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块金属玻璃剪切带形成的“原位”压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种锆基大块金属玻璃材料进行了室温下的准静态SEM"原位"压缩实验,并对其剪切带行为进行了研究.测得的宏观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理想弹塑性响应.对样品变形过程中和断裂后的表面剪切带斑图进行的分析表明,多重剪切带的形成及其交割和分叉行为能显著提升其金属玻璃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采用Mohr-Coulomb模型对其断裂偏离最大剪应力平面的现象进行了描述.基于金属玻璃塑性变形的自由体积模型,对剪切带交割点产生的纳米尺度空洞和微裂纹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图6,参16.  相似文献   

2.
利用随机吸附算法构建了块体金属玻璃基复合材料的三维多颗粒单胞模型;借助自由体积本构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块体金属玻璃变形中剪切带的萌生与扩展;引入周期性边界条件,保证了单胞模型应力及位移的连续性同时避免过度约束;在商业软件ABAQUS中对块体金属玻璃基复合材料在单轴拉伸载荷下的变形行为进行了有限元模拟,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所采用的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同时分析了材料变形过程中其内部剪切带的萌生及扩展演化规律。通过改变单胞模型中颗粒的体积分数、颗粒大小以及颗粒强度构建了不同微结构特征的块体金属玻璃基复合材料的细观模型,从而模拟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对其拉伸载荷下剪切带的演化及变形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L1_0型TiAl和TiAl Mn金属间化合物的室温力学特性和变形亚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合金元素Mn可以促进TiAl合金中的孪生变形,从而使其室温延性得以明显改善。建立了TiAl有序结构中孪生变形的位错模型,根据该模型,阐述了TiAl合金的孪生过程及其晶体学特征,重点讨论了合金元素Mn对TiAl合金孪生变形影响的机制,指出了超位错可动性增强和层错能降低是促进孪生变形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Zr基非晶合金准静态压缩下的多重剪切带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UTM和SEM研究了Zr-Ti-Ni-Cu块状非晶合金的准静态单轴压缩变形和断裂行为. 研究表明:该合金的室温压缩变形过程主要表现为弹性和塑性变形,塑性变形阶段没有加工硬化现象. 在准静态压缩条件下Zr基非晶合金表现出多重剪切效应,提高了塑性. 微观研究证明,剪切带的滑移分枝与相互交叉是非晶合金塑性提高的主要机制. 沿着剪切带发现了微空洞和微裂纹,剪切带的形成与自由体积的合并有关. 塑性变形过程中形成脉纹状断口形貌,受力状态的不同脉状花纹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三维取向分布函数研究了不同轧制变形程度、不同变形温度条件下铜及铜锌合金的显微结构非均匀性:显微带,机械孪生(孪生)和剪切带;并分析了其形成过程及对织构的影响。它们是金属不均匀变形的结果。显微带、铜型剪切带对织构的变化影响不大;孪生对织构的转变起关键作用;黄铜型剪切帝对织构的变化起重要作用。解释了不同条件下的金属变形机理。论述了孪生后的两种不同变形方式。  相似文献   

