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方法将54例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每晚定时口服米非司酮10mg,连服3个月,治疗前后查肝功能,血常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B超。结果全部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停药后随访20例进入绝经期,22例月经稀发,8例月经恢复正常,4例复发后改用其他方法治愈,子宫内膜萎缩,肝功能正常,贫血改善。结论米非司酮用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好,无肝功能损害,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方法将54例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每晚定时口服米非司酮10mg,连服3个月,治疗前后查肝功能,血常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B超.结果全部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停药后随访20例进入绝经期,22例月经稀发,8例月经恢复正常,4例复发后改用其他方法治愈,子宫内膜萎缩,肝功能正常,贫血改善.结论米非司酮用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好,无肝功能损害,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郴州市社区未绝经、围绝经期、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发生率及相关因素,为疾病社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别从五里堆社区、人民西路社区、流仙岭社区抽取样本,对其中常住户口妇女年龄20~80岁、符合纳入标准的未绝经、围绝经期、绝经后女性进行横断面调查,统计社区未绝经,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及其与年龄、绝经状态的关系,深入研究影响女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及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对研究对象的各指标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描述,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包括四格表卡方检验,行×列表卡方检验,精确概率法).结果 郴州市社区女性的骨质疏松症的总患病率为17.0%,40岁以下年龄段的患病率为0.3%.而从50岁~60岁年龄段间,骨质疏松患病率呈现一个明显的飞跃,患病率为20.1%,70岁以后发病率骤增,患病率为70.0%.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未绝经妇女骨质疏松患病率,前者为后者的22.9倍.社区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延长而增加.年限长,保护因素为高体重指数和运动.结论 郴州社区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相应增加;已绝经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最高,围绝经期女性次之,未绝经女性最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异常阴道流血的病因.方法 分析198例围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的子宫内膜和子宫颈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1)围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的主要病因是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62.63%).其子宫内膜的表现主要为增生过长(69.35%).(2)肿瘤是围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的第二大发病原因(16.67%),以子宫肌瘤常见.(3)妊娠性疾病的发病率较低(4.04%).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异常阴道流血的主要病因是性腺轴内分泌失调,同时注意排外肿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异常阴道流血的病因。方法分析198例围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的子宫内膜和子宫颈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结果(1)围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的主要病因是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62.63%)。其子宫内膜的表现主要为增生过长(69.35%)。(2)肿瘤是围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的第二大发病原因(16.67%),以子宫肌瘤常见。(3)妊娠性疾病的发病率较低(4.04%)。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异常阴道流血的主要病因是性腺轴内分泌失调,同时注意排外肿瘤。  相似文献   

6.
根据脾、肾、天癸相互关系的理论,就绝经前后诸症一病提出了以下认识:(1)绝经前后诸症应按照机体胃、脾、肾功能循序渐进地衰退,分为过渡绝经期、绝经期、绝经后期三个阶段,分别从胃、脾、肾论治,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措施;(2)脾胃肾功能失调,而致气血阴阳失调,引起天癸由匮乏而渐竭,是绝经前后诸症发病的中心环节,尤其应重视脾胃虚弱在该病发病中的地位,强调从脾胃论治的重要性;(3)脾胃虚弱而致气血营卫失调,引起天癸匮乏,与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的改变存在着内在联系,开拓绝经前后诸症防治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比较妈富隆及米非司酮用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的实际疗效,探讨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选择2016年5月至2016年10月于甘肃省临夏州人民医院行诊刮术的78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观察组(n=39)及对照组(n=39),其中观察组术后给予妈富隆,对照组术后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4%(38/39);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9.5%(31/3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妈富隆用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民族高校妇女的围绝经期症状及保健需求情况,为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民族高校647例40~60岁妇女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发生率为77.13%,其主要症状依次为:记忆力下降(65.84%)、情绪波动(64.30%)、失眠(63.83%)、潮热(58.73%)、月经紊乱(54.40%)等.各年龄组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增大,其发生率逐渐增高.围绝经期妇女保健需求主要为定期全面体检和预防骨质疏松;希望得到围绝经期健康咨询与指导的妇女占53.48%.结论:民族高校妇女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发生率高,对围绝经期保健知识及服务需求迫切.相关卫生服务部门应高度重视,实施干预模式,加强对民族高校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管理,积极开展全科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以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对18例酷似嗜铬细胞瘤的围绝经期高血压病案进行临床分析。显示女性45~55岁或手术绝经者出现的发作性血压升高及其伴随的头痛、出汗、心悸等症状与嗜铬细胞瘤的阵发性高血压极其相似。临床上应在排除嗜铬细胞瘤等继发性高血压后,考虑围绝经期高血压的可能性。结合性激素、促性腺激素的测定,给予尼尔雌醇和中西药结合疗法,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05~2011-06就诊于内蒙古通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河西镇卫生院妇产科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36例,口服米非司酮片10 mg日一次服用,连续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患者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总有效率为100%.治疗后患者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明显,安全可靠,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对呼和浩特市回族女性的月经初潮年龄做了调查和统计分析,在调查的404名回族女学生中,已来潮者289名,来潮率为71.53%,初潮年龄最小的9岁,最大的16岁,主要集中在12,13岁两个年龄组。回顾法分析平均月经初潮年龄为12.99±1.07岁,现状法分析半数月经初潮年龄在12.97±0.05岁,和国内已报道的其他地区的资料比较,呼和浩特市回族女性月经初潮年龄有提前趋势。初潮季节分布以夏季为多,占37.72%,春季最少,占13.15%,月经初潮发生的月频率曲线呈双峰特征。  相似文献   

