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光以太网是伴随着以太网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出现得,光以太网结合了光纤传输和以太网组网模式的最佳性能。光以太网是以光纤为物理载体,运用以太网MAC层算法作为第二层控制技术的一类智能以太网,是由一组标准和协议共同构成的技术体系。本文分析了光以太网的发展和应用和光以太网技术的兴起与发展,其次,分析了星型拓扑结构;环型拓扑结构;总线型拓扑结构三种光以太网的拓扑结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光纤接入Internet的技术中的光线接入网的基本概念,光纤接入网的分类,光纤接入网的结构,光纤接入网的方式。在光纤接入网的分类中,对有源光网络和无源光网络进行了重点分析;在光纤接入网的结构中,重点分析了树型结构、环型结构、星型结构和总线型结构;在光纤接入网的方式中,主要分析了光纤到路边、光纤到楼、光纤到家和FTTx+LAN接入四种方式。为学习和了解网光纤接入Internet的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叙述了光纤局部网的特点,分析了光纤局部网的拓扑结构和访问原则.从理论上比较了传输速率,信包长度分布等因素对网络性能特性(主要是延迟特性)的影响.并对部分实践和计算机模拟结果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天津大学在973计划项目的资助下,开展了光纤传感技术相关研究.其主要内容包括设计了基于光子晶体光纤的填充银线的PCF-SPR传感器,最佳灵敏度为2 400nm/RIU;设计了一种基于液芯光子晶体光纤的PBG-PCF温度传感器,传感器的最高分辨率为4×10-6 nm/RIU;设计了基于甲苯-氯仿混合溶液填充的光子晶体光纤可调谐热敏光开关,通过改变溶液配比实现不同温度跃变点;构建了基于光微流体理论的3种结构模型,并针对模式场分布及磁场探测展开了研究;构建了基于L波断掺饵光纤放大器的光纤内腔气体传感系统,其绝对误差小于0.04%;针对传感器结构、解调光路、解调算法,设计并优化了F-P传感系统;提出了针对光纤传感网的评估鲁棒性模型,开展了梳状暗调谐光源技术和OFDR技术在光纤传感网检测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四网融合”实现技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郗波 《科技信息》2012,(35):56-57
电力光纤入户作为实现“四网融合”的技术方案,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光纤入户“最后一公里”方案.采用基于OPLC的GPON+PFTITH方案和技术标准。本文主要介绍了四网融合的概念与意义,详细介绍了实现电力光纤入户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新一代光纤智能传感网是一项涵盖领域较为广泛的综合性技术,主要包括微结构光纤传感、基于非线性光学散射的光纤传感、基于光纤扰动的光纤传感、传感网的优化及应用技术四个方面。燕山大学、天津大学研制了不同类型的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可用于生物化学方面检测。中国计量学院、南京大学开展了基于非线性光学散射的光纤系统研究,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复旦大学、天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针对光纤扰动的理论、算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天津大学开展了光纤传感网优化及应用的研究,并在实际中得到应用。该文简要介绍了上述科研机构在光纤智能传感网技术方面取得的进展,为广大科研工作者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HFC有线电视网络结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本介绍了HFC网的优点,着重分析了HFC网的几种拓扑结构,并对有线电视网络的旧网改造和新网建设的网络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远程SAN存储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覆盖天津港务局全港的远程光纤存储网络的结构,对其可扩展性以及数据传输协议进行了分析,对10Gbit速率下长距离光纤扩展时的链路功率预算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设计和实现远程光纤存储网时选择iSCSI和FC SAN融合的技术路线有利于在保证性能的同时降低成本.该系统已经成功实施,并运转正常.  相似文献   

9.
李伟 《科技信息》2009,(33):I0071-I0071,I0065
混合光纤同轴网(Hybrid Fiber Coax简称HFC)是一种以模拟频分复用技术为基础、综合应用模拟和数字传输技术、光纤技术和同轴电缆技术、射频技术的宽带用户接入网络。HFC网是以现有的CATV网为基础开发的一种同轴电缆/光纤混合网,可以提供图像、语音、数据和其它交互性业务,被称之为全业务网。文章对HFC混合光纤同轴网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践对配网自动化建设中远方控制方式与当地控制方式、传统光纤环网和光纤以太网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文章提出了由神经网络对光纤智能结构信号处理的方法,基于光纤智能材料与结构中的损伤估计,以及对光纤阵列传感信号处理的需要,给出了Kohonon网络模型,最后根据Kohonon网络的自组织网络对光纤智能结构进行了损伤估计。  相似文献   

