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自然》今年第一期介绍瓢虫的海域群聚和高山越夏现象后,收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柏辛木同志来信,就瓢虫群聚现象提出一些问题。现请河北林学院阎浚杰教授著文解释于下:  相似文献   

2.
瓢虫家族     
瓢虫是我们常见的一类昆虫。林地、田间、菜园是它们生活的场所。在城市居民阳台的花卉上,也能见到它们的踪影。因其腹面平坦、背面隆起、形似瓢状而得名。又因其颜色鲜艳、斑纹美丽,北方农民还给它们冠以“花大姐”的美称。瓢虫是全变态昆虫,即每只瓢虫都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几个阶段。瓢虫的种间和个体间差异较大,背部颜色和斑纹依种类不同而差异显著;颜色也复杂,常见的有红、黄、黑、灰、褐等颜色。斑纹大小、多少也很悬殊,有的斑块多近30个,而有的背面光光,一个斑点也没有。瓢虫成虫的头很小,大部分藏于前胸背板之下,触角呈球杆状,鞘翅发达,覆盖整个腹部,所  相似文献   

3.
瓢虫的诉求     
虞国跃 《科技潮》2006,(3):52-53
我们瓢虫,大名鼎鼎,由于我们漂亮,人称“花大姐”,“花媳妇”,由于我们捕食蚜虫,又被尊称为“看麦娘”,“麦大夫”,可谓人见人爱。但近些年来,人类似乎不再拿我们当“宝”,居然当着面往我们身上喷射农药,  相似文献   

4.
孟氏隐唇瓢虫和澳洲瓢虫的繁殖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5年自苏联引进孟氏隐唇瓢虫及澳洲瓢虫以后,几年来对于一些地区发生的粉介壳虫及吹綿介壳虫起了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中最显著的例子是1957年在广东电白县的博賀镇长达20公里、寬約100公尺的木麻黄防护林带,数百头澳洲瓢虫及其子代,經过3个月时間,挽救了該林带为吹綿介壳虫所造成的毁灭危机,节省一大笔的治虫药剂費用。孟氏隐唇瓢虫經过三年的覌察,在广州郊区还不能建立群落。我們建議用室內方法大量来繁殖这种瓢虫,需要时大批释放到田間去防治粉介壳虫。这种瓢虫繁殖方法,可用馬鈴薯芽培养粉介壳虫作为食料而大規模繁殖,除馬鈴薯芽外,也可用南瓜来繁殖介壳虫。繁殖工作应在繁殖室里进行,現将用馬鈴薯繁殖程序简述如下: 1.将馬鈴薯放在通风的地方发茅。2.馬鈴薯稍发芽后,种在馬鈴薯种植木箱内(木箱长、寬各30厘米,高12厘米,每箱种薯約2.5斤) 3.将种有馬鈴薯的木箱移进繁殖室去,并进行經常澆水管理,繁殖室白天遮黑,晚上开窗通风。4.馬鈴薯芽长至25厘米左右长度时(在常溫下約需时一个月),接上紛介壳虫的幼虫,每箱約接上幼虫約4万头。5.接种粉介壳虫后,仍保持黑暗3——4天,以后每天将暗宝遮光布打开一定时間。6.接种粉介壳虫約經三星期或較长时間,即可按上隐唇瓢虫的成虫,每箱接上雌雄虫共30头,經約25天,每箱平均繁殖成虫240头。如一間繁殖室能容繁殖箱40个,則可得成虫9600头左右。7.收集瓢虫,放到有粉介壳虫为害的树上。澳洲瓢虫經过三年多的覌察,在广州地区很可能建立群落,不一定要用人工繁殖,但为了在早春使田間有更多的澳洲瓢虫,使提高其防治吹綿介壳虫的效能,我們建議用人工繁殖方法或保护越冬瓢虫方法来增加冬季瓢虫数量。人工繁殖方法,我們进行了一些試驗,但未得到完滿的結果。  相似文献   

