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某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深厚层软土的试验成果,分析了地基沉降规律、控制软土地基路基工后沉降的效果,以及满足高速铁路路基工后沉降标准要求的预压时间.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在高速铁路深厚软土路基上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速铁路软土路基工后沉降试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高速铁路对路基的工后沉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而现有的软土地基沉降计算方法难以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对软土厚度 10m、路基长度 6 5m和高度 4 .5m的路基原位试验 ,分析了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堆载预压对地基工后沉降的影响 .为京沪高速铁路中厚层软土地基的路基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兰州至中川机场铁路树屏段,路堤最大填土高度12m,地层上部为松软土,多为软塑至流塑状的砂质黄土及黏质黄土,具自重湿陷性,部分地段湿陷等级为Ⅳ很严重。为满足路基工后沉降要求,必须考虑因地基湿陷和压缩变形对路基工程造成的危害,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尤其重要。本文详细地阐述了双向水泥土搅拌桩的设计计算方法,通过沉降观测、动态检测及运营实践证明,此种地基处理措施有效控制了路基工后沉降,双向水泥土搅拌桩适用于饱和黄土的湿陷土层的地基加固。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具有节约投资、提高地基承载力、有效控制工后沉降等优势,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湿陷性黄土桩筏复合地基沉降控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和分析高速铁路荷载作用下刚性桩桩筏复合地基控制湿陷性黄土地基沉降的效应,采用离心模型试验的方法对不同桩间距设置条件下的刚性桩桩筏复合地基进行了模拟试验.试验研究表明:湿陷性黄土地基无法满足高速铁路轨道结构对路基工后沉降的要求,需要加固处理.随着桩间距由2倍增至6倍桩径,地基总沉降量及工后沉降量显著增大且变化速率较大,桩间土对桩体的负摩阻力增大.桩间土与桩体相对位移中性点位置随着桩间距的增大而显著降低,工后阶段中性点位置变化趋势为逐步上升并趋于稳定.工后阶段筏板与桩体相对位移量呈减少并趋于稳定的趋势.差异沉降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桩筏复合地基工后阶段控制沉降及差异沉降的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软土地区的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规律,以某客运专线软土地基处理的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对该段路基填筑过程和工后长期地基沉降观测结果进行分析,认为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土工格栅+水泥级配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形式的地基处理十分有效,满足客运专线地基沉降要求小于15 mm的要求.根据该工程实例情况,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DINA建立相应的路基计算模型,模拟了桩径和桩间距不同时,路基填筑过程中地基表面的沉降变形规律,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建立了路基填筑过程中地基沉降的预测公式.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沉降观测结果具有相同的规律,随着路基填筑高度的增加,地基沉降变大,且呈凹形沉降.研究结果表明,桩径和桩间距与地基沉降关系较大,桩径与地基沉降量成负相关关系,桩间距与地基沉降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基于无砟铁路路基在稳定及工后沉降的严格要求,介绍了控制路基沉降的三条主要措施;在此基础上,从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原则及控制路基沉降的路基施工注意事项等方面对无砟轨道铁路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技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这对于无砟轨道路基施工及我国铁路建设均可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于地基沉降的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会影响钢轨的平顺度,进而严重影响高速行进列车的安全性。我国规范标准要求时速200km/h铁路有砟轨道路基的工后沉降≤15mm,这就要求在设计施工时能够根据铁路沿线不同的地质情况采取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通过对铁路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方案的介绍和施工环节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CFG桩复合地基是在碎石桩加固地基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基处理技术,高速铁路路基要求零沉降,因此路基基底处理尤其重要,由于哈齐客专处于严寒地区,对CFG桩施工要求更高,本文主要介绍了CFG桩的冬季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郑西客专新临潼车站路基桩板结构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桩板结构是一种新型的路基基础结构形式,在沉降控制困难的高速铁路设计中是一种较先进的地基处理措施。郑西客运专线路基大多在黄土地区,黄土厚度大,地下水位较高,路基工后沉降控制较为困难。文中对新临潼车站采用路基桩板结构进行的工程实践进行了介绍,通过该工程实践和工后沉降观测分析,认为桩板结构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或其它软土地区路基工程的工后沉降控制,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结合兰永一级公路软弱路基处理技术研究项目,分析CFG桩复合地基处理软土路基的沉降机理.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DINA,建立三维模型,结合比奥固结理论,地基土体按多孔介质材料考虑,采用Mohr-Coulomb理想弹塑性模型做固结分析,将填土视为荷载逐级施加,采用生死单元对CFG桩复合地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CFG桩复合地基处理软土路基沉降随着路堤填土高度的逐层增加而增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沉降量前期不断增加,在工后300d左右沉降量增加缓慢,最终趋于稳定;满足一级公路工后沉降要求,地基土中超孔隙水压随填土高度的增加不断增大,在工后逐渐消散,加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盾构下穿高铁路基时道床、路基响应规律,依托西安地铁一号线下穿郑西高铁实际工程,基于沉降理论估算了双线隧道施工引起上方路基沉降量,建立了区间隧道下穿既有高铁路基数值模型,分析了不同桩底与隧道净距下道床、路基、CFG桩竖向沉降与CFG桩受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CFG桩轴力、道床、路基竖向沉降变形随桩底与隧道净距逐渐增大而增大,施工至隧道正上方时达到最大,平行于掘进方向随与隧道水平距离增加,沉降逐渐减小,沿盾构施工方向沉降逐渐增大,道床与路基结构产生倾斜但垂直倾斜高度均不超过2mm;CFG群桩基础最大轴力集中两侧单桩,而隧道正上方范围内CFG所受轴力较小,在h=3.235m与5m工况下,CFG桩所受轴力值达到最小、最大,褥垫层以内的CFG桩未出现受压破坏。  相似文献   

12.
