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隧道浅埋段一般设计处理方法为先对地表注浆和反压回填后加固后进行洞身开挖,但由于地表注浆效果难以保证,因此浅埋段的施工一直比较危险,浪荣路项目隧道浅埋段则在变更后采用了明挖护拱方案进行处理,工艺简单、质量易于保证,造价少、工期短、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隧道塌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次塌方由于隧道周边岩体破碎、受地质构造影响较重,围岩为全风化性为主,围岩整体性极差;存在明显的地形偏压;加上地下溶洞水的作用,引起上部岩体应力平衡被破坏,导致隧道上部失稳、坍塌。针对上述分析,我部逐步进行初支变形段处理、地表裂缝回填夯实处理,坍方段洞内处理,地表注浆加固处理等措施,成功的处理了隧道塌方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公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从已投入使用的高等级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来看,常见的道路病害是:路面在台背回填处出现沉陷或断裂,车辆通过台背回填处跳车。对路桥过渡段的差异沉降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提出一些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探地雷达利用高频电磁脉冲波的反射原理,可用于建筑物裂缝、地层孔洞或沉陷的探测.文章采用探地雷达法对上海地铁2号线延长线川沙东-航殷路软土段盾构隧道和隧道上部地表进行了无损检测和评价,探测结果表明: 552~576 m区段盾构隧道衬砌周围土层出现松动状况,由于盾构施工,隧道衬砌上部土体之间存在间隙,导致地表不均匀沉降;684~720 m区段隧道上部覆盖层土体较为松散,隧道左轴线处可能存在孔隙区,因而导致沉降和灌浆激增.  相似文献   

5.
以回头沟隧道工程为依托,对削坡法、回填法、地表注浆法等偏压隧道地表处理措施进行数值模拟,从控制围岩变形、减小围岩应力出发,分析不同地表处理措施对隧道偏压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削坡法将坡比由1∶1.65削至1∶2和1∶2.5后,左右拱肩位移差分别降低了52.7%和75.3%,对围岩竖向位移影响差别较大;回填法将坡比由1∶1.65回填至1∶2和1∶2.5后,左右拱肩位移差分别降低了48.9%和50.0%,对围岩竖向位移影响几乎相同;注浆法注浆后,拱顶及左、右拱肩的竖直位移均比注浆前降低90%以上,地形偏压对隧道的影响基本消失,但注浆区域水泥-水玻璃浆液使围岩密度增大,引发应力场的重新分布,需提高相应位置支护强度。故从围岩变形和应力两方面考虑,采用削坡法将坡比由1∶1.65削至1∶25是处理回头沟隧道偏压段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既有隧道在临坡浅埋环境下对相交新建隧道修建的影响尤为显著.本文基于三维数值模拟以及工程现场监测,采用不同参数组合,研究了埋深与隧道高度比值(C/H)、临坡距与隧道跨度比值(D/W)、既有隧道是否回填以及不同的地表荷载对侧向边坡和地表道路变形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受既有隧道回填影响的敏感区域在平行于开挖方向既有隧道与...  相似文献   

