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情感美即诗歌的思想感情之美。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是诗歌的生命。诗歌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优秀的古典诗词通过美的艺术形象、健康向上的情感,使人受到熏陶与启迪,表现了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之美。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之美:美在健康,美在真实,美在深刻,美在含蓄。  相似文献   

2.
“绮靡”文学风格形成于西晋,首倡者为陆机。它是一种注重文学辞藻、对偶、声律等形式技巧并追求作品绮丽色彩的文学风格,于两晋、南朝十分兴盛。“绮靡”文学风格之所以成型于西晋(265--280),大致有以下三个原因:汉末清议衰颓、西晋玄学思潮继续兴盛、西晋士人普遍卑俗的人格情趣和审美趣味。古今关于“绮靡”的争论各有其道理,正确认识“绮靡”在我国文学史、文论史上的意义和价值,需要回归文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陆机《文赋》中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是与传统“诗言志”相对的诗学理论,它体现了古典诗歌的抒情特质。20世纪以来对“诗缘情而绮靡”的研究主要围绕“缘情”、“绮靡”的含义以及“诗缘情而绮靡”说在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诗论中的地位及影响等方面展开,对一些问题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于继承中有所创见。但对“诗缘情而绮靡”说尚缺乏系统全面的专题性研究,其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与其在诗歌发展史程中的地位颇不相称。  相似文献   

4.
"太康之英"陆机的《辩亡论》与《五等论》在西晋论坛占据重要地位,代表了西晋文风发展的新倾向,表现出对绮丽华赡、藻饰雅化的自觉追求,正体现了其在《文赋》中提出的"论精微而朗畅"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5.
陆机和潘岳是西晋太康文学时期的两位杰出诗人,他们创作的诗歌体现出西晋太康诗歌重视形式美的典型特征,共同开创了诗歌创作的新时代。陆机和潘岳的诗歌作品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中所引发的褒贬争议很大,过程曲折并延续至今。综合来看,陆机与潘岳在后世主要作为太康“繁缛”诗风的代表共同接受后世论家的批评。但潘、陆二人的诗歌在具有共同时代特性之外,也因各自身世、气质及才力的不同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体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6.
先秦、两汉时期,“诗言志”理论占主导地位。西晋的陆机提出了“诗缘情”理论,打破了这一儒家正统文学观念的束缚,高度概括、总结了建安、西晋以后诗歌向抒情化、形式美方向发展的艺术规律。“诗缘情”理论的提出具有深厚的美学意义和崭新的审美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钟嵘《诗品》对陆机诗歌进行了总体评价,但如何理解钟嵘对陆机诗的评语,目前还存在不同的意见。我们结合陆机诗歌创作和钟嵘诗学思想,对《诗品》陆机条重新进行了细致疏证。陆机广泛吸收前代文学精粹,博学多才,开启了西晋绮靡文风。其诗歌受曹植影响较大。陆机诗结构上遵循五言诗的写作要求,内容上重藻饰,词彩华美,感情表达曲折迂回。  相似文献   

8.
钟嵘《诗品》陆机条中有“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致之奇”一句,“尚规矩”主要着眼于陆机五言诗在继承诗歌“风雅”之旨方面有诗人本身的儒学修养和时代风尚等因素的推动;“不贵绮错”的根本原因在于诗人崇尚的诗学标准是“缘情而绮靡”,对诗歌创作的要求在于“会意尚巧”、“遣言贵妍”;“有伤直致之奇”的评价源于钟嵘认为陆机的拟古之作过于拘泥古诗的情绪,而非由己出,兴、比不尽自然,加之语句华丽略过逞才雕饰,妨碍了诗作的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9.
张华以政治和文学上的成功影响了西晋一代文人,其中对入洛的陆机影响尤为显著。陆机在从政道路的选择、文学创作以及文学观念上莫不以张华为楷模。本文从这三个方面试述张华对陆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伪翻译"作为翻译的一种变异形式已经引起译界较多关注,关注译者目的的伪译行为在庞德诗歌翻译中得到完整的体现。文章就其诗歌翻译的意象美展开"伪翻译"的美学解读,深入透视庞德诗歌翻译的特点和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郭璞与潘岳的渊源关系不仅体现在他们的诗歌都具有绚丽轻快的风格上,还体现在其诗歌都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上。郭璞更是以飘逸洒脱、辞情慷慨的游仙诗在玄风靡靡的中兴时代卓然独立,钟嵘赞其为"中兴第一"。郭璞的游仙诗不只是单纯地咏仙求长生,而且是通过"游仙"来抒发其困顿不得志的抑郁之感和愤世之叹。  相似文献   

