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收集雌性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24小时尿,采用化学的测定方法,经水解,多次提取、皂化、甲基化及层析等过程,将尿中雌酮、雌二醇及雌三醇分离出来,经显色后用分光光度计比色,计算其准确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一)、大熊猫24小时尿中雌激素总排出量是18.8—42.87mg,平均为31.32mg,其中雌酮为9.6—16.45mg,平均是12.81mg,雌二醇为3.0—8.7mg,平均为5.85mg,雌三醇为5.78—19.63mg,平均是12.67mg。(二)雌激素的总排出量及雌酮、雌二醇、雌三醇的排出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高峰值在三月下旬至四月初,十月份出现最低值。(三)雌激素的总排出量及雌酮、雌二醇、雌三醇的排出量与生态环境及食物有一定关系,自然保护区内的大熊猫的三种激素的排出量均高于动物园饲养的大熊猫。(四)雌激素的排出量与年龄有关,高峰值在8—12岁。  相似文献   

2.
大熊猫尿中皮质醇含量变化的日周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报道了4只大熊猫(.2;■.2)尿中皮质醇含量变化的24小时模式.连续两昼夜在动物排尿时收集尿样,尿中皮质醇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只大熊猫尿中的皮质醇含量变化均有明显的昼夜周期,在早晨2—6时持续上升,在6—7时达最高点,随即逐渐下降,雄性与雌性大熊猫分别在21时到21时半及20时到21时下降到最低点.雄、雌性大熊猫皮质醇的日周期相似,两者的皮质醇水平都是在3—7时显著高于日平均水平,中午12时至深夜1时,一般均低于日平均水平,24小时中皮质醇峰的最高值,雄性大熊猫高于雌性.  相似文献   

3.
沙鼠作为衰老实验动物模型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鼠常应用于老年医学研究。测定青年沙鼠和老年沙鼠肝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脑中单胺氧化酶、皮肤中羟脯氨酸、尿中 17-酮类固醇并比较其差别。老年沙鼠肝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尿中 17-酮类固醇及皮肤中羟脯氨酸的含量较青年沙鼠低 ,肝中丙二醛、脑内单胺氧化酶B活性较青年沙鼠高。沙鼠年龄变化与大鼠、小鼠相似 ,在某些情况下可作为衰老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利用粪便样品检测性腺类固醇激素代谢水平在很多物种中已得到有效应用,但是在爬行动物中相应的研究还较少。2011年5-10月对广东罗坑自然保护区的10只(5雄5雌)鳄蜥进行粪便采样,采用乙醇加热法提取粪便中类固醇激素,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成功检测鳄蜥粪便中雌二醇、睾酮和孕酮的浓度。研究结果显示:雄性个体睾酮水平在6月份有明显升高,提示6月份可能是鳄蜥的主要发情期;在进入冬眠前的10月份,鳄蜥怀孕个体的孕酮水平明显升高,与5月份的孕酮水平差异显著(LSD:P<0.05);雌性怀孕和非怀孕个体雌二醇水平无季节性变化,因此认为雌二醇有可能在鳄蜥繁殖周期中并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一只旅居美国的青年雌性大熊猫在休情期和发情期的阴道角化细胞变化作了连续监测.结果表明:休情期间低于35%。发情期间平均高于80%.当角化率上升到70%左右时.提示动物发情期开始;上升至90%左右,表明已进入发情高潮期,是配种良机.其结果与尿激素水平和行为表现相比较,三者具有高度一致性,证明阴道角化细胞变化监测对判定大熊猫的发情及配种时机具有良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已有若干涉及水稻基因雄性不育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报告,但在此试验的初期却无提高杂种群体异型杂交的雄性不育基因可资利用。本试验的目的在于诱发可用于水稻改良的轮回选择计划和回交育种规划的雄性不育突变体;试材是采用适应于日本温带栽培中熟品种之一“日本优”的干种子,用三种诱变剂处理:γ射线照射剂量为2和3万伦,剂量率24伦/小时;0.2%浓度溶液EI(乙烯亚胺)浸种2小时;10毫克分子溶液NMU(亚硝基—N—甲基尿烷)浸种4小时。被EI和NMU浸过的种子均用自来水冲洗15小时。每个处理的种子数和M_1至M_3种植的株数、系数、系统数见表。  相似文献   