7.
位于湖南省永吉高速第4合同段的那丘隧道左线主洞掌子面施工至K14+513处,发现K14+350~520段大型溶洞,为廊道厅堂式大型岩溶。通过对水文地质分析,提出了改桥、回填和改线3种方案对溶洞进行处理,以排除隐患。用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2个主要因素对3种方案进行了比选,最终选择了最优的回填方案对溶洞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8.
从已投入使用的高等级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来看,常见的道路病害是:路面在台背回填处出现沉陷或断裂,车辆通过台背回填处跳车。路桥过渡段上的路基路面研究显得十分薄弱,桥面平整度差、早期损坏较普遍和桥台路基沉陷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未得到根本的解决。因此,在分析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常见病害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郭俊杰 《科技信息》2011,(15):251-251
本文通过对宝兰二线宋家岭隧道塌方形成的原因机理分析,以及塌方段处理,采取护拱防护及分段施作衬砌后对塌穴入进行吹砂回填并注浆加固等作比较为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新汶矿区在煤炭资源开采的同时,形成了大面积的沉陷区,并产生大量的煤矸石,通过技术可行性分析,得出利用煤矸石回填沉陷土地复土造田不会对农作物造成二次污染的结论.探讨了煤矸石回填塌陷区和采砂坑的设计方案,包括治理的方法、矸石回填的工作程序以及回填后复垦土地的利用.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得出矸石回填沉陷土地复土造田不仅可以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而且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潘鹏旭  陈伟  郑京承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9):12714-12720
为了解隧道下穿富水强风化砂岩地层施工对既有铁路的影响,依托某电缆隧道下穿广深铁路工程,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分析了具体施工措施对隧道及地表变形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不考虑地表列车荷载和地层富水时,开挖及顶进力为地表沉降、隧道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当单独考虑列车荷载或地层富水弱化作用时,列车荷载会使得下穿段地表沉降和隧道拱顶沉降增大,而地层富水弱化对隧道进出口段沉降及下穿段底部隆起影响较大;当同时考虑列车荷载和地层富水时,隧道拱顶沉降及下穿段路基沉降均会大幅增加。对比分析现场监测、Peck公式预测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可知数值模拟结果与不考虑地层富水弱化时的Peck公式预测结果十分吻合,但由于其未考虑加固止水措施地表沉降大于现场监测结果。电缆隧道下穿广深铁路现场施工严格执行现场监测和变形控制措施,将地表沉降值和隧道拱顶沉降值分别控制在6 mm和10 mm之内,隧道底部隆起控制在5 mm以下,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与列车的运行安全,可为同类型工程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煤矸石回填采煤沉陷区的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  宣以琼  杨本水 《工程与建设》2012,26(2):156-158,164
通过结合工程实践,对煤矸石各种特性的试验分析研究,采用其对采煤沉陷区进行回填,再用强夯法对回填后的地基加以处理,使回填后的地基成为建筑用地,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也具有相当的社会经济效益,并且施工方便,在闭坑矿山的治理上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架子头隧道洞口浅埋段左幅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冒顶塌方,结合地表浅埋段的地质岩性对冒顶原因进行了分析预判,通过对地表浅埋段地质补充勘察揭示了采空小煤洞是造成隧道冒顶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注浆加固方案;注浆加固后隧道再次施工,同时对地表以及拱顶的变形进行了及时的监控量测,结合对监控数据的分析,对地表的注浆有效的提高了隧道围岩自稳能力,使架子头隧道成功穿越冒顶坍塌地段.通过对架子头隧道冒顶处治的成功案例分析以期对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重庆轨道交通某暗挖地铁车站左线DK55+962-DK55+985段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坍塌,分析坍塌原因后,结合工程实际,采用砂浆回填辅以工字钢拱架处理坍塌区,在处理段埋设监测断面,现场监控量测得到的隧道拱顶下沉、收敛位移和钢拱架应力小于规范允许值,表明砂浆回填方法处理坍塌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将掏槽孔的爆破简化为一系列球形药包的爆破.通过复变函数中的保角变换,将爆破点与隧道挖空段的拱顶映射到复平面的同一侧,即可将隧道挖空段的地表振动问题转化为半空间中的地表振动问题,最终得出隧道挖空段地表振速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实际工程,对比理论计算和实际监测的隧道轴线地表质点的振速峰值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验证理论计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季节性寒区隧道洞口浅埋段相比隧道衬砌内部冻胀更为复杂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某隧道洞口段温度场进行ANSYS数值模拟,分析了地表温度以及衬砌大气温度共同作用下洞口段温度场的影响范围,并确定了该隧道洞口段的防抗冻长度,并从地表以及洞内两个方面提出隧道洞口段的保温,防水和排水措施,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安龙铺隧道为例,分析影响隧道开挖的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对隧道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地表注浆加固岩体的设计与施工,总结隧道进出口浅埋段施工应注意的事项及塌方后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采用随机介质理论计算隧道施工引起地表位移和变形的公式及相应参数反分析方法.结合上海长江隧道超大型泥水盾构推进工程,采用随机介质理论对上行线隧道穿越民房段前试验段的地表沉降监测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预测了2条隧道单独及共同施工引起的横向地表变形和位移,评估隧道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及分析了地表变位主要影响因素,据以合理地制定了民房段施工地表变位控制措施(包括泥水压力、同步浆量和推进速度).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了预测方法和控制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盾构法隧道曲线段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不均匀地表沉降,提高对隧道曲线段地表沉降的预测及计算能力.方法以马来西亚吉隆坡某地铁隧道区间盾构施工为案例背景,通过现场试验、拟合计算及二维数值计算等方法,研究曲线隧道地表沉降计算,分析地表沉降、千斤顶推力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在经典的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经验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正公式,该修正公式更适合于预测计算曲线盾构隧道施工的地表沉降,最大误差值在4%以内.同时给出了地表不均匀沉降量与盾构不均衡推力之间的关系式.结论笔者提出的曲线盾构隧道地表沉降计算公式优于经典的地表沉降经验计算公式,可更准确的描述曲线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槽的形态.  相似文献   

20.
李伟  李超  王亦昕 《中国西部科技》2010,9(36):52-53,51
在长虹煤矿生态现状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对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预测,着重分析了地表沉陷对地表形态、土地利用、村庄建筑以及地面设施的影响,并提出了地面设施的保护和沉陷区土地复垦与综合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