12.
“赵体”书法流传深远,对后世影响很大,赵孟頫上承晋唐、下启明清,把书法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为我国书法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由于他本是宋朝皇室后裔,却出仕元朝,在气节问题上屡屡为人诟病,其书法风格也被贬斥为“奴书”、“骨软字媚”。然而,从书法艺术角度客观评价,赵孟颊的书法道美俊逸,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辛弃疾被称为豪放词人,他词作的内容主要是抒发壮志未酬的情感,风格以豪放雄杰见长,然而作为宋代词坛中的杰出代表,他的词作内容又是多方面的,在抒发报国之志的同时也写下了不少吟咏山水之作。他的山水词或带有比兴寄托,余味无穷,或讴歌祖国山河,壮丽秀美。这些词作凝聚了稼轩特有的感受,是构成稼轩词多种艺术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曹丕的"诗赋欲丽说"学界虽有关注,但都浅尝辄止.曹丕"诗赋欲丽说"主张诗赋要讲究文辞华丽之形式美;它提出的缘由主要有五个方面;它是我国文学进入审美自觉的宣言,引领了魏晋南北朝重形式美的文学风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许玲 《科技信息》2012,(25):169-170
南朝陵墓石刻作为雕塑艺术与绘画同时发展,并受绘画风格影响很深。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三杰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的绘画风格及谢赫的"六法"理论体系带领整个南朝的艺术活动,包括南朝的陵墓石刻。  相似文献   

16.
书法艺术的形象,就是通过笔法、墨法、结字和章法的有机配合,对汉字素材进行想象加工而显示的一种富有创造性和艺术美的汉字新形象;书法艺术的美学内容,是其对客观事物美的特征做了创新性的概括和反映。书法中蕴涵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理念:凡是一种有气势、有力量的物象才是美的。优秀的书法作品首先表现在具有内力美,而这种美是通过想象可感知的。同时,书法艺术形式美还具有明显的情意内容和社会内容,既是个性审美理念的集中反映,也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范仲淹对待文学的态度较为圆融通达,论文切于实而重于情,提出了文质兼备、宗经复古、范围一气、风格多样等新的文学范式,这对扫清宋初文弊,推动诗文革新运动的开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游历仙境小说中寻仙、入仙境、返回人间情节结构的解析,提出本我——自我——超我在游仙小说情节中的社会精神反映。浓墨重彩的仙境是游仙小说塑造的人们憧憬向往的乌托邦理想,由此深入魏晋南北朝时期追寻幸福生活的社会心理内核,揭示魏晋南北朝游仙小说幻想瑰丽,神格人化,语言生活化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至元元年(1264年)议罢世侯前的半个多世纪,山东东平的严实是最著名的世侯之一。他凭借着自己的影响,营救、保护了一批故金儒士,恢复了惨遭破坏的东平府学;沿袭金代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促使了金元之际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尤其是东平府学承继的以"辞藻庄严绝俗"为优、"以学问词气"为大手笔、"以著文作诗相高"的金季文学风尚,对于草创之初的元代文坛具有开启意义。至元年间(1264—1294年),以官居朝廷的东平府学师生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文人群体,他们的诗文唱和是至元(1264—1294年)初大都文学活动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