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校后勤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不断提升高校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适应高校发展的内在需求,高校后勤社会化能为高校发展提供更好的后勤服务保障,特别是能让高校集中精力谋学校发展大局而不后勤琐事繁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一直高校后勤同行及社会各界热议和重点研究的课题。该文简要分析了高校后勤现状,并提出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几点建议,旨在进一步推动高校后勤的可持续发展,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为高校发展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距离改革的最终目标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其并不能完全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求。因此,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研究认为,高校后勤化改革的发展趋势是后勤服务市场化、后勤服务商品化和后勤生产的专业化,其中科学利用社会资源、高校后勤实体的规范发展以及政府的科学调控是保障高校后勤化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葛雪峰 《科技信息》2011,(25):I0243-I024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实行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鼓励社会力量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后勤社会化成为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深入改革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优化了教育方法,提高了教育质量。但必须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提高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整体质量。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系统回顾中国高校后勤改革的历史进程,通过深化改革,建立新型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在实践中探讨大理学院后勤改革之路,为高校后勤改革提供借鉴模式;找出高校后勤改革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思路及办法.  相似文献   

5.
高校后勤改革从打破大锅饭到分餐制半企业化管理(条块分割,经费包干,明确岗位职责),发展到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走向社会化已是必然趋势,这也是高校后勤改革的最终目标。但高校后勤改革无论社会化程度如何,都不可抛弃高校后勤的服务宗旨,不能脱离“三服务,两育人”这一社会效益;同时,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有机成分,又不可能远离市场,远离市场经济,而不顾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唐忠  李秦  孙厚彬 《科技资讯》2013,(11):191-191
多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对减轻高校办学的成本,提供更为坚实的后勤保障,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出现的新的问题,新的矛盾也显现出来。本文就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向前发展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充分认识高校后勤的教育属性和经济属性。既要处理好后勤社会化与“三服务两育人”的关系,又要解决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从实际出发,全面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公共管理运动是西方国家行政管理领域的创新,对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具有借鉴意义。通过分析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的路径和导向主张。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高等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矛盾 ,指出制约当前高教发展的关键在于高校后勤设施的“瓶颈”。解决矛盾的出路是高校后勤社会化 ,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工程 ,离不开“政府主导”和政策支持。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焦点、难点在于产权制度 ,因此必须先行高校后勤资产的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0.
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物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加快高校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文章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物业管理的含义、二者联系及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特殊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历史沿革与属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校后勤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和保障性工作。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经历了一个长期酝酿、迅速发展、不断完善的阶段。社会化改革之后的高校后勤工作出现了教育性与市场性、依附性与垄断性、经营性与服务性、规范性与灵活性、长效性与短效性等多重属性。后勤消费个性化、后勤服务人性化、后勤管理企业化、后勤运作市场化等开始成为我国高校后勤服务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2.
略论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分别从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主体、服务对象、办学规模和办学体制的特殊性四个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特殊性,并指出了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高校后勤改革中的七大关系进行了论述,它们是:后勤改革方向和实施方案、体制改革与机制转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经营实体与后勤管理部门、改革力度与校内环境、改革进程与校外环境、学校利益与职工利益。  相似文献   

14.
赵洪展 《菏泽学院学报》2001,23(3):97-98,100
本文围绕高校后勤改革中如何坚持和发展"三服务、两育人"这一宗旨,从五个方面比较全面系统地解决了在理论上和认识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发挥高校后勤服务教育功能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应该更加理性地思考、分析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地位和功能。我们应从更广远的视野来认识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教育属性,力求以市场经济为纽带,把后勤社会化与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后勤社会化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传统后勤体制的弊端,借鉴发达国家高校办后勤的先进经验,提出了我国高校后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实现社会化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对高校后勤职工素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对如何提高高校后勤职工素质提出了几点建议,从培训内容和方式、构建合理的人员结构、建立合理的分配和激励机制、创建和谐团队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对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程度评价首先应抓住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其次是对其他管理体系的评价.这一评价为领导者、决策者对于资源配置、整体策划和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职高专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及其选择初探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高职高专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模式,根据阶段不同,可分别采用依赖型模式、合伙型模式、校企分离型模式、社会企业分股型模式、校际联办型模式以及股份合作制模式.  相似文献   

20.
大学计算机是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为贯彻教育部有关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的精神,满足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结合我校公共计算机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与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公共计算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展示了改革预期的成果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