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鸡、鹌鹑及其属间杂交种早期生长性能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鸡、乌鸡、鹌鹑及其属间杂交种的早期生长性状,根据各类禽在0—10周龄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及相对生长参数,分别绘制出累积、绝对和相对生长速度曲线。分析了杂交禽与其父母本早期生长性能的差异及趋势。结果表明:杂交禽成年后体重为480-500g,约为鹌鹑的3倍;杂交禽1—2周龄相对生长率最大,5—6周龄绝对生长达到高峰,至10周龄时,两者均有明显降低;其迅速生长期比鹌鹑延长了3周,表明属间杂交使得杂交禽子一代同时获得了两亲本的优良性状,既具有父本快速生长的特征,又具有母本早熟的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附加果实特异表达启动子的芪合酶基因植物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直接转化技术将其转入LBA4404、EHA105,并采用PCR及限制性酶切分析对所获得的农杆菌工程菌株进行鉴定。为利用芪合酶基因转化植物并在食用果实中产生白藜芦醇做准备。 相似文献
3.
鹌鹑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用于评价药物治疗作用的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取60只鹌鹑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组、高脂+烟酰水杨酸75mg.kg-1.d-1组。用高脂饮食建立鹌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各组鹌鹑血脂、斑块发生率、动脉和心脏的病理改变。结果表明:实验6周后,高脂喂养的两组动物血清TC、TG、LDL-C、HDL-C升高(P<0.01),粥样斑块发生率100%;至实验11周,高脂模型组各项指标进一步升高,病变程度明显加重,出现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给药组TC、TG、LDL-C降低(P<0.05),HDL-C升高(P<0.05),粥样斑块发生率降为77.88%。成功建立了鹌鹑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模型。 相似文献
4.
原位癌病变的基因改变和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原位癌病变中调控细胞生长、分化的癌基因、抑癌基因、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缺失和异常表达。说明原位癌中的这些分子水平的变化与浸润癌已无本质的区别,有的只是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棉花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与纯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探讨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的生物学功能,克隆棉花的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基因,对该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并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和分析。通过RT-PCR方法扩增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基因全长,利用BamH I和Xhol I酶切位点将其克隆至组氨酸(histidine,His)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sopropy--βD-5-thiogalactoside,IPTG)诱导表达,用SDS-PAGE鉴定表达产物,并用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表达的pET28a-DHAR蛋白。结果表明:重组体PET28a-DHAR经测序和酶切鉴定证实构建成功。导入大肠杆菌BL21进行表达,SDS-PAGE分析目的蛋白高效表达,相对分子量为26 kD左右,并获得了纯化的His-DHAR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6.
根据genebank中公布的pmi基因序列通过PCR的方法从大肠杆菌中得到目的片断,并与pGM-T easy载体连接.将鉴定为阳性重组子中的目的基因进一步与植物表达载体pBI121的不同区域连接,成功构建了载体NPTII-pmi-121和pmi-121^△NPTII. 相似文献
7.
应用高脂饲料诱发的脂肪肝模型,观察烟酰水杨酸对鹌鹑实验性脂肪肝的预防作用并对其主要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用NSA150mg·kg-1·d-1、NSA300mg·kg-1·d-1、NSA600mg·kg-1·d-1灌胃8周,可明显降低肝脏TG、TC和肝系数,并可使肝组织脂变程度明显减轻,烟酰水杨酸可显著激活脂蛋白脂酶(P<0.01)、抑制肝脂酶(P<0.05)。烟酰水杨酸对鹌鹑实验性脂肪肝有明显的预防作用,这一作用与激活脂蛋白脂酶、抑制肝脂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根癌土壤农杆菌Ti质粒毒性区VirD1蛋白表现拓扑异构酶活性,能解除T-DNA边界处25bp重复序列的超螺旋状态,使外源基因的插入成为可能.本实验以C58菌株为模板,设计了一对含有BamHI和XhoI酶切位点的引物,成功克隆了VirD1基因,并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0a-VirD1,将其在宿主菌BL21中获得了表达,为将来构建含有VirD1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并协助目的基因转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猪PSMD13基因功能,采用SMART-RACE技术对猪PSMD13基因5′和3′端进行扩增,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和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得到猪PSMD13基因全长1476bp的cDNA序列,其基因编码376个氨基酸,与人、小鼠、蛙、鲐鱼的PSMD13氨基酸序列分别有97%、94%、77%、85%的同源性,含有1个PINT保守结构域和1个类似的PCI domain结构域,无信号肽序列。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猪PSMD13在背最长肌、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卵巢、子宫、睾丸、胚胎和脂肪等组织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10.