通过有限元软件PLAXIS对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既有高速铁路路基的加筋效果和动态响应特性进行分析,以具体拓宽道路为例,对比有限元仿真模型计算结果与典型试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并对比了三维与二维模型的差异,研究了既有高速铁路加宽路基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变形不仅发生于荷载正下方路基,路基两侧的坡面上也伴随变形发生,且靠近加宽路基一侧的坡面变形更明显,相对整体而言,加宽路基处更容易发生过大的变形而导致失稳破坏。路基表面应力变化有一定滞后性,动应力衰减系数与列车速度呈正相关。相较于列车静载,列车动荷载产生的路基表面峰值应力更大。路基沉降与路基高度总体上呈现出正相关趋势,随着高度的降低,沉降减少。路基坡面横向变形随列车的运动响应较快,最大横向变形发生在路基上部。利用土工格栅对既有高速铁路加宽路基加筋,可显著改善路基变形特性,结合经济效益分析,在中上部进行加筋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3.
赵静  侯昭光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5):3662-3666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十分特殊的土质,俗称大孔土,具有较大的孔隙率和偏低的干密度。在自重压力和土的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湿时将发生急剧而大量的附加下沉现象。结合郑西客运专线天然黄土地基工后沉降,用分层总和法和平面有限元方法对天然黄土地基工后沉降进行了分析研究,计算了当黄土层厚度为8 m、12 m、15 m,路堤高度为4、6、8 m时,不同天然黄土地基模量下地基的工后沉降量。并于三种工后沉降控制标准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路基的关键技术在于控制其沉降在允许范围之内。采用有限元可以模拟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在各种工况下的工作状态。结合工程实例,运用MIDAS/GTS软件建立二维模型,对不同垫层和路堤厚度、水泥掺量、桩径和桩间距的复合地基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了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在不同工况下的沉降规律。  相似文献   

15.
基于秦沈客运专线路基的施工实践,详细阐述了准高速铁路软土路基施工、软土地基团结沉降量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预测以及各种方法在推算沉降过程中的适用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现场监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基变形特征的模拟,研究原地基、反压后的地基和固结后的反压地基的变形与稳定性变化情况,重点比较三种状态地基的竖向沉降、横向位移、剪应力、剪应变、孔隙水压力的变形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原路基来说,反压后的路基使原路基的坡脚产生较大的竖向沉降,并产生指向路基中点的水平位移,而且最大剪应力、最大剪应变及孔隙水压力都有所减少。相对于反压后的路基来说,固结后的反压路基使地基在面层范围内有了较大的竖向沉降,并产生指向路基中点的水平位移,而且最大剪应力、最大剪应变及孔隙水压力都有所减少。文章最后综合实测的沉降量与数值模拟,对路基最终的工后沉降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柔性载荷试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铁路路基基础有两种形式: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但目前对于CFG桩复合地基常用的质量检测方法为刚性承压板载荷试验,这种检测方法对于柔性基础来说是存在缺陷的.本文给出一种适合于高速铁路柔性基础作用原理的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方法,模拟高速铁路柔性加载的特性.通过对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研究其沉降变形和桩土荷载分担特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季冻区高速铁路路基冻融病害及其变形特征,以兰新高速铁路K1934+190无砟轨道路基断面作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的水分迁移控制微分方程、瞬态温度场控制微分方程及土体单元应力-应变方程的基础之上,建立了无砟轨道路基受水分、温度及应力影响的数学计算模型,通过模拟和现场监测对比分析了自2019年10月初至2020年5月初路基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由于水分场、温度场对季冻区高速铁路路基的耦合作用,致使路基水分变化、温度变化及由此产生的温度场重分布、水分场重分布是导致路基发生冻胀融沉的关键因素,其变形在时间域上呈规律性变化,这一结论可为研究冻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冻害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