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以往的科幻作品中,末日危机,人类出走到外太空寻求新家园的故事屡见不鲜。唯独在流浪地球的故事里,人类选择背负着地球家园一同迁徙。这个宏大设定,让这部影片成为一场真正意义上世界级制作、中国化内核的科幻。《流浪地球》是一部堪称伟大的科幻电影。是的,必须用伟大这个形容词。要知道,仅仅几年前,中国科幻电影的概念还是圆萌蠢胖的飞碟、西游记风格的外星人,山寨浮夸的机甲……并非我们的电影工作者没有看过《星际穿越》或者《阿凡达》,不知道科幻片  相似文献   

2.
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产生的?只有地球上才有生命吗?人类有一天可能穿越遥远的距离寻找其他形式的生命吗?《在太阳系中寻找地外生命》这本书不仅回答了这些问题,还解释了很多其他有趣的问题。本书从我们对地球上生命的理解开始,描述了已知的关于生命的化学组成的最新想法,以及这些想法如何影响人类在其它地方寻找生命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是否有外星人?是否适于人类居住?20世纪60年代迄今,人类已进行了数十个火星探测计划,但屡战屡败……现在我们研究火星,也许只是把它当作未来人类星际旅行的一个停靠站,毕竟只有地球才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相似文献   

4.
《奇闻怪事》2011,(2):21
星际旅行是人类永恒的梦想。然而,即使距地球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比邻星,距离地球也有4.2光年远———这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的20万倍,或者相当于人类乘坐太空船往返月球5000万次的距离。假如乘坐人类迄今为止最快的星际探测器——美国"旅行者1号"探测器以每秒17公里的速度离开太阳系,人类将在7.4万年后才能  相似文献   

5.
作为曾经收视大热,票房上亿大获成功的《星际迷航》的续集——《星际迷航12:暗黑无界》在众人的翘首期盼中终于上映了,这部号称将携带着更多"原创的、独特的、更新的"元素强势回归的影片,究竟带来的是惊还是喜? 上一集(星际迷航11),瓦肯星(斯波克的家)被敌人用黑洞吞没了,斯波克不得不跟人类来到地球.而在新的这集中,进取号一开始就经历了充满争议的星际事件后返回地球,新任舰长正想重回太空展开更长久的和平探险任务,不过地球上却不平静.进取号虽被调召回到23世纪的地球,但他们却发现,一股无法阻挡的恐怖力量,不仅从内部摧残星际联邦,更让世界濒临毁灭.  相似文献   

6.
吴沅 《创新科技》2005,(10):42-43
星际航行可分为行星际航行和恒星际航行。行星际航行是指,冲破地球引力的束缚在太阳系范围内进行航行,又称航天飞行;恒星际航行是指脱离太阳系到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中进行航行,又称宇宙航行。目前,人类已经实现了环绕地球的飞行,登上了月球,“勇气”号、“机遇”号也相继成功登上了火星。但是,要实现宇宙航行,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7.
几十亿年来地球上的生物是否存在周期性的繁盛与衰亡,可以说是全人类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寻找发现生物大灭绝的规律可以说是人类的梦想。从已发现的化石来看,地球上确实发生过若干次生物大灭绝,而且距我们今天都十分遥远。我们仅仅从现在地球的某些变化似乎很难发现古代生物大灭绝的规律。所以,如果我们从一个宇宙年的角度来看待地球上的生物大灭绝现象,可能会使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更接近于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8.
自从前苏联在1957年将人带入航天时代,随后的近50年间,人们目睹了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先实现人类的太空梦,美国的阿波罗工程6次拜访月宫的壮举,人类一次次地实现着几千年来的飞天之梦。载人航天技术使得我们的活动空间从陆地、海洋拓展到了大气层外的宇宙空间,我们终于可以亲自看到孕育人类的地球是怎样一个美丽的蓝色宝石。以往只有在科幻电影中才能见到的镜头,将一步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实现。  相似文献   

9.
<正>"科幻大片《星际迷航》中,都有哪些酷炫的梦幻科技穿越到了现实中?"科幻或许是电影的永恒话题,《星际迷航》是美国科幻史上的一大奇迹,其系列影视作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科幻序列,一些科技迷深陷于《星际迷航》中难以自拔。剧中的科学技术在上世纪播出时或许看上去遥不可及,然而现在,其中的不少产品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实现了,某些甚至已经成为我们的日常用品。  相似文献   

