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联合国水资源会议曾郑重向全世界发出警告:“水,将成为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社会危机。”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4,被列为世界13个主要贫水国家之一,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那么,其他国家节水有何高招值得我们学习呢?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控关键技术与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水资源安全保障的主要矛盾为承载过度,水资源承载能力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以北京市、鄂尔多斯市和石羊河流域为典型区,在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中国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控的经验进行总结,并进一步从“强载”和“卸荷”2个层面提出水资源承载能力双向调控的主要措施. 研究表明:中国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控的“强载”措施主要包括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政策;“卸荷”措施主要包括需水管理、节水技术和水价政策. 这些技术与政策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调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对实现水资源安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励 《世界知识》2020,(12):34-35
今年以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旱情持续,湄公河沿岸国家民众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用水更为紧张,中国克服自身困难向湄公河国家提供援助。而美国则借湄公河水资源问题不断制造涉华负面舆情,成为其新冠疫情下攻击中国的重要一环。4月10日,美国水资源研究咨询中心“地球之眼”(Eyeson Earth)总裁艾伦·贝斯特与克劳德·威廉姆斯发布了由美国“湄公河下游倡议”资助的《在自然条件下(无坝畅流)湄公河上游水流量监测》报告(简称“湄公河上游水流量监测报告”),指责中国在澜沧江建造水坝影响甚至控制湄公河上游水位和自然流量,导致下游国家水位创历史新低。  相似文献   

4.
恩施州水资源丰富,但利用率偏低,污染和水土流失较严重,基于这一现状,针对21世纪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方向,并结合州情,对恩施州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用经济杠杆调节用水、创造节水型农业、营造“绿色水库”、发展水产养殖、控制污染源等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威胁论"的缘起与化解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文来 《科技潮》2007,(2):18-21
2005年9月14日,俄罗斯《消息报》报道称“中国将夺取西伯利亚水资源”,因此将导致“俄罗斯可能有100多万人缺水,几十家企业停产”。2006年9月13日,俄罗斯《独立报》发表文章说,到2015年中国本身及其南亚和东南亚的周边国家将急剧增加对水的需求,中国是这一地区的水源国,中国未来将利用这些跨境水资源作为有效工具制约亚洲。“美国之音”网络版不久前也刊登文章指责中国过度开发跨境河流,认为中国对新疆境内的伊犁河以及额尔齐斯河水资源的过度使用正在给位于下游的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其后果可能会导致生态灾难。“中国水威胁”论的出现,在排除了政治上的因素外,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中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水资源危机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水资源正在成为引起地区危机和争端的潜在因素。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水权制度,合理配置水资源,节约用水是避免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回顾“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历程,总结了“可持续发展”从提出到为世界普遍接受的演变过程,归纳了可持续发展的不同内涵与研究的基础,介绍了水资源可持续评价的指标体系与各种模型的建立。对国内外水资源可持续理论研究与实践进行评价,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银华 《科技信息》2012,(19):488-488
1我国水资源概况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为0.83万亿立方米。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900立方米,  相似文献   

9.
<正>编者按:水是地球生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亦是维系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而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虽然,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1011m3,占全球水资源的6%,居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人均只有2.3×103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名列121位。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2006年,国家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简称《纲要》),围绕水资源短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技术、关键节水技术、海水淡  相似文献   

10.
黄河断流的现象和实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断流问题已广泛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广大人民为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断流而担心。国外也在广泛关注这条世界上著名河流竟然发生了超过200天的断流现象。最近曾在1995年发表过“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的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先生再次发表文章,题为:“中国的水资源短缺可能影响世界粮食安全”。其主要论据是黄河断流将影响占全国小麦产量1/5、玉米产量1/7的山东省产粮,再加之我国北方地下水位普遍下降的事实。布朗认为:由于中国粮食产量70%来自灌溉而不像美国仅有10%来自灌溉,因此中国水资源是中国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1.
美国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6月,应美国农业部的邀请,笔者随农业部水资源利用保护考察团赴美考察。既接触了美各级政府的水资源主管部门、科研机构,也深入考察了美国东、中、西部的一些水利工程和农村水管区。时间短,项目多,虽属走马观花,但对美国在水资源的立法、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等方面卓有成效的做法与措施,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一、依法管水、依法治水、依法用水美国是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淡水拥有量为24780亿立方,人均占有量为9913立方,居世界各国中的第59位。美国是较早走上依法管水、依法治水的国家之一。早在1972年,美国联邦政府就颁…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属一种不断循环的自然资源,但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还是相当有限的,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全世界,特别是亚洲和非洲许多国家,面临着一场严重的普遍的水资源危机,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水资源与水污染状况,提出解决水问题的措施,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科技馆》2008,(2)
在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和5.18世界博物馆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学技术馆于2008年5月1日-4日,5月10日-18日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推出节能减排科普活动——“珍爱生命之源”。让观众在水的世界中了解水的相关知识,认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增强保护水环境、减少水污染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节约水资源。  相似文献   

14.
黄海平 《科技资讯》2013,(16):127-127,129
在这个世界上,不论是人类还是其他的动物植物,其生存都是离不开水的,我们的生产生活都需水来配合完成,水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可是,伴随着城市的进步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迫使我们不得不重视起来,加之国家提倡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及保护环境等方针,需在生产与生活中杜绝水资源污染。本文通过分析总结水资源污染的严重性,结合中国当下的实际情况,探究了杜绝水资源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纷纷发出“中国制造”威胁论的言论,声称中国已经成为实际意义上的“世界工厂”。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世界工厂”这顶“桂冠”是否正在转给中国呢?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的短缺,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当前中国水资源现状,在传统调查、规划、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引进遥感技术,将更有助于加快信息的获取、更新,促进水利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短缺矛盾突,这己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依赖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现有水库的调蓄作用,挖掘调蓄潜力,在不增加防洪风险的前提下适时适度地提高水库的汛限水位,将部分洪水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对缓解流域水资源危机、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大同市水资源的基本状况和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实现“节水型”社会、调整水价格、重新配置水资源等方面提出了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世界水日”谈了甘肃水资源状况,提出了在开采和补充地下水,寻找水源,实施我省用水“温饱工程”到卫生用水,节约用水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长江中游地区水资源优化利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之一 ,而且南北方河流水量差别很大 ,广大北方地区严重缺水 ,区域水资源的需求与供给极不匹配 [1,2 ] .因此 ,继续深入研究水资源的时空变化规律与流域规划 ,优化利用宝贵的水资源与探讨跨流域水量调配 ,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