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区域性爱情叙事,历史上有多种版本,围绕这一叙事的发源地国内学界有着大量的争议,学人与研究者为证明自己的主张提供了丰富的文献与证据.证实爱情叙事主人公源自何地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则是应关注这一叙事所展示的爱情主题及其所负载的生命原型,正是它展示的具有普世价值的主题与其所承载的普适的生命原型,使其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与恒久的魅力,这也是它广为传播,并被人们所喜爱的关键因素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探索文学的种种不稳定因素决定了其叙事的流动性.但不论其如何变化,探索文学的叙事仍有一些基本的立足点和叙事特征.作为一种解构性叙事,它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小说叙事规范的消解和对"深度模式"的拆除上;作为一种极具张力的叙事,它又往往在同一文本中并置两套截然相反的叙事语码.  相似文献   

3.
西方道德教育从强调道德相对主义到提倡核心价值观,反映了西方社会对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的一种反思.20世纪90年代,复兴的品格教育把古老的道德叙事这种道德教育方法运用到学校、家庭、社会中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取得一定的成效.作为西方社会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方法,道德叙事将给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向阳  余小游 《科技资讯》2009,(19):244-244
学校道德感悟教育是教育者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道德教育情景,使受教育者通过感知具体道德案例引起认识和心理上的变化、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觉悟,从而自觉修正自己行为的一种德育教育。道德感悟教育的生命价值包括:一是道德感悟教育作为一种新的道德教育方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二是道德感悟教育"以人为本",把学生的生命价值放在核心地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在实践中去体现个体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传奇》所传达的是现代都市生活中普通人的"奇异的感觉",其叙事基本要素是常态的现实生活与非常态的生命体验之间的对立共构,其中背景作为环境功能要素,是在错位与对立的描绘中,营造了一种可以控制情节和人物的"情调和效果",集中体现了《传奇》"荒凉"的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6.
《西湖主》故事自诞生以来,历经文人的诠释、民间的理解,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因而具有了较为普遍性的叙事心态。这些心态伴随着人在生命历程中所经历的困惑与逆境而产生。应对人生失意的彷徨与挣扎,面对不公现实的内心焦虑,在"礼"与"欲"之间的左右为难,这些生存困境是世世代代的人们总会遇到的难题。西湖主故事作为研究叙事心态的个案,非常具有典型性,值得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7.
论叙事声音在电影艺术中的功能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恒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4):51-52,56
叙事作为当代叙事学意义上的概念,主要表明着“故事”作为一种经过主体“重新结构”并作用于一个特殊交流环境过程中产物的主体性品质。在电影艺术中,“故事”的被讲述是通过声音与画面的有机结合得以完成。本文主要探讨电影艺术中,叙事声音在积极影响观众对影像的诠释,创造画面重心的流转,加深影像的生命与厚度等叙事纬度上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电影叙事的结构中梳理出主要人物的行为活动及其深层心理原因,在爱情故事这一表层结构下发掘出关于"自我与他者""自恋与他恋""死与生""时间与记忆"这样四组与人类生活和精神情感始终相随的深刻命题,在人物被疗愈的过程中展现生命本身的诡谲和绚烂。  相似文献   

9.
彭学明的作品《娘》将"娘"的形象还原到"天地"中去书写,使作品中所包含的自省与忏悔穿越了狭义的文化维度,直抵那被遗忘的自然与生命本身。这部作品包含着对自然与文明、生命与知识等问题的深度思考,它试图通过自然与生命的复魅来达到一种更彻底的现代性批判。  相似文献   

10.
金红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10):25-30
作为20世纪90年代颇具代表性的女性文学作家,林白小说的个人化、生命体验、叙述方式及对内在灵魂的揭示有她独特的特点,而在这些特点的传达中,"意识流"潜在而又特立独行地存在。概括地讲,它是叙事结构上的意识流,一种夹杂了情节叙述成分的独白式意识流;它更具理性特点,在自由联想等技巧运用方面显得更连贯更紧凑;它还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意识流,来自灵魂深处、生命的悸动;它始终指向个体生命,指向时时紧张而颤动着的女性心灵。  相似文献   

