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贵州水族斗角舞文化起源于水族人民的生产劳动与生活的需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鲜明地反映着水族人们的生活习俗、思想感情、宗教信仰等,蕴含着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魁宝。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水族斗角舞文化的历史渊源、表现形式、文化内涵、价值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探索斗角舞背后所反映的古老而又神秘的水族文化,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水族斗角舞文化以及水族文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贵州水族斗角舞文化起源于水族人民的生产劳动与生活需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鲜明地反映着水族人的生活习俗、思想感情、宗教信仰等,蕴含着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魁宝。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水族斗角舞文化的历史渊源、表现形式、文化内涵、价值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探索斗角舞背后所反映的古老而又神秘的水族文化,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水族文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贵州水族斗角舞文化起源于水族人民的生产劳动与生活需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鲜明地反映着水族人的生活习俗、思想感情、宗教信仰等,蕴含着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魁宝。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水族斗角舞文化的历史渊源、表现形式、文化内涵、价值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探索斗角舞背后所反映的古老而又神秘的水族文化,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水族文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罗玲玲 《科技信息》2009,(12):87-87,84
鱼在水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例如节日祭祖、丧葬祭祀、婚姻生育等方面。鱼是水族最为重要的崇尚之物,从水族对鱼的崇拜活动中,可以研究出:水族鱼崇拜是一种图腾崇拜;水族祭祖仪式中分食图腾鱼是一种图腾圣餐活动;水族的原始稻作农业机缘巧合地实现了“鱼稻共生”,进一步促进了水族的鱼图腾文化。  相似文献   

5.
从水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与对策,水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特征、传承,水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个案研究,水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个别项目等4个方面对近20年有关水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文献进行研究,发现学科交叉与个案研究较少,缺乏社会转型时期水族农村社会结构变迁条件下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从山水与人文的视角,对文山壮族稻作文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梳理。认为文山独特的山水是孕育稻作文化的天然土壤和温床,这里的“那文化”是作为稻作文明历史遗迹的语言体现;具体分析了文山壮族稻作文化的几种表现形态:花街节、铜鼓、三种原始的祭祀方式、独特的干栏式建筑以及婚丧、禁忌、礼俗,解读了其背后所蕴涵的稻作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7.
水族古文字与水书是水家独有的文化现象,也是水族区别于其他少数民族的一大特色。依托于《水书·丧葬卷》的水族丧葬文化更是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孝"文化的诸般特质。  相似文献   

8.
壮族的稻作文化和社会发展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壮族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水稻人工种植技术的民族之一。漫长的稻作农耕对壮族的生产、生活、人生礼仪、民族性格和深层心理,都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在长期的农业社会里,在自给自足的经济格局中,稻作文化曾对壮族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稻作文化毕竟是自然经济时代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弊端日益显露。壮族社会发展的途径是寻求稻作文化与现代化的结合部,寻找稻作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接轨点,使壮族成为一个能够享受现代文明的民族。  相似文献   

9.
生殖崇拜是稻作文化民族中一个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白族是一个农耕历史悠久的稻作民族,在其稻作文化中,同样普遍存在着大量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女阴、男根生殖崇拜现象.本文通过对这些特殊的文化现象的概括论述,对这些现象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试作探讨分析.冀望引起更多学者对这一文化现象研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云南富源水族有挂"吞口"镇宅的习俗。"吞口"是由巫覡面具发展而来的一种镇宅面具。红、白、黑、黄是富源水族"吞口"的主要用色;色彩的运用赋予了"吞口"独特的灵力。"吞口"的用色既与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有关,又与富源水族民族文化有联系,是由水族先民传承下来的一种无意识的喜好,保留了原始的色彩心理。  相似文献   

