证与现场监督公证是两种不同的公证行为,但是,在公证办理过程中,有的业内人士因现场监督公证具有一定的证据作用,就将其随意定性为保全证据公证;而保全证据公证因均是在公证员现场监督下进行,就将其简单归入现场监督公证的范畴,以致"公证事项定性不准"常被专业法律人所诟病。为此,非常有必要对这两类公证行为进行细致区分。  相似文献   

3.
公证人员的渎职犯罪可直接称为公证犯罪,骗取、勾结公证人员渎职出具虚假公证书的行为可称为公证手段犯罪,两者合称为公证领域犯罪.公证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4.
对公证的证据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伟 《韶关学院学报》2004,25(10):69-72
公证是国家授权的专门机构和人员依法定程序对有法律意义的行为、事件和文书进行居中证明、监督,并赋予其特定法律效力的活动,公证的效力通常包括证据效力、强制执行效力和法律行为成立要件效力三个方面。公证文书之所以比其他普通文书具有较高的效力,就在于公证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如果缺少调查取证,就会削弱公证的证据效力。实际中,存在着公证文书与一般书证的区别、公证事实与法律推定事实的区别、民事诉讼法中关于举证推翻公证证明的规定与举证责任倒置的区别的情况。公证立法过程中应明确公证处的调查取证权及调查取证程序,以增强立法的保障与规范性。  相似文献   

5.
周鹏 《科技信息》2013,(19):491-491
在公证活动中存在着两个主体,一为公证机构,一为当事人,同时,公证书所公证的法律行为或事实可能会对相关的第三人产生利害关系。在实践中,公证行为可能会造成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利益的损害,此时,公证机构就存在一个是否承担责任,承担何种责任,承担多大责任的问题,也就是本文将要探讨的公证人的法律责任问题,即公证机构或公证员因公证活动所产生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6.
公证错证赔偿的性质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公证事业发展迅速.但公证质量普通下降的现象令人担忧。公证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对公证错证赔偿进行立法。建议建立公证错证赔偿的法律制度。公证赔偿就其性质而言,不属于国家赔偿,也不属于民法中的代理和保证行为的赔偿制度。而是中介赔偿。公证错证赔偿的形式可以有:返还财产、赔偿捐失、上缴国库、罚款、通报批评、警告、停止公证业务、撤销公证员资格等。公证的经济赔偿不应是全额赔偿,参照其他中介法律规定,赔偿公证费用的1~5倍。支持公证赔偿款采用设立公证赔偿基金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公证法律责任体系中应增加对公证辅助人员进行规范的内容。公证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应以过错责任为基础,以严格责任为补充,且实务中不应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公证刑事责任中应注意,公证员行使公证职务时的身份并非刑法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但在行政或事业性质公证机构中的公证员在行使公证行为以外的职务行为时可以依据该公证机构之性质来认定其具备国家工作人员身份。  相似文献   