12.
性早熟一般是指除外中枢器质性病变的特发性性早熟,即女孩8岁,男孩9岁以前呈现第二性征发育征象,女孩多于男孩,表现为提前出现第二性征(女童以乳房发育为首要表现),直至发育成为具有生育能力的个体。性早熟的女孩性腺轴功能发动提前,骨龄超越年龄,骨骺提前融合,导致生长过早停止而身高受限。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治疗目的是停止或减退第二性征发育,防止女孩月经来潮,延缓骨龄成熟及最终改善成年身高。本文对17例性早熟女孩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进行治疗,本文就其中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总结。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9年~2003…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EP)行宫腔镜电切术(TCRP术)后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预防其复发、诱导绝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围绝经期(年龄45~55岁之间)EP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子宫内膜息肉者.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术后1周口服米非司酮每日12.5 mg治疗,1日1次,共3个月.对照组40例,接受宫腔治疗但未服药.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有2例(2/40)内膜息肉复发,复发率为5%,而对照组则有10例(10/40)复发内膜息肉,复发率达到25%,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40例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停药后29例绝经(72.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电切术后在预防复发、诱导绝经方面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从女性发育进入青春期起,每月出现一次子宫内膜脱落出血,这就称为月经。正常隋况下,女性12~14岁开始的月经周期并不规则,1~2年后开始有规律。45岁左右月经逐步停止,停经后的时间称为绝经期。据调查统计,女性每次月经的流血量约75毫升左右,一名女性的月经期按30年计算,总出血量约为27000毫升(不包括分娩出血),这相当于5.5个体重为60公斤的人体内的全部血液量。女性一生有这么多的生理性出血,但并不影响她们的身体健康,而  相似文献   

15.
黎族妇女月经初潮和绝经年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816例14-48岁黎族妇女月经初潮及94例49-60岁黎族妇女绝经年龄情况.黎族妇女平均月经初潮年龄为(15.01±1.51)岁,平均绝经年龄为(48.23±2.34)岁.其中<21岁年龄组平均初潮年龄为(14.02±1.08)岁,>40岁组平均初潮年龄为(15.57±1.65)岁.黎族妇女月经初潮年龄不断提前,月经初潮年龄的迟早与营养、体质、社会环境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孙燕娜  林梅 《科技资讯》2013,(16):242-242
本文针对女性围绝经期带来的生理改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症相关的健康保健,旨在加强社会对妇女围绝经期问题的关注和围绝经期相关疾病预防的重视,从而促进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鲁昌盛 《科技信息》2008,(11):324-324
本文探讨了加强社区保健对围绝经期妇女临床症状的影响,通过在社区开设围绝经期咨询室及知识的宣传,进行社区保健及护理干预。使其能正视围绝经期的反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加强自我身心保健,帮助围绝经期妇女度过围绝经期这个"不平凡"的时期,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沈赟忆  林梅 《科技资讯》2013,(12):244-244
本文针对妇女围绝经期常见的症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健康指导,旨在帮助围绝经期妇女顺利度过围绝经期。  相似文献   

19.
用心护理—为围绝经期妇女提供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perimenopausal period)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在这段时期中,由于雌性激素水平下降而导致接受雌性激素直接作用的器官和组织发生功能上的变化,有的患者出现全身精神症状,非常痛苦。近年来,我们较注重对这些人群提供精心护理,为她们提供一些心理指导,循序渐进地帮助她们了解一些医学生理方面的知识,为帮助她们度过这一难关,减轻她们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提供了一些人文关怀,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胡丹静  林梅 《科技资讯》2012,(17):228-228
本文从生理和心理因素对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症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轻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症状的发生,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