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陈文万  邓丽霞  黎洛丝  郑金新  曾思亮 《广东科技》2013,22(8):211+138-211,138
利用龙川1959年建站以来的气象数据分析农业气候条件,研究暴雨洪涝、台风、干旱、低温阴雨、寒露风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发生的规律和农业灾情,探讨气象灾害与农业灾情灰色关联,结果表明,龙川农业气象灾害以暴雨洪涝灾害影响最大,其次是旱灾和台风,低温阴雨和寒露风灾害相对较小。以期为政府的防灾减灾决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切实履行气象造福人民职责,进一步推进龙川气象为农“两个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全球变化背景下,洪涝、干旱、高温热浪和低温冷冻等气象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损害.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是灾害评估与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江苏省气象水文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灾害数据,通过分析气象灾害(洪涝、干旱、高温热浪和低温冷冻)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因子、承灾体易损性因子和防灾减灾因子等指标,利用GIS技术,建立了江苏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进而对气象灾害进行风险评价与区划.结果表明:(1)高温灾害苏南地区风险最大,苏北地区风险最小;(2)低温灾害风险在省内从北向南递降,高风险区位于苏北地区,低风险区位于苏南地区;(3)洪涝灾害高风险区主要位于苏北地区,淮安、宿迁、连云港以及盐城北部属洪涝灾害的高风险区,镇江、泰州和南通北部属于中风险区,而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徐州西部,无锡、苏州以及南通东南部;(4)旱灾风险从苏南向苏北递增,最大区域为宿迁、连云港西部及徐州东部,旱灾风险低值区位于苏州、无锡、镇江、泰州及南通北部.风险区划结果能直观反映出气象灾害的区域性差异,且与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布图一致,因此对气象灾害进行全面精准的预报是进行防灾减灾的主体,同时还应采取措施降低孕灾环境的敏感性,成灾体的易损性以及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农村是气象工作最广阔的领域,农民是气象服务最广泛的对象,气象与农业、农村、农民密切相关.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的严重性以及气象为农服务的急迫性.其次,分别以张家界市近10年与30年的气象资料为例,重点描述了其境内的暴雨洪涝、高温干旱等农业气象灾害及特征.最后,从暴雨洪涝灾害、高温干旱灾害以及综合性气象服务3个方面,提出一系列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影响湖北农业的气象灾害主要是旱灾涝灾.针对湖北早涝灾害防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对策研究.认为有必要加强水资源保护.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江汉平原洪涝灾害与鄂北岗地干旱的重点研究与防治,特别是对最大可能灾害的预测和风险评估.实施跨流域治理。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因此灾害的管理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目前,灾害管理体制逐步健全,许多地区都建立了灾害管理体系.洪涝灾害作为自然灾害的一种,是重庆市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每年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制约着重庆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重庆市洪涝灾害特点,总结了历年洪涝灾害情况及造成的损失,提出建立重庆市洪涝灾害管理系统,并对该系统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农业气象灾害灾情统计特征与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山东省农村统计年鉴>1991-2005年有关统计数据,对山东省15年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综合灾情进行了统计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业气象灾害总体上呈年均受灾面积大、成灾率高且波动幅度大的特点;各主要气象灾害中,以旱灾年均受灾和成灾面积最大,低温冻害年均受灾和成灾面积最小;但从对种植业总产值的影响来看,又以涝灾影响为最大,其次是风雹,低温冻害与旱灾相对较小.说明仅从受灾或成灾面积不能准确判断某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经济影响,还需要从农作物种植制度、价格等人为因素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2009年秋—2010年春,四川川西南山地,以攀枝花为代表的秋冬春特重旱灾,是中国西南大旱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了解这场特大干旱发生的天气背景和异常成因,建立科学评价机制,研究发展以资料融合与数值预报为基础的客观定量化天气气候监测预报技术,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本文采用攀枝花1965—2010年所属台站有连续气象记录以来的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并依据旱灾气候背景、气象干旱指标和灾情评估规定,对该区域该时段特大干旱发生发展规律及成因机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干旱是在攀枝花干季气候背景下,因长时间少雨而形成的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旱灾程度深的极端气候事件。  相似文献   