11.
水族和苗族是有着两种不同文化体系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相互影响。世居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怎雷村的水族与苗族,世代和睦相处,既保留了本民族文化的特色,又吸纳了他族的优秀文化,树立了民族文化融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针对矿用自卸车行驶过程中的厢斗内物料稳定性问题,研究厢斗内物料动态安息角对厢斗结构设计的影响。首先,基于离散元方法,分析煤颗粒在自然状态下的安息角;进一步,建立厢斗简化模型,研究不同安装角度下矿车正常行驶及爬坡过程中物料的动态安息角,并分析物料滑动规律;结果表明:在水平路面行驶工况下物料动态安息角随厢斗安装角度增加而减小,而爬坡过程中由于厢斗内物料的滑动导致动态安息角随安装角度的增加先缓慢减小再变大再快速减小;当安装角度为10°时可有效避免厢斗内物料的滑动;最后,以确保厢斗稳定性装载及不撒料为目标,提出厢斗侧板后端的角度设计公式,为厢斗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人类语言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产生,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有什么样的生产水平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四川悠久的稻作生产历史、巴蜀农人先进的稻作生产经验,反映在语言上便形成丰富多彩而独具特色的稻作词汇。文中搜罗了散见于巴蜀旧志中富有地方特色的稻作词语,分类诠释其意义及文化内涵,并着力于在更深层面上揭示四川稻作文化的特质和风格。  相似文献   

14.
隆安壮族有漫长的稻作耕种历史,伴随着稻作耕种文化孕育而生的稻神祭习俗对当地的壮族人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稻神祭习俗可窥探到隆安壮族稻作文化的内核,即极具特色的“那”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探析稻神祭的发展轨迹对隆安“那”文化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珠江水系沿南盘江顺流而下,流经广西境内的主流和支流附近,分布了许多含有"那"字的地名,水田在这一区域称为"那".自古以来,这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稻作方式和文化.文章通过文献史料、考古发掘、田野调查等方面对"那"文化圈的稻作与牛耕起源、演变作了阐释,指出稻作的起源在这一区域不算最早,但其稻作文明是独特的,牛耕的起源也推...  相似文献   

16.
东巴舞作为纳西族东巴文化的重要载体及展现,已经成为当地舞台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基于当前东巴舞舞台文化符号在展现过程中的缺失与当前观众对东巴舞文化符号迫切需求的态势,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调查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解析东巴舞舞台文化符号群基础上,从东巴舞舞台器物文化符号、制度文化符号、精神文化符号和行为文化符号进行审视,基于存在的问题构建东巴舞舞台文化符号应然模式,促进东巴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依托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详细描述了三都水族传统节日的时空构成,从口承式的水族民间传说故事对水族传统节日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水族传统节日的功能和意义。三都水族通过节日圈的文化结构形式不断强化族群“根基性情感”记忆,促成地方性社会的婚姻交换、亲属关系和族群网络的秩序构建,最终确立自我的民族身份。  相似文献   

18.
苗族斗文化是苗族在祖先崇拜催衍下各种斗争实践的产物,是苗族乃至中华民族文化中最灵动的组成部分,主要可分为与恶鬼邪神斗、为正义和荣誉的与人争斗及节庆民俗活动中的牲畜互斗等三种类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苗族斗文化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凝集了苗族生存斗争及其与中华文化不断融合共进的社会记忆,其活态传承经历了由生存到生活、由悲情到乐观、由愚昧到文明、由宗教到科学、由被动到主动的实践与创新的漫长过程,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傩舞被称为舞蹈史上的活化石,一直为文化、艺术界所重视。本文以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关于傩舞的研究文献为基础,对傩舞的起源与流变、傩舞的艺术特色、傩舞的文化内涵及傩舞的功能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回顾。  相似文献   

20.
地方民族文化李锦发(1·1)彝族烟盒舞的起源及其转型杨甫旺(1·3)佤族的自然崇拜与生态保护杨宝康(1·6)南越国的内外关系及其政策方铁(2·1)少数民族生育习俗文化内涵的探究李锦发(2·8)近五年来云南民族关系史研究综述陶亚敏(2·11)壮族的稻作文化和社会发展探索梁庭望(3·1)南方稻作民族壮族女性人文始祖过伟(3·6)佤族研究综述(1990-2005年)李国明杨宝康(3·8)浅谈彝族火把节及其文化内涵周红(3·14)“防风故国”的乡土茶道———上杨村“打茶会”原生态民俗调查钟伟今(4·1)苗族踩花山文化内涵初论陶兴安(4·6)富宁县各民族的迁徙与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