5.
该调查分析了6月底7月初临安大明山异色瓢虫及龟纹瓢虫鞘翅色斑多样性.调查发现,临安大明山共有14个异色瓢虫色斑分布,其中黄底型11个,黑底型3个,黄底型占统计标本64.86%,黑底型占统计标本35.14%,其中黄底型以19斑型所占比例最多,占黄底型标本25.00%;临安大明山共有6个龟纹瓢虫色斑分布,分别为锚斑变型、鼎斑变型、盔斑变型、双二变型、肩斑变型和黄缘变型,占龟纹瓢虫统计标本的比例依次为:39.86%、9.79%、3.50%、26.57%、5.59%、14.69%.对比以往研究数据,由于调查的时间和地理位置有所不同,调查结果也有较大的差异,表明异色瓢虫及龟纹瓢虫的鞘翅色斑多样性受地理和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安阳县和林县的一些社、队和科研部门,遵照毛主席关于“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教导,利用七星瓢虫食蚜的特性,闯出了一条利用瓢虫防治棉蚜的新路。1973年,安阳县36万亩棉田,利用瓢虫控制蚜害达16万亩。林县东姚大队,从麦田兜捕瓢虫,适时放入棉田,截至五月底,未用一次农药,蚜株率控制在10%上下,卷叶率仅1~2%。而相邻的田块,连续药治三次,卷叶率仍达40%。实践证明,利用瓢虫防治棉蚜,既经济、有效,又方便、安全,大有可为。安阳县贫下中农总结了五大好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里县辛兴大队是一个集中产棉大队,每年防治蚜虫都使用大量农药,开支甚大,效果不佳。为了有效地控制棉蚜的为害,他们学习外地经验,大面积释放瓢虫。在去年释放成功的基础上,今年释放2400亩(占棉花种植面积的80%),取得了蚜虫虫口减退率达89~98%的良好效果。他们在试验中发现,当麦田蚜株率分别达11.2%、80%、100%时,亩瓢虫数相应达20.8头、270.4头、4160头。在棉田,当蚜株率为20%和40%时,亩瓢虫数达5.6头和56头;当蚜  相似文献   

8.
美国昆虫学家从中美洲的隆尔瓦多进口了一种小小的螨,这种螨寄生在伤害豆类的成年瓢虫的翼下,吮吸它们的血,使瓢虫失去活力,降低繁殖力,瓢虫交配时,螨就得以传播。科学家们在2~3年内就可为农场准备好足够的螨。在马里兰州的气候条件下,这种螨可寄生在越冬瓢虫身上过冬,并在瓢  相似文献   

9.
虞国跃 《大自然》2009,(6):80-80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在东北,人们在秋季经常看到大量的瓢虫于房前屋后飞舞,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种瓢虫叫异色瓢虫,是多种蚜虫、介壳虫的天敌,在生物防治害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原产于中国、俄罗斯远东、日本及朝鲜半岛。在我国分布很广。  相似文献   

10.
瓢虫DNA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鞘翅目瓢虫科昆虫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提取,经紫外透射分析仪检测,DNA带子整齐;又经蛋白质核酸分析仪测定,OD值在1.6 ̄1.8的样品占62.5%,其余均接近这种纯度。这种DNA提取方法对瓢虫的新鲜标本、酒精浸泡标本及干制标本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七星瓢虫,俗名“花大姐”或“花包袱”,是孩子们最喜欢捉来玩的一种昆虫。七星瓢虫的体型小巧,呈半圆球形,背面高高隆起,腹面平平紧贴着地,鲜红的鞘翅上有7个大黑斑。爬行时,6条腿微微外露,一遇危险便装死逃过劫难。七星瓢虫不仅长得惹人喜爱,而且还是吃蚜虫的能手。最令人感兴  相似文献   

12.
初二学习了动物学之后,我对昆虫一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昆虫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同时受我们人类的影响也最大.我决心探索昆虫世界的奥秘.此时正值春天,正是蚜虫繁殖生长的季节,而它的天敌——七星瓢虫又是我从小就钟爱的一种可爱的小生命.于是,我决定进行七星瓢虫消灭蚜虫的实验观察.我捉了许多蚜虫与瓢虫.首先,我对瓢虫的外形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相似文献   