7.
选择13头5—7岁的健康母牦牛做试验牛,用成年阉牦牛做试情牛,结合直肠检查卵泡发育情况。从发情之日起,每天一次(发情期每天两次)用真空采血管从颈静脉采血2.0ml,离心分离血浆。血浆用液氮滴冻成颗粒,保存于液氮罐中。血浆LH、P4、17β-E_2含量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结果表明,牦牛发情周期血浆P4水平在发情期较低,平均0.1785±0.0928ng/ml;黄体期较高,平均5.1824±0.3475ng/ml。17β-E_2在发情盛期上升到峰值,平均27.2918±2.1057Pg/ml,发情结束后降至基础水平,黄体期,在第4和9天时分别出现一峰值,到第16天时又上升到发情盛期水平。LH在发情初期较低,友情盛期上升到峰值,平均17 1824±2 1174ng/ml,发情结束后降至基础水平,黄体期在1~3ng/ml间波动。本文根据牦牛发情周期血浆LH、P4、17β-E_2的变化特点,结合直肠检查结果,探讨了牦牛发情周期血浆LH、P4、17β-E_2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卵巢功能的关系。认为:母牦牛的发情应以静立接受试情牛爬跨为指征,牦牛的排卵发生在LH峰后约24小时内,即在母牦牛静立接受试情牛爬跨后24小时内。  相似文献   

8.
通过去年和今年对卧龙圈养雌性大熊猫发情行为观察,总结了大熊猫在发情阶段各个时期的行为特征。在各个年龄存在一定的差异.结果表明:青年大熊猫的发情时间为:14-18d;中年大熊猫的发情时间为:12-16d:高龄大熊猫的发情时间为:9-13d.结合尿中雌酮的变化判断最佳的配种时间,以保证能够配种的雄性大熊猫的精液品质,同时减少了为雌性没有达到发情高潮时期交配的打斗,避免意外发生.  相似文献   

9.
大熊猫咽、食道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观察研究了两例大熊猫咽和食道的组织结构,由于大熊猫食性特化,食道组织结构出现局部适应性改变,如粘膜下层发达、肌层分层不明显,肌纤维排列不规则并出现螺旋状骨胳肌束等,这是对食物长期选择适应的结果。但也保留了与食肉动物相似的结构特点,如食管腺以粘液腺为主,食道粘膜未见角化。  相似文献   

10.
我们吃进肚子里的食物一般经过4—5小时就会从胃中排空,这个时间与食物的成分有密切关系。糖类食物2小时就能完全消化,蛋白质类食物需3—4小时,而脂肪类食物需5—6小时。胃中的食物排空后,它就会开始剧烈收缩。这种收缩  相似文献   

11.
在甘薯块根愈伤组织的形成上,培养基中含有2.4—D(0.5毫克—2毫克/升)和NAA(3毫克/升)效果良好,2.4—D浓度高达10毫克/升时,显著抑制愈伤组织的形成。IAA(3毫克/升)仅形成少量的愈伤组织。块根组织和愈伤组织中,测得游离氨基酸17种,块根中不含苏氨酸,以NAA形成的愈伤组织中不含苏氨酸和蛋氨酸,但在以2.4—D形成的愈伤组织中出现。块根组织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多于愈伤组织。块根组织和以不同生长调节剂形成的愈伤组织中蛋白质氨基酸种类相同。甘薯块根愈伤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多于块根组织,淀粉含量则相反。低浓度2.4—D形成的愈伤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多于高浓度形成的愈伤组织,淀粉则相反。  相似文献   

12.
竹子是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来源,在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现有缺苞箭竹、糙花箭竹、巴山木竹和青川箭竹等竹种。5/6的缺苞箭竹和1/5的糙花箭竹已开花死亡。实生苗仍处在以3至5年生为主的时期。大熊猫的食物在一个实生苗需7年才能成林而现有成竹有可能开花的阶段。因此,大熊猫仍未摆脱食物危机。  相似文献   

13.
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般经诱导排尿,小腹部热敷,拟担碱类药物注射无效时,留置尿管24-48小时拔管,多能自行排尿。本文介绍7例为留置尿管≥96小时,均为第一胎第一产,自然分娩5例,低位产钳2例,胎儿体重在2750克—4040克,4例一产程中即发生排尿困难,3例为产后发生。先用一般处理,流水声引尿,小腹部热敷,拟胆碱类药注射无效,留置尿管持续开放24小时,随后定期2-4小时开放一次,每日配合新斯的明0.5mg肌注,治疗24小时后或48小时,拔管观察,不能自行排尿,再插尿管定期开放,继续药物注射或进行耻骨上封闭,每…  相似文献   

