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康有为传略 (二)康氏之长与讲学 附朱次琦 (三)康氏之新考虑 附廖平 (四)康氏之大同书 附谭嗣同及其仁学 (五)康氏思想之两极端 (六)康氏关於尊孔读经之见解 一康有为传略 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生清咸丰八年戊午,卒民国十六年丁卯,(一八五八—一九二七)年七十。祖赞修,官连州教谕,治程朱学。有为亲受教,有志为圣人,开口辄曰圣人圣人焉,里党戏号之曰圣人为。年十九,游同县朱次琦门。六年而次琦卒。光绪十四年戊子,有为年三十一,初至京师,上书请变法,格不达。乙未,中日和译成,有为集各省公车上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  相似文献   

2.
当儒学在近代面临内外双重危机时,康有为提出了孔教说,试图通过儒学的宗教化来改造儒学,推行维新变法,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康有为的孔教说是站在官方立场,非学术、非科学、非理性,是庞杂和矛盾的,但仍然是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以康氏为个案,可以看出近现代“儒教是教学说”的发展、演化轨迹。  相似文献   

3.
在对比我国古典诗观和西方现代派诗观的基础上,以片论的形式推出了新生代诗歌的诗观、诗话语的思考。其中有诗的表层话语与深层话语,诗的类型,外感诗与内省诗、心态诗与心源诗、诗的线性方程与非线性方程的思考,工具心态与内容心态的思考,诗如何进入悖论和跳出悖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诗法理论史大致经历了诗法论的史前时期、格律论、格式论、法度论、活法论、悟人论等六个阶段,这些诗法论都是“诗内功夫”。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光在诗内下工夫还不行,要想诗歌作得更好,必须于诗外下工夫,于是产生了“诗外功夫论”,这是诗法理论史的最后阶段、最高范畴,刘克庄是这一范畴最系统、最完美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5.
美是诗的艺术本质。诗又是语言艺术,要求语言要美,要含蓄蕴藉,有震撼心灵的魅力。写诗要有诗才,诗才是诗人进行创作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6.
昭君诗的内容随时代不同而发生变化。昭君诗的立意主要有三种:单纯咏史;借古抒怀;借古咏今。昭君诗内容、立意的发展演变,体现了咏史诗由单纯咏史向诗本体的回归。昭君诗对其它咏史诗和整个中国诗歌产生了影响,诗人们“求新”、“求异”的精神给我们文学创作以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就中国古代的诗法问题进行简要的回顾,并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意在引起诗学界的兴趣,对中国古代诗法进行较深入的探讨,以便推动我国诗歌创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唐宋以后,中国古典诗学在范古问题上形成了“诗法”与“妙悟”两条路线的对立与纠结。严羽“妙悟”说对后期诗学形成主导性影响,但这并没有抵消“诗法”论存在的必要性。李梦阳等人推崇严羽却又大谈“法式”的矛盾现象,说明“诗法”是研习创作的客观要求;而“妙悟”作为一种鉴赏感悟活动,固然有指向独创性的积极意义,而其对于“诗法”论的渗透,导致后期“诗法”论过分注重对格调意趣的感悟式表述,远离了“诗法”本有的创作论主旨。这两方面的事实表明,“诗法”和“妙悟”各有不同的适用方面。而“诗法”对于创作的研习尤其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昌龄的妇女诗主要描写了三种女性:宫女、贵族妇女、民间女子。宫女诗多表现望君幸临和羡艳受宠的情绪;贵族妇女诗概括了女子的现实命运;民间女子诗多表现自由、欢快的感受。场景描写、民歌艺术是王昌龄塑造妇女形象的主要手段。王昌龄大致以宫女诗寄寓个人情怀,以贵族妇女诗传达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以民间女子诗表现诗人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0.
唐代宫苑后妃诗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诗歌代表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诗之多、作者之众,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是空间绝后的,其中唐王朝的王后和宫妃也留下一些诗作,这些吟咏或纪游写景、或抒怀言志、或扬娥取宠、或怨刺上政……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她们的心志、苦乐和命运,虽因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她们的诗题材狭窄、感情贫乏,形式拟古滞板,但从中仍可窥见唐宫阀中后妃生活的一些端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