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风场模型对台风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极值风速这一方法已被广泛应用.首先详细介绍YanMeng风场模型物理模型及数值解法;着重强调该模型中的两个随机参数:Holland参数B、等效粗糙长度z_0,讨论了它们对气压场及风速的影响程度,并给出相应取值方法;最后以YanMeng风场模型作为技术背景,根据厦门气象局提供的实测台风数据对台风DAN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梯度风场以及台风影响下厦门地区表面风速,以证明YanMeng 风场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频段大口径全向可动射电望远镜QTT对电性能的高要求,必须降低风扰动对天线的影响.本文分析了QTT台址地形地貌以及风场分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主动降低天线所在区域风速的QTT台址风场分布调控技术方案,进一步搭建了用于QTT台址风场分布调控微缩模型的等效风场试验,通过试验数据分析,确定了QTT风场分布调控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并初步给出了经风场调控后,风速显著降低的区域范围以及风速降低的幅度,为QTT台址风场分布的调控提供了技术依据,从而可大大增加射电望远镜的有效观测时间.  相似文献   

3.
采用全隐欧拉格式(FICE)对重力波波包在均匀风场中的三维非线性传播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波包在三维空间中非线性传播的过程,分析了重力波的传播特性及风场对重力波传播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波振幅随高度的增加而增长,但比线性条件下的指数增长要慢;波包非线性传播的路径和能量传输速度不同于线性重力波理论给出的结果,非线性效应在顺风场中比在逆风场中更显著;风场会改变重力波传播的路径和速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UD分解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在风场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基于UD分解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给出了一种风场模型,对风场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模型参数及噪声统计特性有误差时,基于UD分解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稳定、精度高,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克服了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易发散的缺点,比普通卡尔曼滤波精度高.  相似文献   

5.
给出了环台湾岛海域的海表风场计算方法和海表风应力的参数化.在此基础上,把该研究海域分为4个区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由POM模式所得到的数值结果,讨论了海表风应力对该海域不同类型温跃层的具体影响.主要结果如下(a)海表风应力是影响温跃层的动力因子,对季节性温跃层的深度和强度均有重大影响,但对大洋温跃层的影响不大.(b)因为用数值计算的海面风场与实际风场误差不大,故可以用计算所得的风场来代表实际风场作实验对比分析.(c)海表风应力较小时有利于温跃层的发展加强,风应力较大时温跃层将减弱消失.  相似文献   

6.
基于k-ε湍流模型建立了大气风场的数学模型,本文计算了不同粗糙度复杂地形下风场,模拟结果给出了不同环境风速条件风场的速度等值线,粗糙度为0.1 m的地形的气流输运能力要大于粗糙度为1.0 m地形,这为下一步研究污染物的迁移扩散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跨度悬索桥的结构形式和振动模态特点,结合自然风的相关特性,给出了一种简化的三维脉动风场模拟方法,将实际面状的三维脉动风场简化为多个线状的一维脉动风场.基于谐波合成法,并运用FFT技术,进行了润扬悬索桥桥址区三维脉动风场的模拟.为了真实反映桥址区强风特性,模拟目标功率谱采用由该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实测台风数据运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而得的拟合谱.结果表明,该风场模拟方法计算效率较高,主梁与主塔结构脉动风场的模拟值均与目标值吻合较好,验证了该风谱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以某港口65 t-65 m集装箱起重机为研究对象,在风洞中对其1∶50缩尺比的刚性模型进行了测压试验.试验在均匀风场和B类风场中进行,并考虑了工作和非工作这两种状态.给出了起重机主要构件在360°方向范围内的杆体型系数;对其分析表明,最不利风向并不一定出现在主轴方向.试验获得的杆体型系数可供起重机设计参考,也可用于修订规范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雷暴冲击风场风速剖面的经验函数,结合矢量合成法和谐波叠加法,构建了风场参数可变的瞬时运动雷暴冲击风场的计算方法.运动雷暴冲击风为短时强风,采用10 min平均风速无法准确地反映风场的时变特征,因而提出了平均时距较短的3 s阵风风速来表达冲击风场的设计风速.从输电线风载计算参数的实际表征意义出发,对10 m高度的3 s阵风风速、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风压不均匀系数、风荷载调整系数与冲击风风场参数的对应关系开展了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冲击风射流直径对风高系数的影响较大,风压不均匀系数和风荷载调整系数则主要受线路所在高度的湍流度支配,其中前者还与线路的档距有关.在此基础上,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风高系数和风压不均匀系数的经验公式进行拟合,给出风荷载调整系数的推荐取值,得到了基于3 s阵风风速的输电导线风荷载的完整表达式,并与中、美规范中常规边界层风场和冲击风场下的输电线风荷载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近地面范围内,前者的计算值要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
为系统研究中国近岸海域海面风的统计特征,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实现了风区域划分和风场的自动分类,得到4个风区域,共31个风场类型.风区域反映了中国近海海域风速的区域相关性.风场类型很好地识别出各海区季风典型场,以及反映海区常见天气系统的特征风场.一些处于冬夏季风过渡时期和可在全年出现的特定风场类型也被识别出来.风场类型除了对...  相似文献   