14.
科技要闻     
熊猫栖息地偏爱存在性别差异大熊猫为了生存所选择的栖息地往往是森林地区,海拔高度超过1500米,长着大量竹子。通常情况下,熊猫不会选择海拔更高并且竹子不多的山峰,以及人类生活的海拔较低的地区。但雌性和雄性大熊猫的特定需求却一直在很大程度上遭到忽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魏辅文等对大熊猫的活动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雌性和雄性大熊猫偏爱不同的栖息  相似文献   

15.
每当冰雪融化、春回大地,大熊猫的“爱情种子”就随着报春花吐蕾萌芽了。这时,母熊猫就会在山谷交汇处、山梁的脊部或垭口等处,频繁地将发情期所分泌的特有动情激素随肛周腺、尿液一起涂抹在树干上。这就是动物特有的化学通讯方式。每年2月份,明媚的阳光给地处秦岭南坡的佛坪保  相似文献   

16.
用AAS,AFS,ICP仪器测定了33只圈养大熊猫(雌性21只,雄性12只)血清中Cu,Zn,Fe,Mn,Ca,Se,Pb,Cd,Cr,Co,Na,K,Mg,P,Hg,As等共16种无机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Cu,Zn,Se,Pb,Cd,Hg等6种元素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增高,Fe,Ca,Na,K,P等5种元素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减少.大熊猫血清中无机元素含量的变化范围较宽,可能与大熊猫年龄、性别、健康、食物结构有关.在雄性大熊猫中Cu,Se,Pb,Cd等元素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增加,而Fe,Ca,Na,Mg,P等元素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减少.在雌性大熊猫中Cu,Zn,Cd,Hg等元素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增加,而Fe,Ca,K,P等元素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减少.Cu,Zn,Ca,Se,Pb,Na,Mg,P等元素的含量雌性高于雄性;Mn,Cd,Cr,Co,Hg,As,K等无机元素的含量雌性低于雄性.Cu,Zn,Se,Pb,Cd,Hg等元素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有一定的积累性.应尽量减少大熊猫对Pb,Cd,As,Hg等一些有害元素的摄入量.Fe,Ca,Na,K,P等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在大熊猫饲料中应适量增加一些必需元素和有益元素.  相似文献   

17.
分别在春、夏、秋、冬四季对蒙古牛和蒙古羊24小时放牧周期内的选择性采食行为进行了观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蒙古牛和蒙古羊均表现出一定强度的选择性采食行为,但蒙古牛和蒙古羊的食物构成具有明显不同.蒙古牛和蒙古羊的食物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64和0.67,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蒙古牛春季的生态位宽度显著低于夏季,而与秋季和冬季类似;蒙古羊则以春季的生态位宽度最大,秋季最小.蒙古牛和蒙古羊的食物生态位重叠度为60%.  相似文献   

18.
<正>对一种针叶材TMP废水的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项废水的COD>5000毫克/升,总碳水化合物含量为3.207毫克/升,组成以己糖为主占80%,戊糖量少,并含有一定数量的游离还元糖。其总固物和挥发性总固物等和草浆板废水相似,悬固物很少。甲烷发酵试验表明,该废水适于厌氧处理。甲烷发酵主要条件是体积COD负荷 6—7公斤/米~3天,温度34—36℃,部分回流,滞留时间24小时左右。在此条件下COD除去率可达80%左右,甲烷占所产气体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大熊猫是世界上的稀有珍贵动物。由于分布地区的狭小、选食性强、繁殖不易等原因,使这种古老的动物有逐步减少的危险,怎样保护和繁殖这种古老动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四川省是大熊猫生活的故乡。成都动物园从1953年开始饲养大熊猫,对大熊猫生活习性和科学的饲养方法作了一些探索、特别是近两年来对大熊猫性行为,发情规律作了详细观察。并在发情期进行了大熊猫自然交配,人工授精试验。基本掌握了大熊猫发情,排卵的规律,为适时交配或输精创造了条件。在有关单位的配合下,我园1980年采用79年冷冻精液进行人工授精获得成功,大熊猫“美美”于1980年9月20日产仔两头,为大熊猫的繁殖开辟了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圈养大熊猫的观察有一年多的时间(1979.6—1980.10),圈养场位于卧龙自然保护区英雄沟海拔2,560米的铁杉、红桦、华桔竹丛林中、这一带过去和现在均有野生的大熊猫活动,具备有大熊猫生活的自然条件。因圈养场限制了熊猫的活动、改变了它的生活习性,为了使它们在饲养条件下能正常生活和生长发育,在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