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浅析中国画与平面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面设计通过与传统水墨艺术元素相结合,能够形成简约之美、空间之美、意境之美等审美特征,是现代设计追求艺术表现的自由创新时代,也是设计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的一种责任。  相似文献   

2.
书法艺术是汉字的书写艺术.书法艺术呈现给人们的是一种外在造型的形式美与内在意境的韵律美的一种完美结合.书者以敏锐的观察力和超乎寻常的想象力,运用其个人所具有的文化修养将自己的处世态度和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从生活中的具象形式当中抽离出来,融于作品之中,化为意象之美.书法艺术中蕴含着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特有表现方式,在文化传承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书法艺术是中国古老文化的体现,是一种个性亿的艺术,也是个人艺术修养的完全展现.书法艺术作为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一件瑰宝,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它依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保护战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传统知识议题已成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和知识产权保护论坛的重要热点议题,在国内也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本文划分了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传统知识的五个范畴,首次阐明传统知识的具体概念;进而介绍和分析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论坛在传统知识议题方面的谈判进展;并针对中国在传统知识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一段时期传统知识保护的战略、阶段目标和行动措施.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实地田野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本和语境结合的研究方法,将《格萨尔》史诗传统视为一个大的文本,认为《格萨尔》口头叙事传统中口头说唱的叙事文本、书写文本、格萨尔绘画、雕塑、石刻和遍布各地的风物遗迹等都是不同形式的叙事文本,这些叙事文本乃史诗传承的重要载体.将这些不同的叙事形式纳入史诗文本的研究视野,将有助于从整体上挖掘史诗的个性和文化内涵,从而注意到《格萨尔》叙事文本的多元化和多样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提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了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综合运用各级各类载体率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普及工作,发挥报纸、书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等各类载体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促进形成整个社会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提升中国公民的传统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是西方文学向中国日渐浸透,终于击破中国旧文学的封建壁垒,达到中西合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学从内容、形式的凝固模式中挣脱出来,自觉地走向世界的时期。鲁迅则是这一时期中成长起来的思想文化巨人。他不仅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根柢,而且很早就表现出对西方文化的极大兴趣和关注,阅读过大量西方科学和文学书籍,译述过《斯巴达之魂》、《月界旅行》、《地底旅行》等外国文学作品,撰写过介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影响是当今国际研究的热点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结合实地勘察,全面论述了布依族多元文化状态下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保护问题,指出未来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如何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是少数民族在千百年来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知识体系,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对于现代社会的馈赠。传统知识的评估和保护,将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基于民族生态学视角,结合生态学、民族学和人类学等多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对黔北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进行研究及评估。结果表明,现有代表性的黔北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词条共调查编目220条,种类齐全、内涵丰富,其中传统医药知识最为丰富;通过评估,62.7%的传统知识历史悠久,与少数民族协同发展、活态传承,仅有7.3%的传统知识呈狭域分布,16.4%的传统知识相关遗传资源因受到严重威胁而呈濒危状态,还有39.1%的传统知识目前无任何保护和传承措施;通过构建传统知识价值评估模型,计算出黔北地区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综合评价值介于0.34~0.91之间,66.3%的传统知识属于Ⅰ、Ⅱ等级,急需或需要保护。本研究将传统知识的理论分析和现象描述转变为量化评估,以期对传统知识在生态资源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应用方面起到实际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汉字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不但没有被另一种文字体系所替换,反而表现出一定的生命力,数千年来在传承中国文化和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这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从汉字较其他文字的特点、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汉字与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关系以及汉字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四个方面来探讨汉字传承至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从符号视觉化的审美感知和视听语言的审美艺术两个方面分析《舌尖上的中国》中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从视听语言营造中国意境、光影艺术造就形与神的统一和互文形式把握节奏张弛相间三个方面分析《舌尖上的中国》的中国美学表达风格.《舌尖上的中国》在创作层面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表达风格,在当代网络时代和全球化传播语境下该纪录片以中国人的审美视域,把中国传统饮食与文化相结合,让国内外观众在了解中国传统美食的同时,更加了解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自然风貌和中国文化,以唤起人们对中国电视纪录片新的认识和期待.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本源性的汉字原构,汉字重构是对表意汉字所作出的重新解析与再度创构。它与原构的探析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现象,汉字重构,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而从功能出发,即可归纳为预测、示巧、言志、寓教等几大方面。汉字重构体现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与时俱进的现实参与中,应须尊重传统,极力发掘和传承汉字原构的真实蕴含与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2.
《野草》深深地浸润着中国古典文学的滋养 ,它的一些篇什很有传统诗文那诗情画意的特色 ,但更多的是非常态的由极度紧张推向极致的矛盾对立 ,荒诞奇倔、迷离恍惚等构成的奇特境界 ,不过 ,这种境界之美仍渗透着古典文学的因子。《野草》引进了我国传统的梦幻文学形式 ,在更高的一个层次上回归了中国古典文学那写丑怪变形之美的传统  相似文献   

13.
张昭 《长沙大学学报》2007,21(4):116-118
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中国汉字有别于其他任何文字的特质所在.从《说文》"水部"的文化母题出发,可以显现出水与中华文化的渊源,由此还可以揭示上古文化重视沐浴、崇尚阴柔美、强调道德伦理上的清洁等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14.
张淑娥 《科技信息》2010,(35):I0433-I0433,I0440
汉字是代表中国文化的具有很大涵盖性的符号文字。它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逐步成熟。汉字不仅仅是社会得以传承积累的载体,也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5.
CG创作是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需要多学科、多知识层面的融合才可取长补短,要具备艺术创作能力和艺术设计的修养.CG艺术设计与民族传统文化相互借鉴和相互发展,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一种传承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宋祖英等政协委最提出的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从汉字的文化特征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汉字的确具有文化的传承性,但是现代汉字的发展演变又使得汉字的理据性有所降低,如果一味强调传承而忽视了文字的发展,也会矫枉过正,我们应该要在尊重文字自身规律和国家有关法规的基础上加强汉字的文化信息分析,从而培养年轻一代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本国文化的自豪感。  相似文献   

17.
瑶族传统知识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初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知识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是当前民族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议题.瑶族是我国一个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其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传统知识.本文以瑶族为例,从传统知识的组成要素如生产方式、宗教、习惯法和文化艺术等方面,分析了传统知识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诗经·卫风·氓》、《孔雀东南飞》的女主人公卫女、刘兰芝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颇具代表性的完美女性。她们有着"立身"、"齐家"之才,自然天成之美和律己宽人之德,融"才"、"美"、"德"于一身。她们的存在既是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滋养使然,又体现了我们传统文化对于女性美的最佳诠释。  相似文献   

19.
《品读粤北》是一本全面阐释粤北文化的散文诗学作品。作者以散文游记的手法,从美学的角度去观察粤北的山水,以诗学的感悟去阐释粤北的文化。作品呈现的人文粤北意象、影像粤北意象、风度粤北意象和心灵粤北意象,展现了粤北文化的自然风情之美、人文哲理之美、文本艺术之美,表达了诗意的激情、理性的凝重以及浑然一体的气度等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于中国传统古典文论的概念,王国维的“古雅”以西方美学范畴为基础.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一文中,王国维区别了“第一形式”和“第二形式”.其“古雅”概念主要是指“第二形式”,是对美的对象的表现形式,是双重形式,也就是“形式之美之形式之美”,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古雅”和“优美”、“崇高”的互补性.对“古雅”的判断是经验的、后天的,个人和时代的不同也同样制约着对“古雅”的判定,而这种判定同时又需要一种“修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