11.
近岸非对称型台风风场模型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该文针对近岸台风不对称性非常明显的特征,建立了基于特征等压线的不对称型气压场和风场模型,该模型简便实用。文章还提出了台风模型风场和北景风场合成、单站资料同化的思想和方法,既提供台风过程大范围、长时间风场,又进一步拟合了台风风场的不对称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不同结构参数对桥梁风障阻风性能,本文通过风洞试验,获取了不同构造形式的挡风障整体及局部流场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风速下,桥梁风障后方折减规律一致。利用风速折减系数作为风障阻风性能评价指标,定量的分析比较了挖板圆孔式风障及障条式风障在不同风速工况下的阻风效果,发现安装桥梁挡风障后,车道上风速折减系数最低仅为裸桥工况的20%,同时对比分析了孔隙率、障条宽度等结构参数对桥梁风障阻风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为桥梁挡风障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一种新型拱桥为研究对象建立主撑杆计算模型,求解出主撑杆的固有频率,确定了主撑杆各处风速及其临界风速.通过编程对共振时结构最大位移响应进行计算,得到主撑杆在发生风致涡激共振时最大位移响应及其发生位置.  相似文献   

14.
中性大气边界层模拟试验调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风洞模拟试验是风工程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风洞中正确复现大气边界层流动特性,对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的风载和风振试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一直是风工程界学者所密切关心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实验室在风洞试验中模拟大气边界层流场的实践经验,并提出了完整而实用的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15.
风力发电机组关键技术专利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力发电毫无疑问是最具可持续性的发电技术之一。本文利用德温特创新索引数据库(DII)、德温特数据分析器(DDA)、德温特专利索引(DI)等对全球风力发电领域最主要的叶片技术、主轴承技术、偏航和变桨技术的相关专利进行了分析,从专利申请的时序分布、领域技术主题、重点国家/地区及其重点申请人、专利布局方面等,以期为我国在这一重要能源技术领域中的研发和产业化提供知识产权情报支撑。  相似文献   

16.
双(多)基地多普勒天气雷达适于构建局域探测网,对于需进行气象保障的局部区域的对流性降水探测尤为重要。利用双(多)基地多普勒雷达网监测其强降水以及风场结构,通过风场反演了解其风场结构,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小尺度天气的演变机理,改进短临预报。研究了双基地雷达的合成风场反演方法,通过仿真试验,可获得大气的辐合辐散、旋转以及上升或下沉等三维风场特征。借助福建厦门和泉州的两部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实测资料,构成仿真的双基地雷达探测,分析了"莫兰蒂"台风的降水强度与径向风场回波特征,并反演了二维和三维的合成风场。结果表明,双基地雷达的合成风场方法,可以有效地反演台风的二维和三维风场,为监测台风的精细结构和演变提供了丰富信息。  相似文献   

17.
离子风使得高压静电除尘器中粒子的运动更加复杂.它对高压静电除尘器中微细颗粒的捕集有很大的影响.在2个多世纪中,国内外的学者对离子风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上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回顾与总结了诸多学者进行的离子风与除尘的相关研究,并提出了建议:在进行除尘器内部流场研究时,应该针对三维空间进行;考虑除尘空间中离子电荷和颗粒电荷对流场分析的影响.为以后离子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风帆在梯度风中空气动力性能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求解N S方程组对具有代表性的三角帆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在真实的梯度风情况下风帆的空气动力性能,讨论了多种因素对风帆空气动力性能的影响.为探索深入开展帆船运动科学研究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对复杂风场条件下实际操控风帆的理论认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Strong disturbances associated with auroral substorms originate from the ionosphere–magnetosphere owing to the effects of the solar wind, and the wind field in the ionosphere is related to such substorm activity. Here, we describe the analysis of four auroral substorm events, for which we employed an all-sky 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 to observe the two-dimensional horizontal wind field and combined the results with data from an all-sky charge-coupled device imager, a fluxgate magnetometer installed at Yellow River Station, and the Super Dual Auroral Radar Network.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during auroral substorms, the vector wind field is related closely to variations in the ion drift and geomagnetic field. Moreover, we observed a changing wind field of approximately 300 m/s in response to variations in the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 (likely caused by ion drag) and a disturbance of about 200 m/s that we attribute to the interaction of Joule heating and ion drag.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重复镜像法获得了“穿棒法”的二维场模型的解析解.由此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若电流偏心,可以在有限范围内使磁场强度有所增强;本文分析讨论了国内外几种磁扮探伤标准中存在的缺陷;以及C.Edwards 和S.B.Palmer 两人认为“磁扬强度与芯棒位置无关”的看法.解析解并为制定合理的标准和正确运用电流偏心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