8.
干旱是我国自然灾害中发生最频繁,最严重的一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当前已有学者对我国明清时期华北、华中、江南地区的干旱灾害进行较多的研究;而关于河南省的干旱灾害的研究,尤其是干旱灾害等级的划分标准和时空变化特征仍鲜有报道.基于此,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河南省干旱灾害的等级划分与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明清时期河南省共发生轻度旱灾115次、中度旱灾86次、重度旱灾7次,特大旱灾29次;(2)在时间分布上,干旱灾害年际变化呈现波动性,同时与"小冰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3)在空间分布上,干旱灾害发生频次呈现出西北部较多,东南部较少的特征.其研究结果对探索未来气候变化规律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宁夏干旱灾害的时间对称性及趋势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正负20%的降水距平作为指标将宁夏50年来(1961—2011年)18个气象测站的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基于灾害信息预测理论中的对称性原理及可公度方法,对宁夏干旱灾害进行分析和趋势判断,得出宁夏未来干旱灾害的可能发生年份。研究结果表明,50年来宁夏旱灾的发生具有时间对称性特征,2015年宁夏发生旱灾的信号最强。该研究旨在丰富对称性方法的灾害趋势判断案例,以期为宁夏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850-1949年关中地区干旱灾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陕西省关中地区1850-1949年历史资料的统计,对该时期关中地区干旱灾害的时间变化、旱灾等级和成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地区这一时期共发生干旱灾害56次,平均1.78年1次,其中以1920—1934年干旱灾害为最频繁.该地区以中度旱灾为主,发生次数占旱灾总数的57.1%,大旱灾和特大旱灾发生频率分别占旱灾总数的10.7%和8.9%.旱灾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夏旱最多,春旱和秋旱次之,冬旱最少.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旱灾发生的自然背景.关中地区特大旱灾和大旱灾一般是年均降水量减少200mm以上造成的.轻度旱灾与中度旱灾主要是降水量分配不均造成的,有时伴随降水量减少.  相似文献   

11.
黄淮海平原历史旱涝灾害的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全国自然灾害历史数据库中黄淮海平原地区的旱涝灾害等级数据,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了该地区旱涝灾害的自回归--移动平均混合模型(ARMA模型),并根据所建模型对旱涝灾害进行了后验预报,结果表明,用ARMA模型做年际旱涝变化趋势预报是有潜力的。  相似文献   

12.
洪水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洪水风险分析是减轻灾害损失和影响的重要途径。现有洪水分析方法缺少体系化流程,导致洪水应急时间紧迫、信息匮乏。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分层全息建模(hierarchical holographic modeling,HHM)与风险过滤、评级与管理(risk filtering,ranking and management framework , RFRM)和要素-对象-结果模型(element-object-consequence,EOC)的暴雨洪水灾害风险识别、筛选与表达方法。首先,构建暴雨洪水人力、设备、环境、应急管理、信息五个方面风险辨识框架,确定出暴雨洪水系统初始风险要素。其次,基于RFRM方法理论将初始要素情景按照约束条件过滤,形成主要风险情景。之后,结合贝叶斯定理对暴雨洪水灾害进行定性和定量化评级,筛选暴雨洪水灾害的高危风险情景。最后,将暴雨洪水高危风险情景基于EOC风险概念模型参数化,并采用Protégé软件结构化表达。研究结果可以为暴雨洪水灾害应急决策提供辅助支持,为优化暴雨洪水灾害抢险救灾和防灾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四川旱涝时间分布的变维分形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变维分形法分析了四川旱、涝的时间分布特性,并将此特性与经典统计分析的时间分布特性进行了灰关联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变维分形法分析旱、涝的时间特性具有较普遍的意义,揭示了两种分析方法之间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该文分析了鄱阳湖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并绘制了1995~2004年10年间GDP增长曲线图.结果表明,一次特大型或偏大型洪水对湖区内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运用洪水灾害损失评估模型计算出洪水灾害损失值,并绘制洪水灾害损失增长曲线图和洪水灾害损失与GDP比值曲线图,经分析得出防洪能力的提高可以减少洪水灾害的相对经济损失,而且当防洪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后,洪水灾害绝对经济损失也可能得到控制.然后,运用皮尔曲线得出典型洪水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增长曲线.  相似文献   