12.
王智 《科技导报(北京)》2016,34(16):121-138
 2016年美国光纤通讯展览会及研讨会(OFC)报道了光传输速率105.1 Tbit/s、传输距离14350 km的实验方案,高速光传输技术日渐成熟丰富,全光交换成为全光网的关键。光交换网络节点对高速光信号进行处理,主要包括全光逻辑、波长变换、全光缓存、全光计算等核心全光信号处理技术。本文在课题组研究工作基础上,介绍现代高速光通信中全光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数字信号处理中的信号流程图(SFG)方法分析了微波光子滤波器的信号传输过程,给出了微波光子滤波器的信号流图结构,利用梅森(Mason)公式得到了微波信号在单、双耦合器光纤谐振环、光纤光栅(FBG)微波光子滤波器的微波传递函数和频谱特性.信号流图为此类IIR结构的微波光子滤波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种时分复用光纤传感器阵列信号处理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被测信号与光纤传感器输出信号频率、频谱的分析,设计了一种时分干涉型光纤传感器阵列信号处理与信号解调的处理方案,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光纤温度传感器在温度探测中的优势,讨论了基于反斯托克斯/斯托克斯比值的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的信号处理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时移的估计和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阵列源信号来解决平面或球面热源定位的信号处理算法.根据平面和球面波前的不同,可以分别利用远场算法和近场算法来确定热源的位置,仿真实验证明算法可行.  相似文献   

16.
光纤电流传感器小波信号处理系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减少光纤电流传感器的噪声影响,提高传感器的信噪比,提出了一个基于小波变换理论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文中简介了小波变换的优点及特性,设计了基于小波变换的带通滤波器,组建了一套光纤电流传感器带通滤波系统。该系统能实现1 Hz 的带通滤波特性,并能根据需要经改变软件参数很方便地实现不同频率、不同带宽的信号提取。这个系统及分析方法对其他参数测量用光纤传感器及其他类型的传感器信号处理系统也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7.
光学滤波器在光信号处理和通信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带通巴特沃斯光学滤波器的设计过程,这种滤波器的实现以级联结构形式给出,利用一臂上附有光纤环的Mach-Zehnde(rM-Z)光纤干涉器来实现传输函数的零点和极点,光纤环上加有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来放大光信号。通过级联一臂上附有光纤环的M-Z光纤干涉器来实现滤波器的传输函数。根据传输函数的零极点计算出了M-Z光纤干涉器的各个耦合器的耦合系数、臂长差和环长,并对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验证了光学滤波器的频谱特性。  相似文献   

18.
李少逸 《太原科技》2007,161(6):31-32
介绍了光纤陀螺在车载导航系统中的应用,指出漂移是存在于光纤陀螺系统中使得输出信号产生较大偏置误差的一种因素,为提高车载导航系统的测量精度,提出采用小波分析对输出信号进行滤波处理的方法,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光网络中的闭合全光环路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环路激射 ,对网络造成不利的影响。从网络的通带光谱特性出发 ,分析了全光空闲环路和全光泄漏环路激射形成的原因和物理条件 ,并建立了光网络实验系统 ,发现了多个激射峰同时存在并相互竞争的现象。还研究了光节点滤波特性对全光环路激射的影响 ,指出当谱宽失配时 ,在同一信道内可能出现多个全光环路并形成激射。观察到同一个信道内两个泄漏环路激射峰和信号波长共存的现象。最后 ,指出了环路激射的危害 ,提出了消除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A hybrid fiber optical bistable device with electrical feedback has been proposed and analyzed. Bistability operation and some applications for optical signal processing have been realized experimentally.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undation of China Song Qian: born in Aug. 1937, Profess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