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北京时间10月9日17时45分,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将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72岁的美国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以表彰他在行为经济学上的贡献。评审委员会表示,之所以将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塞勒,看重其将心理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研究,承认其"通过探索有限理性,社会偏好和  相似文献   

2.
自1969年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发以来,已经有70多位经济学家获得此奖项。他们都围绕着各自时代的主要经济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的侧重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有的侧重于经济学的数学模型,还有的侧重于经济理论的应用。昝廷全(2001)把所有的经济学研究划分为关于经济系统的哲理、数理和技理这三个基本层次的研究。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把所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工作"投影"到哲理、数理和技理这三个基本层次上,由此就能清楚的知道他们的学术成就在这三个层次上的投影和分布,从而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经济学家的学术工作,以及这些大师们的工作在整个经济学大厦中所处的位置和角色,把握经济学发展的方向与脉络。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系统经济学有可能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下一个带头学科。  相似文献   

3.
裴杨 《世界博览》2009,(21):19-19
在一个经济学受到前所未有关注度的年份,诺贝尔经济学奖无疑具有比以往更重的分量,然而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了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和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他们之前并非最大热门,奥斯特罗姆在许多经济学家眼中甚至是一个专门研究政治的学者。如果说出于鼓励的目的,诺贝尔和平奖被授予了奥巴马,那瑞典皇家科学院为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关键时刻选择了他们?  相似文献   

4.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14,(21):78-79
<正>法国经济学家打破美国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垄断201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近日揭晓,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让·梯若尔凭借在大型企业、市场力量和监管等领域的学术贡献获奖。这是自1999年以来首次没有美国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经济学奖是每年最后宣布的诺贝尔奖项,今年的奖金为800万瑞典克朗(约合111万美元)。梯若尔也是今年第二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法国人。他的同胞帕特里克·莫迪  相似文献   

5.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布鲁金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他曾于1993年至1997年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于1997年至1999年1 月期间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副总裁。斯蒂格利茨先生无疑是世界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界中,他是仅有的几位敢于替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6.
2013年6月30日,“隆力奇特约之2013时代周报第四届诺奖得主中国行-常熟站”隆重开幕.此次论坛邀请到了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埃尔文·罗斯. 埃尔文·罗斯曾经设计了著名的全国住院医生配对程序、肾脏捐赠配对程序、纽约市高中入学系统、医学院毕业生住院培训分配系统等.因在博弈论、市场设计和实验经济学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他获得了201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相似文献   

7.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16日宣布,将199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三位美国经济学家:哈里·马科威茨、威廉·夏普和默顿·米勒。诺贝尔委员会认为,该三位美国教授在金融问题研究和企业金融理论方面取得了出色成就,“是金融经济学和企业金融理论的先驱”。他们的主要贡献是阐述了金融市场上公司证券如何定价和在某种证券投资上风险和收益如何平衡问题,解释了对风险和收益的评估以及税收变化或公司倒闭是怎样影响和决定证券价格的。由于现代经济活动中各部门的储蓄主要是通过金融市场转向公司投资的,因此,理论在今天具有  相似文献   

8.
李月 《世界博览》2010,(2):15-16
美国首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20世纪美国经济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保罗·萨缪尔森于2009年12月13日在马萨诸塞州贝尔蒙特的家中去世,享年94岁。  相似文献   

9.
《世界博览》2009,(13):13-13
著名的行为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认为回答是肯定的,尽管不会立刻发生。他的论据一方面是基于统计数据,一方面是基于经济学。亚洲在全球人口中占有很大比重,亚洲最大的经济体正在快速发展,不断缩小和西方国家在生活水平上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正>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15日给出的答案是,将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阿尔文·罗思(Alvin E.Roth)和劳埃德·沙普利(Lloyd S.Shapley),以表彰他们在匹配稳定领域所作的研究。杰出的经济工程案例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诺尔马克当天中午13时(北京时间19时)在皇家科学院会议厅用瑞典语和英语宣读了获奖者名单。他说,罗思和沙普利因在匹配稳定理论和市场设计实践方面的研究贡献而获奖。随后,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佩尔·克鲁塞尔和其他评委介绍了获奖  相似文献   

11.
《世界博览》2010,(4):11-11
美国《新闻周刊》2月1日发表文章,探讨了经济学的未来。今年初在亚特兰大举行的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与会者更多的是自我反省,而非玩弄数字。数百位经济学领域的杰出学者参加了一个又一个的研讨会,讨论他们为何错得如此厉害:为什么大部分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家没能预见到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否应该对大学里教授的经济学重新进行全盘思考?尽管在过去的美国经济学会上,  相似文献   

12.
保罗·A·萨级尔森是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1970年因《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b一书获得了第二届诺贝尔经济学奖。从1948年起,他的《经济学》至今已出版了十四版,成为当今最畅销的西方经济学教材。萨缨尔森的经济思想反映了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些最新成就,他的经济学研究方法也反映了当代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发展状况。一、萨梁尔森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诞生至今,经济学发展成为科学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对于经济学说的研究出现了很多思潮。萨梁尔森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他的…  相似文献   

13.
财经剪贴     
费尔普斯摘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北京时间10月9日19时整,瑞典皇家科学院如期宣布了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这一奖项被授予了现年73岁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以表彰他在加深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方面所做的贡献。英国经济学家A.W.菲利普  相似文献   

14.
3月18日~3月22日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夏普、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Jadicke、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戴园晨、美国驻沪领事馆总领事李凡、吉林大学经济学教授白钦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叶翔、香港百富勤中国投资公司前总经理应国华8位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聚集杭州 ,就企业改革、高新科技、中美贸易、金融、风险投资、网络等领域作了一次深入而又精彩的讲学。杭州众多的学者、企业界人士对这次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并从中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5.
1995年12月10日,一年一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于理性预期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卢卡斯(R.Lucas),以表彰他在"发展和应用理性预期假说,改造宏观经济分析"等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理性预期学派是当今西方经济学界颇有影响,也是争论最多的一支流派。该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翰·穆思(J.Muth)。1961年,穆思首次提出了理性预期的假说。70年代初,卢卡斯等人对这一假说作了很大  相似文献   

16.
张倩怡 《科技智囊》2013,(11):I0012-I0015
10月14日,诺贝尔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马、拉尔斯·彼得·汉森以及罗伯特·席勒因在“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作出的贡献,获得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往年有所不同,不少国内的金融系学生对这三个名字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常常出现在本科的教科书上,阐释着现代基础的金融学理论。“诺贝尔奖更接地气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评价道。  相似文献   

17.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将外学科—心理学的知识引入经济学,并因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用微积分经济学回答了这样的问题:什么让人幸福,或者起码少一点不幸?什么因素决定着我们最后做出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诺贝尔经济学奖39年的颁奖趋势及特点,及数学化趋势.方法 对搜集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资料及数据从地域分布、院校分布、专业分布、年龄分布以及获奖领域分布几个方面进行统计.结果 从数据上证明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学化"趋势的存在,以及其代表西方主流经济学发展趋势.结论 诺贝尔经济学奖代表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对它的统计分析有助于了解学习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有助于融入世界经济学的研究潮流中.  相似文献   

19.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去年10月13日宣布,将1992年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加里·S·贝克尔(G·S·Beker),以表彰他把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分析人类行为及其相互作用的广泛领域。贝克尔1930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波兹维尔,曾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经济学,1955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20.
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经说过,有两件大事将对人类21世纪产生深刻影响,一件是以美国为首的信息技术革命,另一件是中国的城市化。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迅猛推进,同时也给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为满足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