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山西省太原市店头古村层楼式石碹窑洞的典型代表郭家东、西院以及紫竹林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测绘、计算机建模等方法,对层楼式石碹窑洞建筑的空间组合方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其相互渗透的空间特色。该组建筑群不仅在单体建筑内部的水平、垂直空间相互贯通,而且这三组建筑的院落空间也具有互相穿插联系的功能。通过对层楼式石碹窑洞群空间研究,可以为我们营造现代建筑空间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实地测绘、现场走访等方法对山西省太原市店头古村落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这个历史古村落借用地形特征,依山碹石窑;利用环境特点,沿河建民居,形成了长约1 km的古石窑洞群。在村中大多数建筑一层都为石窑洞,二层和三层为砖石窑洞,每层窑洞都通过暗道、明道与上一层相通,最多时有上下四层院落相通。其中一些窑洞内藏地道,相互连接并通往后山。这些貌似独立却深藏奥秘的石窑洞建筑群给我们留下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3.
砌筑式窑洞由于安全可靠、美观舒适,能就地取材等优点,是陕北黄土高原农村地区最为青睐的住宅形式。然而,窑洞在建造时全凭前人传承下的经验,没有正规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指导,尤其是窑洞拱圈厚度、窑腿宽度的确定,因此,窑洞结构安全问题及受力情况备受关注。为了对砌筑式圆弧拱窑洞进行结构受力分析,先将此窑洞结构中的拱圈部分采用两铰拱力学计算模型,基于结构力学中的力法原理,推导出窑洞圆弧拱圈统一的内力计算公式,以明确窑洞拱圈的内力分布;再与传统的三铰拱计算模型受力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拱圈采用两种计算简图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最后在陕北窑洞调研数据基础上,依据拱圈内力结果进行拱圈厚度和窑腿宽度的设计。研究结果可为窑洞建筑的设计、建造及保护加固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定量地评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是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重点,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已被广泛用于建筑结构地震易损性评估,而结构损伤指标是定量评估结构损伤情况的重要参数,山西北部农村地区的独立式土坯窑洞是一种拱受力结构体系,为研究拱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特征并确立结构损伤指标,结合实际震害与数值模拟试验,分析了窑洞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特征,对比了窑洞结构的顶点水平位移和拱顶竖向位移在不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下与结构损伤情况对应关系,发现窑洞拱顶竖向位移与窑洞拱矢高作为窑洞损伤指标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定量地评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是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重点,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已被广泛用于建筑结构地震易损性评估,而结构损伤指标是定量评估结构损伤情况的重要参数。山西北部农村地区的独立式土坯窑洞是一种拱受力结构体系,为研究拱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特征并确立结构损伤指标,结合实际震害与数值模拟试验,分析了窑洞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特征,对比了窑洞结构的顶点水平位移和拱顶竖向位移在不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下与结构损伤情况的对应关系,发现窑洞拱顶竖向位移与窑洞拱矢高比作为窑洞损伤指标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以山西省太原市店头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为例,从山体植被、古树名木、特色资源等三方面的保护入手,同时结合村落及其周边环境景观设计,介绍和分析了店头村植被修复保护的具体措施和景观设计构想,也为其他地区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总结了传统藏式建筑石墙体结构特点及典型砌筑工艺。通过6个藏式石墙体试件竖向加载试验,获得藏式石墙体破坏特征,分析了单个块石受力开裂机理,给出了藏式砌筑工艺中有无碎石填缝对墙体承载力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传统藏式石墙体整体受力较差,碎石填缝较收分比例对石墙体承载力、变形性能的影响大。研究成果可为后续研究和藏式建筑石墙体承载力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砖拱窑洞是陕西矿区广大农村的主要住宅形式之一。在澄合矿区有大量砖拱窑洞的村庄压煤,已严重地影响矿区生产的正常进行。试验表明,砖拱窑洞的抗变能力极差,在采动影响下的变形破坏,有其独有的特点。评估了各种试验性的加固措施,在分析砖拱窑洞变形受力的基础上,探讨了砖拱窑洞的采动损害机理;提出了防护砖拱窑洞损害的有效、可行、经济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主要对窑洞的受力特点以及陕北的土窑、砖窑等特性作了比对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窑洞建筑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窑洞建筑作为黄土地带的典型建筑,不但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政治价值,因此有必要对窑洞的维护与加固进行重视。  相似文献   

11.
赵非 《山西科技》2014,(6):52-54
地窨院是我国劳动人民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为求生存发展所建设的特色建筑,是我国窑洞民居建筑的重要一支,其修建的过程处处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研究地窨院对了解黄土文明、传承黄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山西省的地窨院主要分布在平陆县境内。对地窨院的营造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地窨院营造背后的科学依据和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2.
