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馨予  李树平 《河南科学》2010,28(2):216-219
目前广泛使用的给水管网水质分析模型多是基于单种成分分析的水质模型,对于余氯衰减模型,仅假设整个管网中的余氯衰减常数是一致的.对于多水源管网而言,若各出厂水水质差别很大,而使余氯衰减常数相差很大时,将造成误差.通过建立符合实际工况的多水源余氯衰减模型,运用Epanet-msx水质模块进行模拟运算,对比不同水厂余氯衰减系数同一化处理和差异化处理对管网余氯浓度造成的差别,可以看出差异化处理将能更真实地反应管网中余氯浓度的分布和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影响输配水系统水质脆弱性的因素,并分别对余氯、水龄计算模型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区域给水管网的水质脆弱性评估模型,以华北某高新区输配水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际管网的脆弱性评估,为帮助供水企业决策系统中的水质高风险区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给水管网内铁离子的释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室构建的实验管网,模拟了实际给水管网的水力、水质条件,对各项水质指标进行了监测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余氯、浊度、pH值与总铁含量相关性较高.改变水力、水质条件,根据不同条件下实验管网中总铁含量的变化情况,分析了浊度、余氯、pH值、流速与铁释放现象的相互影响机理,提出了控制铁释放的方法.监测实际给水管网的水质,量化水中总铁含量与余氯、浊度和pH值之间的关系,分别建立了基于Excel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基于Matlab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水中总铁含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三明市区两个水厂(下洋水厂和富兴堡水厂)的饮用水源均来自东牙溪水库。由于电站的建设,东牙溪水库的水没有直接引到水厂,而是经过多级电站后再进入水厂,因此电站出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厂的水质。该文针对电站的出水作为水厂的进水是否影响到三明市区人民的饮用水源进行调研和分析,经实地调查和监测结果分析,结果表明电站建设对饮用水源的水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以机器学习为手段,用基础数据建立非机理性的BP神经网络模型。经实例验证,BP神经网络余氯水质模型能较好的模拟供水管网中余氯的变化,特别是对于南部供水管网,模型的检验阶段相关系数达到0.92,平均相对误差为17.20%,均方根误差约是0.13。以期为高品质供水的管网安全输送与水质保障研究提供方法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天津滨海新区某区域供水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对供水管网中余氯进行检测,对比出厂水余氯与管网余氯变化情况,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供水管网中余氯变化情况和趋势。结果表明,温度对供水管网中余氯变化影响明显,温度越高,供水管网中余氯衰减越多,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天气状况及环境温度变化及时对水厂出厂水中余氯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7.
针对给水管网二次加氯条件下的水质可靠度问题,在线性叠加理论适用的范围内,引入节点用水量权重因子,对以余氯质量浓度期望值为评价指标的可靠度评价方法进行简化和改进,提出以余氯覆盖率为评价指标的可靠度评价方法.应用理论研究成果对算例管网进行水质可靠度评价,结果表明,二次加氯能在显著降低管网加氯量和提高余氯质量浓度均匀性的基础上维持较高的水质可靠度.  相似文献   

8.
根据华北地区某再生水厂的实际水质特点,通过实验比较了加氯消毒后水中TOC、NO2-对余氯消耗的影响;使用平行一级反应模型分析实验结果,发现折点氯化后亚硝酸盐耗氯反应的速率常数显著高于有机物耗氯反应,亚硝酸盐成为再生水中重要耗氯物质.为稳定再生水中余氯浓度,提出了2个方案:再生水中加氨或调节pH值,分别进行了模型拟合和实验效果分析.通过对比加氨和调pH值方案的余氯成分和所需药剂投量,得出调节水体至弱碱性(pH值为8.3)是更好的途径.本研究对再生水厂消毒工艺的设计、运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保证再生水水质安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供水管网中余氯衰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供水管网中影响余氯衰减消耗速率的诸多因素进行归类,分析了它们对余氯衰减速率的影响,这对管网的实际运行管理具有指导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管网余氯衰减规律乃至水质变化规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近十年来株洲市城市供水水源水质状况,分析了新的饮用水卫生标准实施后供水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水源、净水厂及供水管网的管理、发挥常规处理工艺的作用与加快现有水厂与供水管网的技术改造以及突发性水源污染处理体系建设等几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余氯在主体水中衰减情况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氯在配水管网中的消耗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研究其中主体水余氯衰减的影响因素.通过观察发现,主体水余氯衰减常数(k_b)随温度(θ)、初始氯质量浓度(C_0)以及有机物质量浓度(TDC)而有显著变化.可以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中将主体水余氯衰减常数视为这些影响因素的函数,从而增强模型的耐用性.  相似文献   

12.
以扬州第2发电厂三期工程温排水问题为例,利用二维水动力模型对温排水余氯受纳水域长江扬州段潮流场进行了模拟;以该数值模拟的潮流场作为余氯输运模拟的水动力条件,利用余氯二维对流-扩散模型预测了受纳水域余氯的质量浓度分布,并分析了这种分布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利水文条件下,温排水中余氯的质量浓度空间分布范围较小,较高质量浓度的余氯分布在排水口附近的区域;由于环境水体对余氯的稀释能力较强,温升带长度有限、宽度很小,温排水中余氯对鱼类的影响是间接和微小的,对长江水生珍稀动物的生态环境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了配水管网中常规水质指标随输水距离延长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细菌再生长的相互关系。随着输水距离的增长,管网水中HPC明显升高,基本保持在104CFU/mL;管网水浊度有所升高,pH值变化较小;余氯量明显下降,水温越高,余氯量下降越快;小管径管道中余氯下降快,管壁生物膜是造成余氯消耗的主要因素。余氯量是控制管网水中悬浮菌再生长的主要常规水质指标,pH值、水温等对细菌再生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A combined first and second-order model, which includes bulk decay and wall decay, was developed to describe chlorine decay in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s. In the model the bulk decay has complex relationships with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the initial chlorine concentration and the temperature. Except for the initial stages they can be simplified into a linear increase with TOC, a linear decrease with initial chlorine concentration and an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temperature. The model also explains why chlorine decays rapidly in the initial stages. The parameters of model are determined by deriving the best fitness with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 accuracy of model has been verified by us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 monitoring data in a distribu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氯在饮用水消毒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在饮用水消毒应用的现状,探讨了二氧化氯消毒剂相对于液氯消毒的优越性。比较了二氧化氯的生产方法,及其应用于水厂消毒的工艺探讨。二氧化氯作为滤前消毒剂对水质的改善,从成本角度分析其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