13.
红点唇瓢虫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红点唇瓢虫的世伐生活史,在贵阳该瓢虫生年发生三代,世代高度重叠,以成虫越冬。笔者观察了各代雌虫产卵情况,其中以一代产卵量最大,平均每头雌虫可产卵232.8粒,产卵期最长,平均可达78.5天,该虫食性较广,可捕食17种盾蚧和少量蜡蚧的幼蚧。  相似文献   

14.
七星瓢虫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荆英  黄建 《武夷科学》2002,18(1):218-221
本文从七星瓢虫的迁飞行为、觅食行为、捕食作用、人工饲料、天敌及抗药性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综述 ,旨在使人们对七星瓢虫这一蚜虫的优势种天敌的重要习性 ,生防作用等方面有所了解 ,从而加强自然天敌的物种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5.
瓢虫DNA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鞘翅目瓢虫科昆虫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提取,经紫外透射分析仪检测,DNA带子整齐;又经蛋白质核酸分析仪测定,OD值在1.6~1.8的样品占62.5%,其余均接近这种纯度.这种DNA提取方法对瓢虫的新鲜标本、酒精浸泡标本及干制标本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西宁地区农田瓢虫种类调查及横带瓢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调查,西宁地区农田瓢虫种类主要有横带瓢虫、二星瓢虫、孪斑瓢虫、多异瓢虫、横斑瓢虫、纵条瓢虫、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十二斑菌瓢虫、龟纹瓢虫、菱斑巧瓢虫、十三星瓢虫共12种。其中优势种为横带瓢虫、二星瓢虫和孪斑瓢虫,分别占41 25%、27 90%和14 9%,其他种类占16 5%。  相似文献   

17.
在吕梁山区,瓢虫双脊姬小蜂是马铃薯瓢虫的重要天敌。这种寄生蜂是幼虫一蛹寄生,出自其寄主的干尸蛹体,并有下列特性: 1、广泛分布于遭到马铃薯瓢虫危害的马铃薯田间; 2、最高及最低寄生率分别为72.34%及6.7%,平均约50%; 3、每头寄主的出蜂量,最多及最少,分别为35及6头,平均15.58头; 4、雌雄性比约为2:1—3:1。5、在田间持续寄生,与马铃薯的生长期吻合,并且在吕梁山区至今还没有发现重寄生。  相似文献   

18.
小基瓢虫属 Diomus Mulsant 在小毛瓢虫族 Scymnini 中的主要特征为:前胸腹板纵隆线细弱,但伸达前缘;后基线伸达而与后缘重合,末端不向前弯曲;第1与第2腹板中部紧密连接而并合在一起;跗节3节,即跗爪端节仅有1节。本属 Ohta(1929)曾描述 Diomus futahoshii Ohta 原产于台湾。但 Sasaji(1971)检查了模式标本后认为该种是 Cryptogonus orbitulus(Gyllenhal)的异名。本属的另一种褐缝基瓢虫 Diomus brunsuturalid Pang et Gordon(1986),记录于海南岛。  相似文献   

19.
黑缘红瓢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肉食性瓢虫多以蚧、蚜虫、粉虱为食,是一类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在帮助人们消灭农作物和果树、林木害虫,提高作物和果品产量上,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但在白蜡虫养殖业中,盔唇瓢虫属Chllocorus中的两种肉食性瓢虫,则起着有害作用.其中,红点唇瓢虫C.kuwanae Silv.食害白蜡虫雌虫,在乐山地区发生数量较少,为害尚不显著.而黑缘红瓢虫C.rubidus Hope的成虫和幼虫均以白蜡虫雄幼虫为食,是白蜡虫的严重害虫之一.其生活史、习性和防治方法过去未见报导,1974——1976 年在峨眉县参加白蜡虫科研的同时,对该虫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瓢虫的16SrDNA序列扩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取酒精浸泡六斑月瓢虫标本的DNA,探讨酒精浸泡鞘翅目瓢虫科昆虫标本的核酸的提取方法,对提取得到的核酸进行PCR扩增,得到500bp大小的16SrDNA片段,确定这一方法提取的核酸进行PCR反应时的循环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