6.
以0 wt%到5 wt%的金属铬作为第三合金元素,探讨了其对TiAl合金的室温延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量铬的添加能够显著地改善TiAl合金的室温延性。合金中退火孪晶的量随着铬添加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多;变形合金中含有大量的孪晶和层错带。这些表明,TiAl合金的堆垛层错能由于铬的添加而降低了,由此可以断定孪生变形和超位错运动对TiAl Cr合金的塑性变形作出了贡献。研究结果还表明,合金的晶粒度以及所含有的少量 Ti_3Al第二相都对其室温延性有着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万能实验机对Ti35.37Cu45.11Ni8.88Zr10.64大块金属玻璃进行室温压缩实验,研究了锯齿流变应力降对剪切带扩展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塑性的大块金属玻璃压缩后表面呈现密集剪切带,且锯齿流变呈现非周期性。根据锯齿流变的变化,对剪切带的形成与扩展分4个区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Ⅰ为大量的剪切带萌生并快速长大的过程;区域Ⅱ为剪切带的稳定扩展,并且扩展的幅度大致相等;区域Ⅲ为剪切带的相互交割与滑移;区域IV为大部分剪切带扩展到整个样品,仅有少量剪切带进行缓慢扩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维氏显微硬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铸态、轧制态Zr65Al7.5Cu12.5Ni10Ag5非晶合金的硬度及剪切带形貌进行了研究,并对轧制变形量与合金的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室温轧制条件下,该合金最大变形量达到了95%;铸态试样的半圆形剪切带规律、平滑,随着轧制变形量的增加剪切带形貌变得越来越混乱,合金的硬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比较研究了大块金属玻璃中由热软化和自由体积产生诱导的剪切带行为.首先讨论了大块金属玻璃中剪切失稳的热软化和自由体积产生效应.众所周知,在普通金属材料中,由塑性功转变来的热是其形成热塑剪切带的主要原因,并且是与能量直接相关的.与热软化相比,自由体积产生是金属玻璃发生剪切失稳的另外一种主控因素,由自由体积产生诱导的剪切失稳与由热软化诱导的剪切失稳完全不同,失稳判据中不显含能量.尤其是自由体积产生时的长波扰动总是不稳定的.从而,由自由体积产生和热软化耦合时的剪切失稳更像是由自由体积产生引发的.同时,在金属玻璃中,复合自由体积产生提供了一种特殊和内在的剪切失稳特征生长时间.剪切带的特征宽度由剪切带内相应的扩散过程控制:热扩散和自由体积扩散.作为粗略的估计,用无量纲数B,Deborah数(表示失稳生长率和载荷时间关系)和Lewis数(表示不同扩散竞争)表示了热软化和自由体积产生在剪切带形成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这些结果对于理解大块金属玻璃剪切带形成机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电子产品关键部件小型化对黄铜合金带材折弯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了微观组织和织构对H65黄铜带材折弯性能的影响规律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带材平行于轧向折弯较垂直于轧向折弯更易于产生表面褶皱和裂纹,且随着折弯半径的减小,折弯性能降低。折弯变形过程中带材外表面易形成剪切带,所产生的剪切变形是造成表面褶皱和开裂的主要原因。微观组织不均匀、较强的Brass织构易导致带材折弯过程中产生剪切变形,造成带材折弯性能下降。通过调控热处理工艺来调整带材织构,减少或抑制剪切带的产生,能够提升带材的折弯性能。  相似文献   

11.
在金属切削过程中,剧烈的大剪切变形可以产生具有超细晶结构的切屑,从而使其获得比本体材料更高的硬度和强度.文中比较了不同的金属和合金在各种刀具前角和切削速度下,切屑上产生的剪应变、切屑的微结构及硬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刀具前角的减小,切屑的微结构显著细化,其硬度随之极大提高;切削速度的减小提高了切屑的硬度,但对其微结构的影响不甚明显;采用负前角刀具在较低的切削速度下能加工出具有超细晶结构和高硬度的切屑材料,而切削速度的提高将使大剪切变形引起的硬度增长变缓.  相似文献   

12.
金属玻璃微观结构非均匀性与其弛豫行为、形变机制的本征关联是本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本研究以La_(30)Ce_(30)Ni_(10)Al_(20)Co_(10)高熵金属玻璃为研究载体,借助动态力学分析仪探究了物理时效和循环加载对金属玻璃弛豫行为和形变机制的影响,基于激活能图谱模型建立了变形载体和微观结构非均匀性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 La_(30)Ce_(30)Ni_(10)Al_(20)Co_(10)高熵金属玻璃表现出明显的β弛豫行为.玻璃转变温度以下的物理时效和循环加载诱导金属玻璃跃迁至结构更稳定状态,抑制了原子协同重排运动.物理时效过程中类液区转变为弹性基底导致变形载体被冻结,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激活.循环蠕变过程中变形载体数目在应力作用下减少.类液区体积减少诱导β弛豫强度降低表明β弛豫起源于类液区.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Ce-,LaCe-,CaLi-,Yb-和Sr-基等系列块体金属玻璃,这些金属玻璃同时具有塑料和金属合金的性质,因此被命名为玻璃态金属塑料.玻璃态金属塑料具有非常低的玻璃转变温度(Tg≈25~150℃)和低的杨氏模量(约20—35GPa).类似于玻璃态的塑料,金属塑料在过冷液相区表现出宏观、微观甚至纳米尺度的塑料一样的优异变形行为,它们可以在很低的温度下进行加工,如在热水中拉伸、压缩、弯曲和压印.室温下,金属塑料表现出金属特性,它们具有高的热和电导率、优异的力学性能以及其他独特的性质.金属塑料具有潜在的应用,同时是研究非晶态物理问题的一个很好的体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已有的块体金属玻璃基复合材料(BMGCs)在室温准静态不同应变速率加载下的实验研究,拟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BMGCs的率敏感性变形行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金属玻璃基体和增韧相的本构模型分别采用自由体积模型和各向同性双线性Cowper-Symonds模型。将自由体积模型编写成用户材料子程序(UMAT),在有限元计算过程中调用该子程序来描述金属玻璃基体的变形行为,并利用von-Mises等效剪切塑性应变表征剪切带的萌生和扩展。然后分别假定增韧相表现率效应和不表现率效应,在这两种情形下进一步讨论不同应变率加载时复合材料中等效塑性应变的分布以及剪切带的萌生和演化规律,探讨BMGCs的率敏感性变形行为以及失效机理。结果表明:(1) BMGCs的率敏感性由基体和增韧相的率敏感性共同决定;(2)不管增韧相是否表现率效应,当应变速率越大时,BMGCs基体内剪切带扩展得越快,复合材料越容易发生破坏;(3)相比于增韧相不表现率效应,当增韧相表现率效应时复合材料的宏观塑性变形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5.
金属玻璃     
正金属玻璃(又称非晶合金)是1960年代初发明的新型高性能金属材料。金属玻璃的基本研究内容包括:(1)研制新的、具有特殊性能的金属玻璃体系,如:Al、Fe、Cu、Ti、Mg基等应用潜力大的金属玻璃体系,以及具有特殊功能特性的新体系;(2)发展块体金属玻璃的制备技术:金属玻璃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制备技术的发展过程,该领域的突破都是由新的制备技术带来的;(3)结构特征与表征方法:如何表征金属玻璃的结构特征是认识和建立其成分-结构-性能关系的瓶颈;  相似文献   