10.
远涉 《科技潮》2007,(3):44-45
美国的火星协会制定出一套详细的改造火星计划,而且计划正如“愚公移山”一般地逐步实施,也许1000年后,我们的子孙将生活在火星上。这颗让古代人类充满幻想的星球,如今又成为人类的希望所在,因为火星是目前科学家探测到的环境最接近地球的星球。如果要寻找另外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火星肯定是第一候选。  相似文献   

11.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工业化和过分追求经济效益使人类肆无忌惮地破坏了地球的环境和资源,但环境问题反过来又使人类生存和生活的条件受到了极其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的人类社会,在原子能利用、空间技术、信息通讯、交通工具、人居环境等各方面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物、信息的交流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活跃,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但是,大量的人类活动同时也给我们的地球带来了想象不到的危机与灾害,大气污染、温室效应、荒漠化、水危机、禽流感、BSE、SARS等威胁着人类,让我们必须认真考虑在人类进步的同时,如何与我们的地球协调发展。这已成为地球社会所有成员所面临的最大的共同课题。为此,全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努力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人类与地球和谐共生的理想之路。  相似文献   

13.
《奇闻怪事》2013,(7):60-61
天文学家保罗戴维斯提出我们应该从自身周围环境中寻找外星人可能留下的信息,比如地球上某些地质环境,甚至在我们的细胞中。外星智慧生物如果到达地球,根据当时地球的物理化学环境,外星人或许会使用某种技术将一些信息留在地球上,而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间接的证据来推测其是由外来文明的科学技术所留下的痕迹。  相似文献   

14.
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指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成为人类的一个迫切任务”,“现在已达到历史上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在决定世界各地行动的时候,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它们对环境产生的后果。由于无知或不关心,我们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和幸福所依靠的地球环境造成巨大的无法挽回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2013年9月13日凌晨2:00(北京时间),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正式确认旅行者1号(Voyager 1)探测器已于2012年8月25日飞出太阳系,进入星际空间。这是目前离地球最远的人造飞行器,也是第一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是人类太空探索史上的壮举。旅行者号科学团队认为,旅行者1号在2012年8月25日就进入了星际空间。这一结论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证据,首先,2012年8月25日获得的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16.
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自古以来,人们只能凭裸眼观察来了解天体现象;16世纪初伽利略发明望远镜后,开启了望远镜观测时代.观测波段逐渐覆盖了γ射线、X射线乃至可见光、红外和无线电波的整个电磁波谱,人类对太阳系的了解也得以逐渐深化.人类对太阳系的探测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从探测月球开始,逐渐发展到对地球邻近行星(火星与金星)、其他行星、各类小天体以及太阳和行星际空间太阳风的探测.人类的空问探测,由近至远,由易到难,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实现了对太阳系各层次天体和太阳系空间的253次探测.  相似文献   

17.
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人员说,他们发现矿物质在地球形成生命的最初阶段起关键作用。特别是一种叫硬硼钙石的含有硼砂的矿物质,该物质有助于把在星际尘埃云中发现的有机分子变成一种叫核糖的糖,而核糖是组成核糖核酸的基因物质的核心物质。这一宣布朝着“解决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形成的”这个30亿年来的秘密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18.
正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积累,我们今天可以在各大洲的博物馆中见到很多珍贵的陨石实物。有些陨石从发现、研究到收藏的整个过程都十分曲折离奇,故事足以让编剧写出一个剧本来。2017年10月19日,人类有史以来首次发现来自太阳系外另一个星系的神秘星际访客"1I/2017U1——Oumuamua",意为"第一位来自远方的使者"。然而,来自天琴座方向的它之后最终还是朝着飞马座方向离开太阳系,并且再也不会返回。  相似文献   

19.
 好莱坞科幻大片《星际穿越》(Interstellar)近期上映后迅速引发观影热潮.影片叫好又叫座不仅说明导演Christopher Nolan的号召力依旧强大,而且还罕见地在大众中间刮起一阵科学旋风.大家走出电影院后,依然在热烈地讨论着虫洞、黑洞、引力弹射、五维空间、时间旅行等等这些曾经看起来距离我们生活非常遥远的物理概念.宇航员通过虫洞前往另一个星系寻找宜居星球这样一条故事的主线也再次引发我们对地外生命的关注:宇宙中的其他角落是否存在生命?如果存在,究竟在何方?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全球“生态化”的世纪,是人类把生物圈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把握的世纪。地球承担着养育人类的重任已有近两万年的时间。如今,人口急剧增长,压得地球喘不过气来。它像一个衰弱的病人,已不堪重负。当地球人口以几何级数增加的时候,资源充其量是在以算术级数增加,而且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掠夺性的采用,地球提供给我们的物质资源正在明显地匮乏。长期以来,人类“把森林视为耕地的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