日本鹌鹑的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0只成年健康日本鹌鹑为材料,测定红细胞、白细胞及其分类、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容积、血清尿素氮、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血清碱性磷酸酶12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观察血液中各种细胞形态并测量.结果表明:日本鹌鹑血液各种细胞与其他鸟类相似,种属不同是导致日本鹌鹑与其他雉科鸟类血液值差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12.
13.
鸡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饲养层培养法,以高糖DM EM为基础培养基,同时添加胎牛血清以及5 ng/m l SCF,l0 ng/m l bFGF和1 000 IU/m l mL IF等细胞因子与鸡胚浸出液等,对鸡的X期胚盘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并利用形态学鉴定、AKP染色、体外分化实验等方法对所获得的细胞克隆进行鉴定。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建立的培养体系培养出了具有多分化潜能的类胚胎干细胞。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计算复苏后细胞存活率以及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比较了二甲基亚砜(DMSO)、乙二醇(EG)和甘油3种冷冻保护剂对鸡ES细胞的冷冻保存效果.结果 显示:1)当DMSO的浓度为5%、10%和15%时.鸡ES细胞复苏后的存活率分别为73.57%、85.47%和78.90%;当EG浓度为5%,10%和15%时.复苏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8%、74.30%和67.70%:当甘油浓度为5%、10%,和15%时细咆的复苏存活率分别为31.20%、51.40%和50.60%.在相同浓度下.以DMSO保护效果最佳.EG次之.甘油最差,同一种保护剂.以10%浓度的保存效果最好;2)以DMSO为冷冻保护剂.复苏后的鸡ES原代培养在饲养层上可以较好的生长.并形成集落.当浓度为10%时AKP阳性克隆数最高为23.5个,上述结果提示.以10%的DMsO作为鸡ES细胞的冷冻保护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鸡胚胎发育过程中钙,镁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鸡胚胎发育过程中钙、镁代谢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卵壳在鸡胚胎发育过程中为雏鸡提供了8912%的钙,近63%的镁,而且主要的摄取阶段是在胚胎发育的中、后期 相似文献
17.
Quox-1 is an Antp-like homeobox gene of quail embryo whose expression occurs throughout the developing central nervous system.
Using a Dig-labeled probe, we localized quox-1 gene on the terminal region of the long arm of quail's chromosome 1 by ISH.
Suppored by Developmental fund of Wuhan University
Liu Ting: born in 1970. Lecturer 相似文献
18.
饰纹姬蛙早期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饰纹姬蛙(Microhylaornata)的早期胚胎发育.经雌雄成体腹腔注射LRH-A,促使其抱对、产卵.受精卵在水温27±0.5℃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表明:在我国的蛙类中,饰纹姬蛙是早期胚胎发育最为迅速的种类之一;胚体纵轴伸长出现在原肠末期;在鳃循环期即可明显地观察到尾循环;出水孔的形成始于鳃盖完成时的腹中部,并逐渐移向腹后部. 相似文献
19.
日本林蛙早期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耀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4(1):58-65
观察了日本林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早期胚胎发育情况,根据胚胎外形变化和主要生理特征的出现以及行为,从受精卵到左侧鳃孔封闭、出水孔形成的全过程,划分为24个时期,本文是对日本林蛙胚期划分和各期特征的记述,并同中国林蛙、黑龙江林蛙等的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比较,它们在胚胎特征上的区别可以作为鉴别种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