16.
金属切削过程中,剧烈的大剪切变形可以产生具有超细晶结构的切屑从而使其获得了比本体材料更高的硬度和强度。本文对比了不同的金属和合金在各种刀具前角和切削速度条件下,切屑上产生的剪应变、切屑的微结构及其硬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刀具前角的减小切屑的微结构得到显著细化,其硬度随之得到极大地提高;而切削速度的减小提高了切屑的硬度但其微结构的变化不甚明显;采用负前角刀具在较低的切削速度下能加工出具有超细晶结构和高硬度的切屑材料,而切削速度的提高将使大剪切变形引起的硬度增长减弱。  相似文献   

17.
利用ANSYS/LS-DYNA显式动力学分析有限元法对Zr55Al10Cu30Ni5块体非晶合金的室温轧制塑性变形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非晶合金变形区域内的最大剪切应力分布与压下率的关系。计算得出了稳定轧制阶段不同压下率下非晶合金的应力和应变分布。计算结果表明,轧制变形区的最大剪切应力随压下率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在最大剪切应力超过屈服应力的局部区域非晶合金发生了非均匀塑性变形。模拟分析的结果与实验研究结果相符合,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室温轧制变形诱导非晶合金微观结构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对CoCrNiSi0.3中熵合金进行动态加载,研究不同应变率下的压缩性能,发现其对应变率较为敏感,且有明显的应变率强化效应。准静态压缩下(应变率10-4 s-1),应变率敏感度m为0.13,而动态压缩下(应变率5 150 s-1)m为0.25.通过帽型剪切实验,研究了该合金的剪切性能,结果表明准静态剪切屈服强度为330 MPa,动态剪切的屈服强度为630 MPa.随预留剪切区域宽度的增加,峰值应力有所下降,但剪切失效应变明显增加,当预留剪切区域宽度为50μm时,剪切应变高达12.8.通过剪切“冻结”实验,研究了剪切变形的增大对材料内部的晶粒微观结构和织构演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晶粒内的几何必要位错密度随变形加剧而增加,变形织构向A、P类型织构演化,同时Cu型织构逐渐减少。在绝热剪切带形成前,功热转换计算的温升缺乏准确性,佐证了绝热剪切带的形成并不是由热软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铝铜连接的感应钎焊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钎焊技术进一步提高,采用Zn-Al钎料对Al与Cu进行了感应钎焊连接研究,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室温压剪试验等分析手段对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室温剪切强度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Zn-Al钎料可以实现Al与Cu的连接;接头的界面结构为Al/Al基固溶体+Al-Zn共晶组织+CuAl2金属间化合物/(Cu,Zn)固溶体层/Cu;在电流为340 A、时间为9 s的钎焊条件下,接头的剪切强度在室温下达到128.5 MPa。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Fe3A1基金属间化合物合金的室温变形和高温蠕变特点。结果表明,Fe3A1合金室温形变将发生诱导无序化现象.蠕变过程中不仅发生形变诱寻无序化现象,而且发生蠕变加速有序转变现象,形变诱导存序显微结构变化将淡化原始结构对蠕变断裂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