8.
贾荣勋 《科技信息》2012,(15):453-453
保全证据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对与申请人权益有关的.Et后可能灭失或者难以取得的证据加以验证提取、固定、描述,以保持它的真实性和证明力的活动。保全证据公证分两大类,一是保全事实,包括保全书证、物证、视听资料、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等;二是保全行为,包括保全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录音、录像或拍摄行为、送达文书、购物行为等。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1982年4月颁布实施以来,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中为严明法纪、预防纠纷、减少诉讼、制止犯罪、保障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促进国际间交流和两岸和平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制订的《条例》已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民群众生活各方面的需要。社会对公证立法的呼吁之声日盛一日。笔者认为,公证是“依法证明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这种行为特有的社会职责本身就决定了它理应是一种法律行为。公证立法的确迫在眉睫。15年前的《条例》面对当前新异的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状况,已显得捉襟见肘了。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遗嘱是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处分其个人财产或者处理其他事务,并在其死亡时发生效力的单方法律行为。不少人认为立遗嘱是件忌讳的事,也有人因为缺乏法律意识,所以申请遗嘱公证的人不多。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财富的增加和法律意识的提高,遗嘱公证由于其无可取代的法律效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对于防止财产继承的纠纷的意义重大。遗嘱公证是公证工作中的一项主要业务。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各地公证处办理遗嘱公证日益增多,这对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避免纠纷、减少诉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针对在办理遗嘱公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银行商业化经营步伐的加快,银行所涉及的各种经济关系日趋复杂。为此,应当积极开展各项金融公证,发挥公证部门的特殊职能作用,为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多年来,我们通过为金融部门办理借款合同、担保文件、融资租赁、农村合作资金借贷、提存、证据保全、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等金融公证事项,提高了合同的履行效率,为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管理,保障国家信贷资金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公证的职能作用是预防金融纠纷的重要保障公证是国家预防性的司法制度,具有防微杜渐,完善法律行为的作用,其宗旨就是预防纠纷,避免不法行为,减少诉  相似文献   

12.
作为证明公证事项真实性,合法性的公证证据,是整个公证活动的基础与生命线。本文从公证证据的概念与法律特征入手,对公证证据的作用及公证证据制度的现状、存在的弊端做了初步的探讨;指明了公证证据收集、审查的性质、内容、要求。同时,就公证证据收集、审查中应注意的问题做了研究阐释。  相似文献   

13.
公证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诚信”二字。对我国公证诚信制度的构筑进行思考,并就公证法律制度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力图走进公证法学研究与公证实践联姻的境地。  相似文献   

14.
公证公信力是指社会公众对公证活动真实性、公正性的信赖和认可程度。公信力是公证制度的根基和生命所在。然而,公证丑闻的频频报道使其公信力逐渐受到侵蚀,本文从分析影响公信力的因素入手,寻求提升公证社会公信力的途径,以保证公证制度在国家信用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维护与加强公证的公信力,就必须加强公证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公证环境,为公证事业的良性运行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保障。一、建立和完善具有公信力的公证员选任机制一个行业若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靠人才支撑。充分发挥公证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要依靠一支高素质的公证队伍来实现。因此加强公证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证是一项有效的证明方式,在现今社会,公证的用途越来越广,作用越来越大。这也导致了公证滥用的情况日益增多。公证滥用对公证行业的危害是很大的。公证行业要正视该问题,要总结公证滥用出现的原因、表现方式和预防措施,并应学会在公证被滥用,通过各种途径来进行救济,对滥用者进行制裁,以此来减低公证的风险,维护公证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正>在生活中,偶尔会听到有人将"领事认证"说成"为出国文书办理签证"。这种比喻既形象又真实。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领事认证是相对公证而言的,它不直接证明文书的内容是否真实与合法,而只证明文书上最后一个印章或者签名属实。其目的和作用是:使一国出具的文书能够在另一国境内被有关当局所承认,不致因怀疑  相似文献   

18.
论涉外公证     
涉外公证是指公证机关办理的含有涉外因素的公证事项。即公证当事人、证明对象或公证书使用地诸因素中至少含有一个以上涉外因素的公证事项。主要是指公证书将发往域外使用的公证事项。涉外公证是国际间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法律武器。对促进对外开放政策的落实、引进外资、发展对外民事、经济交往、保护国家利益和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这里对保证涉外公证质量谈几点做法: 1明确管辖权,无管辖权的公证坚决拒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以及《公证程序规则(试行》的规定,公证事项由申请人的住所地,法律行…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我国法定公证与西方主要国家法定公证的不同,本文提出了在民商事立法中完善法定公证的立法建议,并指出了它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两者在审计组织体系中各有其特殊性:强制监督与委托公证的目的各有侧重;行政监督与民间公证的权力差别较大;无偿监督与有偿公证的范围及内容各有侧重;宏观监督与微观公证的层次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