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饮用水的消毒技术及消毒副产物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饮用水消毒的主要方法——氯消毒法的技术特点,指出了该方法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各种副产物的危害性。最后对其他消毒方法,如紫外线消毒、二氧化氯消毒以及磁化消毒等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氯消毒机理及其消毒副产物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二氧化氯消毒的机理,阐述了消毒工程中消毒副产物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控制消毒副产物产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饮用水卤代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介绍了去除副产物的各种有效途径,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段来发 《广东科技》2013,(22):151-152,66
饮用水水质是关系到每一个人生存的头等大事,作为公共供水系统处理工艺最后一道工序的消毒,其安全可靠性至关重要。尽管存在消毒副产物的安全隐患。氯化消毒仍是使用最为广泛和技术最为成熟的消毒方式之一。通过改善消毒方式和消毒剂投加量、加强前处理工艺降低THMs前体物、副产物的后续处理工艺以及寻找新的更加安全可靠的消毒剂和消毒工艺等方式,能够有效地进行氯化消毒副产物的安全控制。  相似文献   

5.
因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武汉市饮用水原水的含藻类情况已较为严重。藻类的主要危害之一在于增加了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含量。文章分析了武汉市饮用水原水中藻类的分布情况,通过总结除藻技术与消毒技术的发展,探讨了一些减少藻类相关消毒副产物的举措。就当前状况而言,物理除藻技术结合氯胺或二氧化氯消毒应该有助于抑制藻类消毒副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DBPs)是消毒剂和一些天然有机物(NOM)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主要包括三卤甲烷(THMs)、卤代乙酸(HAAs)、卤代乙腈(HANs)和致诱变化合物(MX)等,文章介绍了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研究状况,对DBPs的种类与分布状况、生成影响因素、毒性与健康效应、饮水DBPs控制方法的研究概况及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参照美国标准方法在国内建立了饮用水中氯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的液液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方法,其检测限、加标回收率、精确度都达到美国标准方法的要求,好于国内顶空进样标准方法(GB5750-1985).并且以甲基叔丁基醚为萃取剂,改进了原方法的升温程序及用硫酸钠代替氯化钠,使测定方法具有准确性高、可靠、测定过程更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糖精(SAC)在饮用水处理系统中的转化可能影响水质安全的问题,对其衍生消毒副产物(DBPs)的生成风险进行研究,考察臭氧深度处理工艺对SAC衍生DBPs种类及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氯直接氧化SAC可产生三氯甲烷(TCM)、二氯乙酸(DCAA)、三氯乙酸(TCAA)和二氯乙腈(DCAN)等DBPs,其生成势分别为8.1,0.4,1.2,0.1μg/mg;经臭氧氧化后,SAC衍生氯系DBPs主要包括TCM,DCAA,TCAA和DCAN,种类未发生变化,生成势分别为24.6,15.7,49.2,17.8μg/mg,分别为直接氯化DBPs的3,39,41,178倍;SAC经臭氧氧化后,发生羟基取代及断键、开环等反应,从而产生酚、马来酸和氨基苯酚等物质,后续氯氧化产生了更高生成势的TCM,DCAA,TCAA和DCAN等DBPs;SAC氯化衍生TCM,DCAA,TCAA和DCAN的生成势随臭氧氧化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在20 min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9.
饮用水的常规处理工艺为混凝-沉淀-砂滤-消毒,消毒是饮用水的最后一道工序,在消毒的过程中,能够杀死微生物病原体,也会产生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作用的消毒副产物.主要研究消毒副产物的现状,包括消毒副产物的产生机理、危害及其处理方法,对减少消毒副产物的产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性能优越的饮用水消毒剂.本文对二氧化氯的特性、消毒原理和消毒的优点进行了介绍,着重阐述二氧化氯的制备方法,二氧化氯有害副产物的生成抑制和消除,分析了二氧化氯在水厂应用中自动化控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可应用于饮用水消毒的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着重阐述了现在应用较多的二氧化氯消毒法的性能、特点、适用场合及限制条件,并提出几点在工程实践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2.
水中二氧化氯与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反应产生粉色,其中二氧化氯中20%的氯转化成亚氯酸盐,显色反应与水中二氧化氯含量成正比,甘氨酸将水中的氯离子转化为氯化氨基乙酸而不干扰二氧化氯测定。研究了快速测定生活饮用水中二氧化氯的方法——DPD现场测定法,实验证明该方法快速、适用、准确、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3.
二氧化氯预氧化控制饮用水三卤甲烷生成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饮用水中三卤甲烷(THMs)的生成,采用二氧化氯预氧化取代传统的预氯化.采用自制的二氧化氯,其纯度在99%以上,在避光/封口的条件下,投加2mg/L的二氧化氯与原水反应30min.通过超滤膜法分析不同分子量区间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的变化,发现大部分小分子物质被氯化生成THMs,经二氧化氯氧化后,发现不同分子量区间的THMFP均有所降低,且部分大分子物质变为小分子物质,这些物质较难与氯发生反应生成THMs,说明THMs的生成不仅与分子量有关还与分子结构相关.另外,二氧化氯预氧化对色度和浊度都有比较明显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4.
邓临新,谢家理(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成都610064)随着水的氯化消毒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发展,以ClO2代替液氯作为消毒剂已充分显示出其优越性[1~3].其不但广谱、安全,而且用量少.通常ClO2的投加量低于1.2mg/L.美国标准为低于0.5mg/L,瑞士标准为低于0.3mg/L.而剩余二氧化氯的量则低至0.1mg/L[1].为准确控制ClO2的投加量并检测其在消毒后饮水中的残余量,需要采用准确简便的方法检测水中低浓度二氧化氯的含量.由于二氧化氯的不稳定性,研制了各种二氧化氯发生器,现场产生立即投加.二氧化氯发生器产生的二氧化氯气体中常含有杂质…  相似文献   

15.
关子饮用水处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液氯消毒法、二氧化氯消毒法、臭氧技术、吸附技术、空气吹脱法、光化学处理及膜分离技术等近年来发展的水处理技术,并分析和对比了在水处理中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6.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的水价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持续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准公益性质入手,分析了水价制定的公平性和效率性两项基本原则,探讨了水价合理性和供水成本合理构成的问题,从供用水双方角度分析了考虑供需双方利益均衡的水价确定办法,针对不同供水方式和管理模式下的水价机制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辅助性的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氯作为水处理剂的反应机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二氧化氯具有很强的反应活性和氧化能力 ,因此在水处理中表现出优良的消毒效果和氧化作用。详尽介绍了二氧化氯作为水处理剂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了配水管网中常规水质指标随输水距离延长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细菌再生长的相互关系。随着输水距离的增长,管网水中HPC明显升高,基本保持在104CFU/mL;管网水浊度有所升高,pH值变化较小;余氯量明显下降,水温越高,余氯量下降越快;小管径管道中余氯下降快,管壁生物膜是造成余氯消耗的主要因素。余氯量是控制管网水中悬浮菌再生长的主要常规水质指标,pH值、水温等对细菌再生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