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球团竖炉内气流运动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根据相似原理建立"导风墙-烘干床"式球团竖炉冷态模型实验台,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流网图,从而判断竖炉内气流分布状况,得到竖炉操作参数对炉内气流运动的影响规律:竖炉结构参数一定,流入风量比k决定着气流分布:当流入风量比等于临界风量比时,焙烧风和冷却风分别全部流入焙烧带和导风墙内,此时,竖炉处于临界工况;由临界工况开始增加焙烧风或减小冷却风,则开始有焙烧风下行进入导风墙,且k愈大,下行的焙烧风量愈大;由临界工况开始减小焙烧风或增加冷却风,则开始有冷却风上行进入焙烧带,且k愈小,上行的冷却风量愈大;上行冷却风和下行焙烧风中只有一种情况发生或均不发生·  相似文献   

2.
以年产5×104t烧结镁砂竖炉为研究对象,基于多孔介质理论,建立竖炉内三维稳态气固流动传热模型,并模拟研究竖炉热工参数对床层内气固传热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冷却风流量每增加10%,出口烟气温度降低50℃,出口球团温度降低80℃;冷却段长度每增加5%,出口球团温度降低25℃.以竖炉出口烟气温度和球团温度为优化目标函数,得到竖炉最适宜结构和操作参数,即煅烧风流量为2606.67m3/h,冷却风流量为2203.34m3/h,预热煅烧段长度为6.64m,冷却段长度为11.70m.在此竖炉运行工况下,出口球团温度为288.75℃,出口烟气温度为414.32℃.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球团竖炉大型化和高效化的关键问题之一炉内适宜焙烧风量问题,即竖炉在某个产量下所需的焙烧风量.结合气固传热方程和热平衡方程,求得了竖炉在某个产量下所需的焙烧风量,并运用填料床阻力特性规律研究了如何能够将充足的焙烧风量鼓入球团料层这一问题.研究表明:当以磁铁矿为主要原料时,竖炉适宜的气固水当量比为0.71~0.72,当考虑焙烧风分布均匀性时,适宜的气固水当量比为0.75~0.80;扩大喷火口、优化燃烧室结构、侧引风重力除尘和改进传统的调节方式是保证炉内适宜气固水当量比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建立球团竖炉冷态实验模型,定量研究竖炉操作和结构参数对炉内气流流向和流量即气流分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操作参数中,焙烧风和冷却风的流量比即流入风量比是影响气流分流的主要因素,流入风量比增大,则冷却风上行趋势减小,焙烧风下行趋势增大,且在一定工况下,流入风量比与导风墙冷却风流量比、上行焙烧风流量比成线性关系;结构参数中,焙烧带宽度、导风墙宽度、预热焙烧带高度和均热带高度是影响气流分流的主要因素,焙烧带宽度增加,或导风墙宽度减小,或预热焙烧带高度减小,或均热带高度增加,则冷却风上行趋势增加,焙烧风下行趋势减小,临界流入风量比增加.  相似文献   

5.
以年产量2×104 t钒钛磁铁矿焙烧竖炉为研究对象,建立竖炉内三维稳态传热数理模型.通过UDF(user defined functions)将反应热以内热源形式编译到固相能量方程中,定义球团矿下移速度,以竖炉内的焙烧时间和温度为判断指标,研究操作参数对竖炉内传热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风流量、冷却风流量以及球团下移速度为3个主要影响因素,其中球团下移速度对传热过程的影响更明显.在球团直径为38mm,焙烧时间为4~6h,焙烧温度为1100~1200K的条件下,竖炉适宜的操作参数为:冷却风流量1210~1430m3/h;焙烧风流量3070~3670m3/h;球团下移速度0.258~0.290m/h.  相似文献   

6.
球团竖炉结构参数影响炉内气体流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气固填料床动力学理论建立了球团竖炉料层内气体流动的数学模型,确立了数学模型的边界条件.运用手编程模拟研究炉内气体流动的基本规律,进而探讨竖炉结构参数对炉内气体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参数中,导风墙宽度、焙烧带宽度以及预热焙烧带高度是影响炉内气体流动的主要因素.导风墙宽度和预热焙烧带高度的增加,以及焙烧带宽度的减小会导致冷却风上行趋势减小,焙烧风下行趋势增大.同时,导风墙宽度、预热焙烧带高度以及焙烧带宽度的改变也会导致竖炉内焙烧风与冷却风之比发生改变,即流入风量比发生改变,而流入风量比是决定炉内气体流动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球团竖炉内气体流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气固填料床动力学,建立了“导风墙-烘干床式”球团竖炉内气体流动的数学模型·运用自编程序数值求解炉内速度场,研究炉内气体流动的基本规律,探讨竖炉操作参数对炉内气体流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焙烧风和冷却风在进口处呈放射状,之后斜向上或斜向下分别流入焙烧-预热带和导风墙内;整个均热带内气流较为薄弱;炉内存在三种气流分流的可能,流入风量比是决定气流分流的最主要因素,其中,流入风量比增加,焙烧风下行趋势增大,而冷却风上行趋势减小;临界流入风量比主要取决于结构参数和料层情况  相似文献   

