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克莱特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德莱赛的小说《美国的悲剧》中的主人公,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美国梦,从一个普通的天真少年,逐步走向堕落、犯罪和毁灭。他的情爱历程充满着人性对道德、法律的较量。  相似文献   

2.
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形的法律,法律与道德在社会关系中密切关联。没有道德品性的法律是没有人性的法律,会丧失人们对它的信守;没有法律支持的道德是苍白的道德,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会导致伦理道德的滑坡;法律规则中蕴涵着道德的价值,法律无可直涉的领域需要道德补足;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资源,对社会调整作用的发挥需要借助法律强制力给予维护和支持,有些道德需要法律化;法律的道德价值与道德的经济价值助成一个法治政府坚守正义、坚持公平公正公信的良知,它承负着社会主义公共道德建设的基本职责;在法制中认可、吸纳或盈储一些社会主义公共道德规范,即依循道德的法制逻辑是法治政府加强制度文明建设的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3.
探讨人性实际是探讨道德事实之如何的问题,是研究道德究竟有没有可能性的问题,本文从对先秦人性论的分析入手,挖掘其人性论问题上的理论价值:先秦人性论虽然本善本恶,可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他律、自律)加以塑造,都是可以教化的。进而揭示人性本质,———人性是在人类求生存的实践活动中由需要而引起,并随实践活动的深化而发展的人类的特性。从而推导出人性与道德基础的关系:人性是道德的出发点和主体性前提,人性的实现与完善是道德的目的和归宿,道德是人性的显现和完善的表征。  相似文献   

4.
对人性、人的本质的认识决定着我们如何更好地认识伦理学领域内的规范与道德问题。规范不同于道德:规范基于对获得利益的妥协,而道德源于对超越性的追求;规范具有社会性,而道德具有个体性;规范具有利己性,而道德具有利他性;规范具有他律性,而道德具有自律性;规范是相对具体盼,而道德是相对普适的;规范是必须遵守的,而道德具有选择性。但是,规范与道德又是紧密相联的:规范的价值基础应基于道德;道德生活通常表现出对伦理规范的遵守。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对人和人性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性善论“强调道德而漠视法治,容易导致人治、专制;“性恶论“强调法律而忽视道德,也容易产生消极影响.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与德治共存并重的今天,我们必须重新反思传统文化,在新的条件下重新认识人、定位人.我们只有在正确把握人及人性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治国方略的制度创新,才能制定出符合人性发展、社会发展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6.
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为人"性是道德的应有之义。从道德自身角度来讲,道德的为人性在本质上应利于人的自由而又全面发展,在历史维度上表现为为类性、为群体性、为个体性和人的三重属性和谐并存的四种表现样态,在群体基础上必须满足道德主体的多层次道德需要。具体来说,道德要能够满足人的三重属性的不同需求,而最终达到人的三重属性的和谐统一,这既是人性完善的要求,也是伦理道德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马基雅维利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一个反道德或者说为了政治舍弃道德的代名词,而《君主论》在很多人读起来,也不过是讲政治上权术的一本书。马基雅维利的思想是建立在对人性的假设基础之上的,由此而来的是他的政治统治术,他对政治采取一种科学的态度,启示我们不能用日常的道德准则来谈政治;马基雅维利实际上不自觉的标示出了不同的道德观、价值体系之间的冲突,当然他对于人性的考察也是不健全的。  相似文献   

8.
就法的历史发展而言,法律起源于道德。就现代社会而言,法律也应以道德为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践中,为了增强法律的实效,要充分认识道德与伦理的重要性以及法治所蕴涵的道德价值和伦理精神,重视对法律与道德之间内在联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面宣传报道中的人应该是全面完整和自由发展的人 ,但在实践之中它经常被处理成道德强化的对象 ,并由此带来如下偏差 :(一 )道德视角误导了公众对政府机构职能的认识 ,道德教化冲击着制度管理的力度和功能 ;(二 )道德强化遮蔽或误伤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阻碍了法律的前瞻性思考 ,淡漠了公民的法律意识 ;(三 )片面的道德褒扬忽视了全面而美好的人性 ,也催化了不道德的观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一方面,使道德未能“合法化”而陷入危机;另一方面,使“有法不依”的现象不再个别。社会评价的相对合理性是法律与道德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而法律与道德的差异性和法律自身的局限性是两者冲突的具体原因。只有通过法律与道德的互动耦合,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上进行系统整合,才能保证人们行为的有序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高职生职业道德人格培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生职业道德人格的培养是时代发展及高职生适应社会的需要。但学生缺乏道德人格培育的主动性、学校缺乏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职业道德人格培养体系、社会缺乏科学的高技能人才职业道德人格培养发展平台则是目前高职生职业道德人格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儒家理想人格的内涵和特征包含仁道理想、独立意志、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真善美的统一。凝聚为我们独特的民族精神就是:热爱祖国、不惜献身的浩然正气;以天下为己任的深沉历史责任感;刚强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讲求道义、注重整体利益的胸怀;提倡人伦、强调道德责任与道德义务的人生态度;追求精神充实、品德高尚的价值取向。我们应合理吸取儒家理想人格中的有益成分,塑造现代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3.
“新婚姻法现象”不仅是一个立法事件,更是当前我国婚姻家庭关系领域内伦理道德矛盾的集中反映。一部法律的修订并不能解决所有矛盾,我们迫切需要有针对性地研究新问题,加强婚姻家庭关系领域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4.
道德与人的关系,是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存在片面强调道德的规范性、崇高性而忽视个人的发展、个人的价值的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道德建设的进程。我国的道德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人的个性自由全面发展,重视个人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15.
传统学校道德教育的强制性、灌输性压抑了学生道德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传统学校道德教育的封闭性、限制性阻碍了学生道德学习的开放性和生成性;传统学校道德教育忽视了学生道德学习的实践性和发展性.探究性道德学习则彰显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本体价值,突出了道德实践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实现了学校道德教育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构建了以自我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方法体系,并使学生学会了交往与合作.  相似文献   

16.
奥林匹克文化支持并鼓励弘扬体育运动道德,奥林匹克精神是中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主要手段。文章在分析健康人格对人的发展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体育对学生健康人格塑造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是指青少年学生的人格结构中所有特质都得到健康、全面和协调的发展,具有结构性、标准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须运用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建构等途径,着眼于心灵改造和品格建塑的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18.
健全人格是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对心理健康发展具有本质促进作用。健全人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健全人格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需运用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建构等途径,施行着眼于心灵改造和品格建塑的健全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19.
以“仁”为核心的理想人格,既是一种道德人格,又是一种审美人格,而人格美的最高境界是人生的伦理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完美融合,这种境界就是为理学家们所津津乐道,后建构成一整套理论体系的“孔颜乐处”。“孔颜之乐”是仁与美的结合,是道德与审美的相得益彰,是伦理美的极致。  相似文献   

20.
康德金规则,即"要仅仅按照你能够同时愿意它成为一条普遍法则的那样一个准则去行动",既是全球伦理基础的唯一金规则,也是多元社会道德价值基础的唯一金规则.在大众道德时代中产生的大众人格需求,以及能够获得大众的价值认同,从而形成道德共识的大众道德时代人格培育理想范式,是从现代日常生活生长出来且满足康德金规则的现代性平民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