11.
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理论是一种兼具哲学、心理学特色的道德教育理论,它的形成与其独特的个人经历以及特定的美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有关,从理论来源上看,它还受到多种道德哲学传统、道德心理学传统和道德教育学传统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影片《色·戒》以抗日救国的宏大叙事开场,以时代洪流为背景和底色,以身体政治学为焦点,由性到情的生发,叙述了不可能环境中之可能的一场旷世奇恋,表现了复杂、模糊、幽深、微妙的人性人情。李安以特有的细腻、绵密、从容将这场"荒腔走板"岁月里的奇情叙述得无奈而凄美、委婉而悸动,将个体生命在感性(色)与理性(戒)、天性冲动与社会规范间的纠缠与冲突中的挣扎与沉沦演绎得酣畅淋漓。这是历史大叙事覆盖、笼罩下的小叙事,是关于个体生命、情感的私语,影片在历史的背面反写历史,解构了几十年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僵化的、类型化的叙事模式和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13.
正科幻不能像科技那样直接影响人类,但却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一直推动着它不断地向前发展。"科幻"是"科学幻想"的简称,它是人类在有限的认知里发生的不与现存事实理论相冲突的想象,我们常看到的是科幻小说、漫画、电影。"科幻"一词在二十世纪才被正式提出,但第一部被公认的科幻小说却出现在公元2世纪——古希腊小说《真实的故事》,小说里描绘了星际旅行、外星生命、星际殖民和战争、人造生命等内容。第一部科幻电影  相似文献   

14.
旅行状态下的人生是《周渔的喊叫》的另一种意味。本文就其文本指向、小说内在叙事模式、道具分割的空间世界来分析它的另一种意味。即非仅限于爱情的故事及内涵;而倾向于小说人物的生命与心灵的寻求和就此构成的旅行状态下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中地理空间叙事是其空间叙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构建在文本中通过两种方式完成:一是谋臣的方略,一是争战中地理形势的分析。这两种方式都是在叙事过程中实现的。它对《三国演义》叙事发展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叙事与地理空间之间是“随物赋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昆虫学家蒲蛰龙及其生物害虫防治研究工作的个案,探讨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主流科学观。本文首先指出,(激进的)"革命主义"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反科学",或仅注重科学的技术应用方面。革命主义的科学观与其他科学观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主张一种"群众性科学",要求技术性的、专业的"专"知识和来自外国的、学院式的"洋"知识与政治的、革命性的"红"知识和"土"知识结合起来,实际上更多的是服从于"红"知识和"土"知识。通过蒲蛰龙的个案,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科学家如何在自相矛盾的科学观中求得平衡。这一个案清楚地展示了,为取得符合国家政治目标的科学成就,蒲蛰龙是怎样设法在红与专、土与洋之间取得平衡的。此外,这一个案还提供了一种讨论的角度:不同的时代如何衡量科学成就。就蒲蛰龙的工作而言,20世纪50—70年代的叙事所强调的那些方面,与改革开放后的叙事截然不同。本文指出,为了全面地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科学事业,历史学者必须综合三种叙事:其一是强调专业性和跨国科学的叙事,其二是强调扎根农民和自力更生的叙事,其三是强调个人经历和人际关系的叙事。  相似文献   

17.
《与狼共度》是一种生态意识关照下的动物叙事。作者法利·莫厄特通过对狼的书写以及为狼的"正名",完成了狼形象从"象征符号"到"生命的主体"的华丽转变,通过对狼与人类社会的对比,由此引发人类对于生态的的思考以及深深的反思。  相似文献   

18.
被称为"新感觉派圣手"的青年作家穆时英深刻地领悟了现代都市生活中个体生命的精神困境,并以其娴熟的新感觉化技巧,对上海这一"建在地狱上的天堂"进行了彻底地批判和揭露,创造了迥异于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都市文学,体现了现代派文学关注个体生命精神的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9.
道德叙事论     
当前道德教育重抽象的理论导向,忽视与人接近的生活教育。这种缺少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最终导致道德教育难有成效。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提倡古老的道德叙事是有积极意义的。这种贴近生活,走进心灵的教育方式给道德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改进了道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旅行状态下的人生是<周渔的喊叫>的另一种意味.本文就其文本指向、小说内在叙事模式、道具分割的空间世界来分析它的另一种意味.即非仅限于爱情的故事及内涵;而倾向于小说人物的生命与心灵的寻求和就此构成的旅行状态下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