8.
以局部热力学非平衡模型为基础,建立钒钛磁铁矿直接提钒焙烧竖炉三维稳态气固传热模型,借助Fluent软件的UDF功能,将竖炉内的化学反应热以内热源的形式编译到能量方程中,并利用实验获得的料层压降公式修正动量方程源项中的黏性和惯性力项系数,开展竖炉操作参数对炉内热工行为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生产可调范围内,随着球团当量直径的减小,在焙烧段内球团温度会随之升高,在冷却段内球团温度会随之降低,且竖炉保温段延长;对于产能为330 t/a的中试竖炉,其适宜的操作参数为:冷却空气流量544 m3/t,竖炉下部气固水当量比约0.95;焙烧风流量1 082 m3/t,焙烧风与冷却风配比2:1;球团当量直径46 mm。  相似文献   

9.
球团竖炉结构影响炉内气流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相似原理建立了球团竖炉冷态模型实验台,依据实验数据绘制流网图,通过流网图判断炉内气流运动,从而得到竖炉结构参数对气流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结构参数中,导风墙宽、焙烧带宽、冷却带宽、焙烧带高、均热带高和冷却带高等是影响气流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导风墙宽增大,或焙烧带宽减小,或火口中心线上料层增高,则上行冷却风趋势减小,下行焙烧风趋势增大,临界流入风量比k 减小;反之,上行冷却风趋势增大,下行焙烧风趋势减小,k 增大;此外,焙烧带宽是影响气流分布均匀性的主要因素·此研究结果可指导竖炉的初始设计和生产参考,尤其供竖炉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将对流换热器和填充床中火用传递系数的概念引入到竖罐式余热回收工艺中,推导出烧结移动床层火用传递系数公式;在自制的气固传热实验装置上,测定不同工况下罐体料层内气固传热过程的相关数据,研究冷却风量对烧结床层火用传递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冷却风量不变时,平均物理火用传递系数hex,m随矿温的升高而增大;相同平均矿温条件下,当hex,m大于0时,hex,m随冷却风量的增加而增大;当hex,m小于0时,会导致竖罐出口冷风火用值减少,对强化气固换热不利.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了利用二元钠盐(NaOH-Na2CO3)对钒渣进行焙烧,并分析了相关动力学参数对焙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二元钠盐焙烧过程中,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及NaOH与Na2CO3质量比对渣中钒、铬的浸出率影响重大;焙烧过程中,Fe3O4被氧化为Fe2O3,V2O5和Cr2O3分别被氧化为β钒酸钠型结构的Na3VO4与正交晶系结构的Na2CrO4;最佳焙烧条件下,NaOH与 Na2CO3质量比为1.5∶1,焙烧温度为600℃,焙烧时间为60min,此时钒与铬的浸出率分别为98.66%与83.57%;浸出尾渣的主要金属元素为Fe.  相似文献   

12.
基于化学链制氧原理构架了加热炉富氧燃烧系统,以解决富氧燃烧氧气来源问题.通过对Co3O4氧解耦特性的研究,分析构建系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Co3O4释氧反应平衡氧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升高而急剧增大,当反应温度为900℃时,平衡氧的体积分数为29.6%;烟气中CO2,H2O等成分不会对Co3O4释氧过程产生影响;随Co3O4与烟气物质量的比的增大,烟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大,当物质量的比为1∶1时,950℃下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达24.5%;考虑实际生产过程,产量为32t/h的蓄热式轧钢加热炉,富氧率为4%时,Co3O4填充量为3.4t.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半工业试验用悬浮焙烧设备,并考察了焙烧温度、还原气体CO及流化气体N2用量对东鞍山含碳酸盐铁矿石预富集粗精矿悬浮焙烧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540℃,还原气体CO用量4m3/h及流化气体N2用量2m3/h的条件下,焙烧物料经磨矿-磁选后可获得铁品位66.1%,回收率91.2%的铁精矿.铁的化学物相、光学显微结构及穆斯堡尔谱分析表明,经悬浮焙烧后弱磁性的菱铁矿和赤铁矿转化为了强磁性的磁铁矿,部分结晶粒度较粗(>100μm)的赤铁矿仅颗粒表面转变为磁铁矿,但这种Fe2O3@Fe3O4核壳结构的新生磁铁矿由于磁性较强,在后续磁选过程中依然能够得到有效的回收,并不会影响分选效果.  相似文献   

