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首先通过比较中国和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几座大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情况,提出在中国特大城市建设立体交通体系的必要性.然后,给出规划立体交通体系的技术方法,即利用个人出行调查数据和实测数据、预测各种出行目的的交通方式交通量的技术方法.还以日本大阪市港区--南港城市轨道线路为例,进行实例介绍.采用非集计模型进行了交通方式划分,并且利用个人出行调查数据拟合模型中的参数.在城市铁路线路交通量分配中,仍然采用了非集计模型,预测出了铁路各站的客流量,为城市综合交通设施的建设提供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土地利用混合度对非通勤行为的影响,提出改进熵模型定量描述土地利用混合度,并深入分析土地利用混合度对非通勤者出行距离和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结合甘肃省天水市2015年居民出行调查数据,构建土地利用混合度与非通勤者出行距离的关系模型,并利用MNL模型研究土地利用混合度对非通勤者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熵指标相比,改进熵指标对非通勤者出行距离的解释性更强;利用STATA软件标定MNL模型参数并进行弹性分析,进一步表明改进熵指标对居民出行行为的解释性优良,合理的土地利用布局有助于引导居民选择非机动化出行方式.研究结果对城市规划和交通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Gompertz模型改进及其在交通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需求预测是道路建设项目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定道路等级、技术标准及进行规划决策、投资效益分析的依据.居民出行发生量预测是交通需求预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使用Gompertz模型,但其模型系数一直是通过类比估算方法确定,缺乏依据.本研究利用最小二乘法改进待定参数估计,推算Gompertz模型系数确定公式,采用Matlab程序分析得到Gompertz模型的系数.利用残差估计和类比发现,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的Gompertz模型系数具有明显的优点.根据山东省东营市交通调查数据,利用本研究改进模型,预测该市2025年的居民出行量.结果表明,使用改进Gompenz模型系数求解方法能有效提高居民出行发生量的预测精度.对合理规划道路网结构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2010年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建立了基于家庭决策的居民出行方式选择非集计模型.采用蒙特卡洛仿真技术和遗传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极大似然估计.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建模型拟合度比较好,ρ2值达到0.759,模型在家庭和个人等两种不同出行链水平上能够较好地描述出行者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5.
在对昆明市巫家坝机场进行旅客交通方式意向调查的基础上,以机场登机旅客的出行方式选择问题为研究对象,探讨影响登机旅客出行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采用MNL模型构建基于SP数据的非集计模型和基于SP数据与RP数据相结合的非集计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标定和检验,并从中选出较优模型。  相似文献   

6.
基于交通方式选择的公交出行需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立足于影响公交乘客意愿和出行选择的公交服务水平因素分析,应用期望偏好(SP)调查方法得到国内2个城市出行选择行为特征数据,分析国内城市出行者意愿和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的特征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应用慈溪市的数据建立了考虑个人特性和出行时间及成本等选择特性因素的交通方式选择模型,对公交出行需求进行了预测,并结合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特征调查数据和出行比例预测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公交优先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姜伟  周乐  李德芬 《科技资讯》2007,(16):237-238
文章以苏州市工业园区的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的出行特征差异及差异产生的原因。基于此,对传统四阶段预测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这种差异化的分析手段在规划年的交通需求预测中的应用及在构建和谐交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骨干,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有效接驳能够提高居民出行效率,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转。为提高城市轨道站点接驳效率,预测轨道站点接驳方式选择,本文以多项Logit模型为基础,采用RP调查方法得到轨道站点接驳方式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标定模型参数,利用SPSS22.0软件结合调查数据进行仿真,得到参数估计量,从而建立出轨道站点接驳方式选择模型,并用命中率法对模型进行精度检验,最后运用特性集计方法将非集计结果集计化,得到轨道站点各接驳方式分担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重力模型存在区内出行量预测精度较低,以及采用非重力模型的方法单独估计区内出行量会导致与出行分布理论不一致的问题,在借鉴熵函数形式的基础上,考虑出行产生(吸引)量、出行成本和用地混合程度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用地结构熵的广义熵重力模型,构建了区内出行和区间出行一致的理论模型。以2008年西安市大规模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输入参数进行了应用研究,验证了模型的精度。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模型对区间出行估计精度提高了19.56%,而对区内出行估计精度提高了36.44%;该模型将城市用地规划中的构成要素直接引入交通规划理论结构中,实现了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在规划理论和技术上的衔接,提高了交通规划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居民出行特性,探索在出行链过程中移动互联交通信息对出行方式特性的影响。