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预防以及局麻下行病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78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病人均在局麻下行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后口服孕三烯酮治疗3~6个月,术后随访10~24个月,全部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无1例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明确后,累及腹壁筋膜及以上的异位症病灶可在局麻下彻底切除,安全可行.术后用药3~6个可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病理特点及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分为:(1)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2)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3)混合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1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进行雌、孕激素受体的测定.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为慢性盆腔疼痛、痛经和不孕;连续切片证实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来源于内膜基底层的腺体和间质.雌激素受体(ER)在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9%(39/44)和80%(45/56);孕激素受体(PR)在在位和异位内膜的阳性率分别为77%(34/44)和86%(48/56);两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但也具有种植、转移等肿瘤组织的特点.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来源于内膜基底层的腺体和间质.ER、PR在异位症的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均有较高的阳性表达,表明其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过程,对其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壁与会阴伤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诊断和处理.方法:对我院1998年-2005年收治的14例腹壁与会阴伤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术切口、阴道分娩侧切及会阴裂伤后形成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多为子宫内膜种植所致.异位子宫内膜受卵巢激素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差,应早期首选手术治疗.结论:避免子宫内膜组织脱落、遗留在伤口是预防和减少医源性EMT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王岩  孙庆梅 《甘肃科技》2002,18(5):61-61
子宫腺肌病近年发病率明显上升 ,由于部分病人缺乏典型的症状及体征 ,临床漏诊率及误诊率甚高 ,故提高早期诊断率 ,对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现将我院 1995年~ 1998年确诊的子宫腺肌病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 1995年 1月~ 1998年 2月 ,经子宫全切除或半切除术或肌瘤剜出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肌病 (包括子宫肌瘤 )病人 5 1例 ,年龄分布见表 1,其中 40~ 49岁占 6 2 .74% ,均为已婚 ,原发不孕 1例 ,余均有孕产史。该组中单腺肌病 42例 ,占 82 .35 % ;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 5例 ,占 9.8% ;合并子宫内膜增殖症 4例 ,占 7.84% ;合并子宫内膜息肉 1…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观察卵巢切除术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响。方法:47只大鼠在建模后3周,第2次剖腹,观察移植物的生长情况和体积。将已成模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3)和卵巢切除术组(n=24),对卵巢切除术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分别观察两组动物成模后2、4、6和8周移植物的生长情况和体积。结果:与建模后3周时相比,成模后2、4、6和8周对照组大鼠移植物的生长情况和体积基本保持一致,而卵巢切除术组大鼠异位子宫内膜出现萎缩退化并且体积明显缩小,术后4、6和8周与术后2周相比,作用更明显,百术后4、6和8周之间无明显差异,术后8周仍可见异位内膜组织存在。组织学检查,对照组大鼠异位子宫内膜呈增生状态,而卵巢切除术组呈萎缩状态。结论:卵巢切除术可使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子宫内膜逐渐萎缩退化,但未能使其消失。  相似文献   

6.
张瑜 《甘肃科技纵横》2015,44(3):104-105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及其对早期异位妊娠诊断的参考价值.方法:对2004-2013年12年间306例异位妊娠的子宫内膜病理诊断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6例异位妊娠的子宫内膜中,内膜形态表现多样性,无绒毛及滋养液细胞,对于异位妊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约 5% ~ 10%的育龄期女性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且达 50% 的内 异症患者合并不孕。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阐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尤为重要。 已有很多 报道利用动物模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 本篇综述主要介绍啮齿类动物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模 型建立方法、应用及模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会阴、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会阴、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11例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占84.61%) ,1例为腹壁剖宫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占7.69%) ,1例为无创伤史的左侧腹直肌前鞘内膜异位症(占7.69%)。最早发病者为产后7a,最晚为产后10a,平均6.2a。12例在切口处有痛性结节 ,大小与月经周期有关 ,仅有1例无任何临床表现。结论:会阴、腹壁伤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重在预防 ,应尽量避免宫腔操作引起的子宫内膜医原性播散。治疗以手术切除异位病灶为主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病机制还未完全阐明,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目前国内外有关于小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报道,其治疗效果较理想,且副作用小,是较有前途的一种药物,但机制不明.  相似文献   

10.
研究 P2 7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应用免疫组化 S- P法分别检测子宫内膜单纯性、复杂性、不典型增生过长和腺癌组织中 P2 7蛋白表达。结果表明 :P2 7蛋白高表达率在子宫内膜单纯性、复杂性、不典型增生过长和腺癌组织中分别为 70 % ( 7/1 0 ) ,60 % ( 6/1 0 ) ,40 % ( 4 /1 0 ) ,30 % ( 1 0 /33) ,P2 7蛋白高表达率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腺癌中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子宫内膜腺癌 P2 7蛋白表达与年龄 ,组织分化程度 ,有无肌层浸润无关 ( p>0 .0 5 )。 P2 7蛋白表达减少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有关 ,分析 P2 7蛋白表达有助于了解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