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通过对一定规模的语料的考察分析,可以发现“‘这么’+动词”格式和“‘这么一’+动词”格式既有相同点,更有不同点。“‘这么’+动词”中出现的动词种类多,有心理动词、行为动词、能愿动词,及物动词后面可以带宾语,“‘这么’+动词”可以单独出现,此格式除了表示已然动作、未然动作,还可以表示正在持续的动作。“‘这么一’+动词”中出现的动词少,仅为行为动词和心理动词“害怕、想”,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这么一’+动词”不能独立单说,不能表示持续动作,由于“一”的存在,此动作都是已然的。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X化”动词存在两种论旨结构:一元结构和二元结构。双音节“X化”动词是无标记动词,三音节以上的“X化”动词是有标记动词。此外,“X化”动词的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在使用上存在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3.
太谷话里的动态助词“来”“呀”“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谷方言与整个汉语一样,动词没有自身的时的形态和形态变化。汉语中的时态主要是通过用时间词对动词加以限制来表示的}而太谷话里却少见普通话中的时间词,它的时态是靠“来”、“呀”、“的”等助词表示的。太谷语中“来”表示过去时,“呀”表示将来的,“的”表示现在时。  相似文献   

4.
一词多义是语言词汇中极其普遍的现象,隐喻和转喻是语义延伸的两种主要方式。移动动词“go”由身体运动语义向“将来”标记语和转述动词的语义延伸有其自身的过程和动因,且体现了人类认知思维的隐喻和转喻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枣庄方言的动词系统中,泛义动词较为常见。其中既有与普通话类似的“打”,也有体现地域色彩的“治”、“弄”、“翘”等。文章选取“治”作为代表,从语义、语法和语用的三个平面以及普方古大三角的角度来进行考察,管中窥豹,以此探究枣庄方言的泛义动词现象。  相似文献   

6.
太谷方言与整个汉语一样 ,动词没有自身的时的形态和形态变化。汉语中的时态主要是通过用时间词对动词加以限制来表示的 ;而太谷话里却少见普通话中的时间词 ,它的时态是靠“来”、“呀”、“的”等助词表示的。太谷语中“来”表示过去时 ,“呀”表示将来的 ,“的”表示现在时  相似文献   

7.
满语否定动词“akuu”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逐渐失去原有的意义,有时候做助动词,有时候做虚词,有虚化为附加成分;“akuu”没有“-mbi”的词尾形式,但它有一定的形态变化;“akuu”和蒙古语否定动词“ugui/ulu”有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论文主要调查汉语动词给和日语动词「与える」的意思,然后汇总『中日对译汇编』中的实例,分析给和「与える」的对应关系,让大家明白它们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9.
英语动词新的语法体系突破了传统的拉丁语法模式。该体系提出了英语动词有现在和过去两种“时”的形式 ,同时还有进行和完成两种“体”。“时”和“体”是两个独立存在的语法范畴。新体系还认为英语并不存在着一种独特的“将来时”和“过去将来时”的动词形式 ,然而这两者都有着自己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0.
重点考察状位(充当状语)的“在……下”格式中动词的使用情况。从纸质书面语料获得这类动词就有170多个,这类动词绝大多数都是行为动词,非行为动词只占少数;许多动词之所以出人意料地出现在格式中,其原因主要可从表意的明确性和表达形式的简洁性两个方面来解释;对于从网上搜索获得的许多动词进入格式的现象,就目前看,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可接受度的问题,因此。应该采取慎重而又宽容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是……的”结构,是由动词“是” 结构助词“的”构成。作从句法语义平面出发,对“是……的”结构进入句法平面后句子的语义范畴、语义关系进行了剖析,力求得出一个较为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稍微”+动词+响应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稍微”及其呼应成分修饰动词时的语法结构,说明各自的意义、用法和特点。根据动词的可饰范围,将动词分为六类进行考察,阐述各类动词与“稍微”及其呼应成分的组合关系。指出动态动词可饰范围广,可以接受“稍微”及其各种响应成分的限制;静态动词可饰范围窄,一般只接受一部分补语修饰,有的动词则与“稍微”及其修饰构造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13.
这个“有”还应看作动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汉语的介词与动词存在着不解之缘,绝大多数介词来源于动词,且许多仍兼有动词功能。研究区分动词与介词的方法对于深入认识介词有一定意义。本文试从语法特点、语义范畴和切分可行性三方面分析了“有(“没有”)+比较或估量对象+[那么(“这么”)]+形容词”格式里的“有”和“没有”。判定仍应看作动词,并非如有的文章所说的已转化为介词。  相似文献   

14.
“是……的”结构 ,是由动词“是” +结构助词“的”构成。作者从句法语义平面出发 ,对“是……的”结构进入句法平面后句子的语义范畴、语义关系进行了剖析 ,力求得出一个较为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ゃる”和“くれる”是日语中常用的授受动词。表示授受关系时,不但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作补助动词使用。“ゃる”的主要意思是“给(对方)什么”或“给(对方)干什么”,“くれる”的主要意思是“(对方)给说话者什么”或“(对方)给说话者干什么”。以上授受关系,如果是下级对上级等场合,“ゃる”要被“ぁげる”或“さしぁげる”所代替。即“ゃる”的敬体形式为“ぁげる”或“さしぁげる”,“くれる”的敬体形式为“くださる”。这样一来,日语授受动词“ゃる”和“くれる”在语言表达上,要比汉语表达授受的动词“给”复杂的多。这就给学日语的中国学生带来不便和麻烦。如不能正确掌握“ゃる”和“くれる”的用法,就会影响学习日语的进程。因此,关于“ゃる”和“くれる”的教与学,是学生能否掌握日语授受关系表达方式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一词多义是语言词汇中极其普遍的现象,隐喻和转喻是语义延伸的两种主要方式。移动动词“go“由身体运动语义向“将来“标记语和转述动词的语义延伸有其自身的过程和动因,且体现了人类认知思维的隐喻和转喻方式。  相似文献   

17.
以《四世同堂》和《王朔文集》为基础语料,描写手部动词“放[1]”摆放类的语义角色以及句法类型,以受事在“放[1]”的先后位置为参照,统计并分析其优势句法结构;根据填充类动词的特点,对手部动词“放[2]”填充类的语义角色进行分析与说明,进一步验证了填充类动词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8.
“V+向+O”和“V+往+O”格式中对动词V、宾语O以及格式所在主谓结构的主语的不同选择,都可以最终归因于介词“向”“往”的语义性质及路径图式。“向”和“往”的路径图式是:“向”对起点有所依赖,并突出其“路径”,有可能要表示终点;“往”的起点是不突出的,凸显的是“终点”,但蕴含着路径。  相似文献   

19.
说东北方言动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语用角度考察东北方言动词“造”的使用频率,词汇意义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20.
同是处在动词后面的“在”,由于受汉语韵律节拍的影响,它们在句中所发生的组合关系和充当的词性与句法成分是不同的,因此,不能作相同的处理。粘附性、语音停顿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动词后面的“在”的组合关系、词性和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