15.
根据在鄱阳湖大汊湖采集的200 cm土壤沉积物剖面样品(DCL剖面),基于14C 测年建立时间标尺和粒度组分等指标,并结合历史资料,对鄱阳湖区300年来的洪涝灾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区300年来洪涝灾害可分为3个阶段:1680—1749 aB.P.鄱阳湖区气候变化不明显,洪涝灾害少而稳定,大洪水年较少; 1750—1890 aB.P.鄱阳湖区气候变化较明显,洪涝灾害频繁; 1891 aB.P.至今鄱阳湖地区气候变化显著,洪涝灾害频繁,并且大洪涝年份多.鄱阳湖区300年来的干湿状况可划分为干燥—湿润—干燥.  相似文献   

16.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和夏季常见的天气系统,重庆地区洪涝灾害特别是暴雨洪涝频发.在分析重庆地区洪涝灾害气候背景和经济环境的基础上,从灾害发生的成灾环境、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承灾体的易损性等三个方面选取了地貌、灾害频率、人口、社会经济的评价因子;应用模糊评价法建立了洪涝灾害孕灾背景、灾害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等数学模型;在使用有关基础图件和资料的基础上,运用MapIrfo Professional软件,通过对属性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的操作得到洪涝灾害的孕灾背景、灾害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评价图层,再经过图层叠加、斑块合并以及等级划分等操作,最后得到洪涝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山西省的自然地理概况,分析了降雨、蒸发、径流、暴雨、洪水、洪峰、枯水、水质、水资源量等重要参数的水文特征,概括了山西水文情势的基本特点和水旱灾害发生的规律等,对于山西省的水利特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立足于山西省暴雨洪涝气象数据融合的实证视角,通过对山西省109个气象站点,1957-2008年的暴雨洪涝灾害数据,山西省经济发展数据、地理数据的高度融合,从致灾因子、孕灾因子、承灾体因子和防灾减灾因子4 个维度出发,构建山西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选择太原市、大同市、晋城市、朔州市、晋中市和临汾市进行实证分析,综合评估这6 个城市的暴雨洪涝灾害致灾指数。研究成果不仅能够从实践上指导山西省在暴雨洪涝预测及防灾减灾方面的实践工作,而且从理论方法上对气象灾害研究提出独特的分析见解。  相似文献   

19.
城市洪涝灾害常造成灾难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开展城市洪涝灾害研究对于洪涝灾害防治至关重要.已有研究多从洪涝灾害风险或损失的单方面展开研究,且国内的研究区域多集中在降雨较多的南方城市,近年来北方城市极端暴雨事件频发,而相关研究却较少.该文从洪涝灾害全链路的角度开展研究,构建了城市洪涝灾害风险分析方法及损失评估模型,并以北方城市郑州2021年7月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为例,定性分析洪涝灾害风险的时空分布,定量评估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此次洪涝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洪涝灾害风险分析方法与损失评估模型能准确预测分析灾害的发生区域并评估其损失;洪涝灾害的高风险区与高经济损失区域一致.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近代洪涝灾害的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史料为据.对湖北省近代以来洪涝灾害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作了系统性的总结分析.研究表明:湖北省近代洪涝灾害是自然孕灾环境、人类致灾活动因子及其脆弱的承灾体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孕灾环境孕出了“多灾”的特点,人类致灾活动直接引起“灾害频发”,而脆弱的承灾体则导致“灾情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