大跨度石穹顶空间结构受力行为分析比较复杂,结构整体受力行为分析具有较大难度.结合工程实例,基于ANSYS程序对大跨度石穹顶空间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合结构实际受力情况及闽南地区石砌体施工工艺特点,确定结构荷载取值和材料强度取值.采用ANSYS程序中的Solid 65单元和DP材料模型,并以“自上而下”和布尔操作的建模方法。建立石穹顶空间结构在施工阶段、整体成型阶段和最不利状态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根据石穹顶空间结构在3个主要受力阶段的数值分析结果,全面研究石穹顶空间结构在各阶段的变形和应力分布等受力行为;据此分析结果,进一步对原设计方案提出相关设计和施工建议.该工程实例中石穹顶空间结构满足强度和变形要求.基于ANSYS程序的石穹顶空间结构数值模拟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土"文化--窑洞建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中“土”文化的典型代表窑洞建筑的特色的分析,指出它具有内在的逻辑与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窑洞建筑的构筑形态蕴函着许多值得借鉴的机制,涉及到一系列当代建筑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河南科学》2016,(11):1852-1857
以延安市宝塔区杨家岭毛泽东旧居旁的靠崖式单孔窑洞为研究对象,依据当地黄土的力学特性,按弹塑性理论,使用Midas GTS NX岩土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靠崖式单孔黄土窑洞的静力性能进行分析,以揭示窑洞的破坏形式和规律并提出加固窑洞的相应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豫西下沉式窑洞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祖辈辈生活在豫西这片黄土地的人们结合当地的地质、地形,发明的下沉式窑洞曾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及冬暖夏凉节能节地的特点闻名世界。近几年受国内弃窑建房之风的影响,豫西下沉式窑洞面临消失的局面。与之相反,认识到土地危机后,西方社会大力发展地下建筑及地下城市。下沉式窑洞的种种优点也证明这种建筑形式不应完全被遗弃,应在新农村居住建筑中有所体现。这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为古老的下沉式窑洞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高应力软岩巷道属非线性大变形问题,巷道支护必须满足其变形要求。总结了白皎煤矿高应力软岩砌碹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砌碹巷道破坏机理,并对碹体壁后充填粉煤灰基材料改善"支护-围岩"关系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到了现场验证。  相似文献   

17.
法国建筑师让-保罗·卢贝斯供职于波尔多建筑学院。15年来,他深入远东和中亚地区,饶有兴味地研究当地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1996年,他在法国文化部资助下成立了“现代中国建筑观察”研究所,根据自己的观察与研究写出数本关于中国窑洞的专著。《易经》里说,中国的早期居民“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然而在现代建筑学家的眼里,冬暖夏凉、对自然破坏极轻微的窑洞,却是真正的人居天堂。这里,让-保罗·卢贝斯讲述了自己与中国窑洞的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石结构文化遗产建筑的历史震害资料分析,总结其震害特性规律,在考虑文化遗产价值特性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理论,探讨了建立石结构文化遗产建筑的震害损失评估模型,从而为我国石结构类文化遗产建筑的地震风险评估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半圆形拱曲线窑洞为研究对象,选取窑洞高度(A)、窑洞进深(B)、窑洞宽度(C)和覆土厚度(D)为影响因素,基于正交试验原理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利用Flac3D建立不同因素水平组合的窑洞模型,通过强度折减法分别计算各模型在天然工况和地震工况下的稳定系数。对试验结果进行直观分析,确定最有利于窑洞稳定性的因素水平组合,并对各影响因素的敏感性进行排序。最终得到如下结论:(1)最有利于窑洞稳定性的因素水平组合为A_1B_1C_1D_1(窑洞高2 m,深4 m,宽2 m,覆土厚度3 m);(2)天然工况下各因素敏感性排序为DACB;地震工况下各因素敏感性排序为DCBA;(3)两种工况下,仅覆土厚度与窑洞稳定性呈显著负线性相关关系。此外,地震工况下各因素敏感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石窟寺建筑大多依存于不同性质的岩体,采用减地之法开凿而成,受地域、时代、民族等因素影响,石窟建筑形制因时因地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而石窟赋存岩性的差异和建筑形制类型的不同,则对石窟建筑的营造工艺提出了不同要求.该文通过对敦煌莫高窟不同形制石窟窟顶坡度、石窟建筑尺度、石窟结构受力以及石窟层位分布等方面的统计、计算与分析,从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