14.
使用动态反应釜制备得到磁性粒子,与静态反应釜相比单次制备量提高20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证明获得了粒径200 nm左右的单分散Fe3O4粒子,并具有超顺磁性;对其表面进行SiO2包覆,获得具有良好分散性的Fe3O4@SiO2粒子。研究发现Fe3O4@SiO2对DNA提取具有可重复利用性,并且质粒DNA吸附到Fe3O4@SiO2上后可直接加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体系作为扩增模板。  相似文献   

15.
对Fe2O3/氮掺杂石墨烯(NG)的热解行为进行热重研究,分析出物质的热分解特性和机理函数。通过水热法制备Fe2O3/NG样品,在氮气氛围的保护下分别以5、10、15、20 K/min的升温速率线性升温到1 473.15 K。使用Kissinger Akahira and Sunose(KAS)、Flynn-Wall-Ozawa(FWO)两种“model free”方法和Coats-Redfern模型拟合法进行热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FWO和KAS两种拟合法估算的表观活化能变化范围分别为404.08~424.65 kJ/mol和405.52~427.10 kJ/mol,且表观活化能随着转化率的增大而增加;FWO和KAS两种拟合法估算的表观活化能平均值分别为410.92 kJ/mol和412.74 kJ/mol,相差0.4%;Mample Power(P3)是最能反映Fe2O3/NG分解机理的函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反相微乳液法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Fe3O4 NPs),并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其改性,以期在Fe3O4 NPs表面引入C==C双键,再利用引入的C==C双键与三硫代十二烷酸-2-氰基异丙酯(RAFT试剂)进行反应,得到RAFT试剂化的Fe3O4 NPs(Fe3O4-g-KH570-RAFT NPs),并对不同阶段的Fe3O4 NPs产物的结构与形貌等进行表征.研究中以RAFT试剂接枝率(GrRAFT)为指标,考察了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GrRAFT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Fe3O4-g-KH570-RAFT NPs的平均粒径为10.4 nm,当反应时间为14 h,反应温度为65 ℃,nKH570/nRAFT为1/2时,接枝率GrRAFT最高达到79.34%.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玉米秸秆厌氧消化性能,将铁氧化物(Fe2O3,Fe3O4)和活性炭分别添加到玉米秸秆两相厌氧消化系统中的酸化相和甲烷相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酸化相和甲烷相中分别添加Fe3O4粉末和活性炭粉末(PAC)的试验组效果最佳。Fe3O4粉末添加到酸化相后,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与乙醇的总含量比对照组中两者的总含量提高了25.4%。酸化结束后加入活性炭粉末继续进行甲烷化试验,玉米秸秆累积产甲烷量达到7 965 mL,比对照组提高了27.8%。与对照组相比,添加Fe3O4粉末和活性炭粉末试验组的t80(累积产甲烷量达到总甲烷产量的80%所用的时间)缩短了8 d,电导率提高了33.3%。从微生物群落角度分析,在Fe3O4+PAC试验组中,细菌优势菌属为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古菌优势菌属为Methanobacterium,可以提高H2利用率并且促进厌氧过程中的直接种间电子传递(direct interspecies electron transfer,DIET)。因此,Fe3O4粉末和活性炭粉末的添加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秸秆厌氧消化产甲烷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Ni系低温钢的高温氧化行为,利用Setsys Evolution型高温同步热分析仪对Fe-3.5Ni和Fe-9Ni钢在700~1200℃的氧化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电子探针(EPMA)、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表征了氧化物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结果表明:700~1200℃条件下氧化2h后,Fe-3.5Ni钢和Fe-9Ni钢的氧化增重曲线规律相似,相同氧化温度条件下,单位面积Fe-9Ni钢的增重量低于Fe-3.5Ni钢.随氧化温度的升高,试样表面依次出现团絮状、晶须状和不规则多边形状Fe2O3.氧化分为内氧化和外氧化,内、外氧化层厚度随氧化温度的提高逐渐增加,且900℃是两种钢外氧化层厚度发生突变的临界温度.内氧化层由FeNi3和混合物(FeO+Fe3O4)组成,外氧化层由Fe2O3,Fe3O4和FeO组成,且外氧化层内包裹着尖晶石相NiFe2O4;随着Ni含量增加,NiFe2O4增多并形成连续的薄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