本文通过RP-SP融合调查获取出行者基本属性、实时交通信息属性及出行特征属性,建立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巢式Logit(Nested Logit)模型,对桂林市居民展开出行方式选择特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在出行链日趋复杂的情况下,个体的出行活动和交通行为与移动互联交通信息关系愈发紧密;移动互联交通信息对居民出行方式特性产生显著影响,尤其对私家车出行影响最大,其中实时路况信息属性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拥堵延误时间;交通信息获取的满意度越高,越能促进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该结论能够作为理论基础与实证依据推动移动互联交通信息下的路径选择与交通出行诱导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是交通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现代城市交通需求预测理论与模型进行系统分析,重点围绕交通生成、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预测模型展开,对各模型基本原理、研究进展、传统模型及其改进、模型应用情况等进行综述,最后总结城市交通需求预测研究领域重点、难点,指出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基于TransCAD的交通需求预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使用交通规划软件TransCAD进行交通量预测,TransCAD软件在交通规划中简化并完善了交通需求预测的建模过程,介绍了预测系统的创建和编辑,讨论了在TransCAD中进行交通量预测的模型,并结合实际项目进行交通量预测研究,得到部分路网交通量分配结果,并对基于TransCAD的交通量需求预测方法进行分析,总结项目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在使用TransCAD软件进行实际项目研究时的建议以及在我国使用TransCAD进行项目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张小琴  范东旭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9):2229-2232,2236
城市人口容量研究不仅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对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也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道路交通资源作为承载人口的重要载体,本身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基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城市人口容量研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太原市为例,从道路交通资源承载角度,运用太原市交通模型,以城市交通系统车行道容量估算方法与OD反推两种方法为基底研究手段,结合太原市交通模型开发报告与太原市城市交通发展规划方式划分结果,进行基于交通环境的城市人口容量预测研究,运用此两种模型方法得到太原市规划年极限交通环境承载力条件下的人口容量,对比分析预测结果,论证该模型方法的可行性,并分析两种预测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山地城市在道路交通规划方面需要更多地去适应山地环境的地形地貌特征、交通需求与交通组织等问题,以山地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研究为核心内容,融入适应性理论的思维方式,提出山地城市规划设计方法;方法结合适应性理论的耦合、协同与组织思维,从路网系统协同宏观地貌、步行空间耦合微观地形、特色交通组织连接瓶颈三方面分别探索符合山地城市地形特征与营建规律的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方法;经相关案例验证规划方法指导的路网规划有助于形成富有山地特色的城市形态特征与空间环境;方法是符合山地城市地形特征与道路交通需求的规划方法,可完善相关设计理论,指导山地城市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5.
基于供需平衡的城市道路和交通方式的最优匹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要求城市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平衡的条件下,如何使城市机动车道路的类型和人们乘各种机动车出行的交通方式相匹配,是各大城市交通管理和交通规划决策部门十分关心的问题.本以城市道路网络容量和城市交通需求的计算公式为基础,以城市道路容量与城市交通需求之差的绝对值最小为目标,提出了实现供需平衡时城市道路和交通方式匹配的优化数学模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本所述方法可为交通管理决策部门提供定量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态交通规划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中国城市普遍存在的交通拥挤、交通环境污染严重、交通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以及传统交通规划理论的不足,对交通规划理论进行研究。根据城市模式的演化趋势,在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提出城市生态交通系统的概念,构建了城市生态交通规划的理论框架。研究表明,该理论框架充分考虑了交通环境承载力和交通发展的相互作用,通过确定合理的交通结构和土地利用模式,可提高城市交通环境容量,解决现有的城市交通问题,并促进生态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探究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城市交通管理三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造成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原因,对于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至2020年城市客运交通发展情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交通需求的迅速增长,由此导致了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同时也加重了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应用IPAC-AIM/Local模型,采用情景分析方法,在确保广州市客运交通需求正常增长的前提下,研究了以个体交通为主导和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两种发展模式,对未来能源需求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整交通出行模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能够显著减少能源需求,是保障能源安全和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9.
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理论体系框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了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体系的不完整性,首次提出了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新概念,构筑了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理论体系的框架,并对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总体设计、交通调查与交通问题诊断、交通需求分析与预测、交通管理方案设计、交通管理方案评价、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调整与滚动等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主体部分的目标、详细内容及采用方法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完成了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各主体部分的功能设计.作为我国第1部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编制办法,已经在全国实施“畅通工程”的700多个城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蓬莱市钟楼路交叉口东临蓬莱市政府,是该市城区主要的交通咽喉之一。本文针对该交叉口存在的交通拥堵和通行能力日益下降等问题,通过城市现状资料收集和交通调查结果的分析,制定近期规划年该交叉口改造方案,采用交通微观仿真软件VISSIM对规划方案进行交通仿真测试,验证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