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前,产业集群发展、创新体系建设以及区域经济增长已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主流。产业集群不仅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也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活力所在;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一方面依托地方的产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又可培育发展地方的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2.
以浙江省现有产业集群的融资数据为自变量,以外商直接投资、地方政府财政投资等因素为控制变量,对浙江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融资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集群融资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持作用显著,其中以民间资本最为显著,金融机构贷款次之,地方财政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不明显。基于此,从政府支持、金融创新、民间资本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是发展区域经济的有效途径,具有空间集聚、合作共生及地方根植等特性。认为大连金州新区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制造业缺乏核心技术支撑,企业间缺乏关联、协同效应和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出金州新区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应当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新兴产业,延伸完善产业链,努力构建“生态型”产业集群,以及构建集群创新和生态发展的激励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有效途径,积极培育和推进地方产业集群已成为目前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本文对产业集群创新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关系进行分析,并针对武汉光电子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促进武汉市光电子产业集群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及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以产业集群发展经济是实现工业化的新路径。产业集群已成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经济组织形式。培育发展冶金、机械装备、玩具、电力、生物制药、铝箔、特色旅游等产业集群是韶关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为此。政府要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编制、职能转变、加大投入等方面为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营造环境。同时,抓好园区建设、人才供给、服务支持等为产业集群的培育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的网络特性与地方产业网络升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群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网络特性,主要表现在网络分工、网络协作互动、网络创新和网络的根植性四个方面。我国地方产业网络是以低成本优势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其基于“低级生产要素”的竞争优势存在被其他国家代替的危险,而且面临着国际领先公司的全球价值链治理等不利因素。我们应立足于增强和完善本地产业集群的网络特性,从而促进地方产业网络的升级。  相似文献   

7.
日本创新产业集群形成及特征对我国产业群聚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较早提出产业集群计划的国家,日本在发展创新产业集群过程的经验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通过对日本创新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的介绍,阐述了日本创新产业集群形成的特点与方式,并提出了今后我国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已成为推进区域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创新是产业集群的本质属性,为其提供持续的动力。关于产业集群研究已经开始转向政策的层面,而我国目前的产业集群政策研究才刚刚起步,产业集群创新政策的研究则更不完整。从创新的角度界定了产业集群政策的内涵,然后提出产业集群创新政策背景、思想和实践的理论框架,最后根据该框架就我国的集群现状做了政策响应,既丰富了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同时又对集群战略的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借鉴创新型产业集群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以潍坊市16个县市区区域创新体系、中小企业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为依托,构建集群创新力重要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潍坊市31个中小企业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实证研究,探讨中小企业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规律。根据分析结论,从加强高水平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依托区域特色产业底蕴不断凝炼集群创新发展优势、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和发展潍坊模式三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傅同瑾 《科技信息》2007,(28):274-274
产业集群是相关产业在地理位置上的聚集。应该通过积极发展大企业,扶持发展中小企业,加快建设特色工业园区,鼓励和吸引民营资本投入产业集群发展等途径积极发展产业集群,助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琼瑜 《科技信息》2013,(5):273-273
高新区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本文分析了无锡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提升集群创新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肖良 《科技咨询导报》2009,(15):205-205
产业集群的发展实践和经验表明,创新是产业集群的本性和优势所在。产业集群的创新效应主要体现在集群能够有效地诱导创新并驱动创新,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它由文化.竞争.市场等因素推动。在有利的公共政策环境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受自然条件、发展水平,特别是三峡工程修建的制约和影响,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现象突出,而以关、破为主的移民迁建结构调整方针的实施,更加速了库区产业空心化的步伐。以产业集群理论为基础,针对库区产业空心化问题,以万州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产业转型研究,提出了以培植具有地方比较优势和库区特色的产业集群的区域发展思路,并对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定位提出建议:产业选择要注意规划;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技术进步为依托,建立循环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4.
张晶晶 《科技信息》2010,(24):111-112
河南省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是对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贯彻实施。在我省产业集群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产业集群内布局分散、规模小、企业数量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政府在制度创新过程中担当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而政府由于其特殊的角色,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起着调控及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通过要素之间和生产环节之间的整合建立以专业化分工网络为基础的产业集群,能强化地区经济增长核心能力。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存在着地域、结构、功能和目标等多项关联。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是促成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制度条件。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积极的集群创导,制定促进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相融合的发展政策,不断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创新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产业集群及其分类,阐述了科技创新与产业集群发展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产业集群系统创新系统模型,提出了集群创新平台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已成为引领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完善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的关联度,培育并推进当地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是提升地方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关键。以揭示无锡新区产业集群中存在的问题,试图从确立发展目标、构建动力机制、完善行动路径全面促进无锡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以此为典范提升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郑前 《华东科技》2004,(9):32-34
综观各个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空间集聚的特征凸现,且已形成了一个全球化浪潮下的高技术地方集聚成群的亮丽景象。这些经验表明,地方产业集群(Iocal industriaclusters)或地方企业集群(Iocal clusters of enterprises)(以下简称集群)正在推动着世界各地的经济增长。全球经济中,一国欲获得竞争优势,不能只靠本国的全球性大企业,更重要的是那些在扎根于国土上的中小企业集群。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经济中,企业需要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通过伙伴关系的建立,促进信息流动和创造性思维的传递,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由客商、供应商、竞争者,以及诸如大学、专业学校、顾问团、政府等支持性机构所构成的集群会降低成本和促进创新。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如美国的硅谷、英国的剑桥、法国的索菲亚、印度的班加罗尔等高技术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产业的空间组织方式,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得到认可。但技术水平低下、价值链低端化、内部产业链畸形化、恶性低价竞争等现象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普遍存在.极大地制约了集群竞争优势的发挥。要保持产业集群的持续竞争力,推动产业集群升级是必然的选择。在此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本文从“市场失灵”的角度探讨了地方政府参与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升级的理论依据,阐述了地方政府在集群升级中应承担的主要职能,并从加大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构建集群创新网络、引导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构筑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实施区域品牌战略等几方面提出了地方政府促进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升级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市场导向型产业集群的产生及特点 我国产业集群的兴起受到国际产业集群理论传播的影响,发展也是十分迅速,在这种影响之下,我国不少地方政府纷纷探索如何在所辖区域内培育和推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我国的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根据政府在产业集聚过程中的干预程度以及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的互动程度,出现了三种类型的产业集群,即市场导向型产业集群、政府扶持型产业集群和计划型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