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南部海域不同地理群体条纹斑竹鲨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4种多元分析方法对海南琼海、广东雷州、广西北海、福建平潭以及台湾屏东等5个不同地理群体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giosum)的19项特征变量进行了群体间差异分析和判别分析.分析结果显示,5个群体间有16项特征变量差异极显著(p<0.01);主成分分析得到的6个主成分对不同群体间总变异方差的贡献率分别为31.644%,14.417%,13.078%,11.499%,8.673%,6.818%,累计贡献率为86.130%;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均显示,福建平潭群体和台湾屏东群体形态最为相似,此外,广东雷州、海南琼海和广西北海3个群体间形态也较相似,但与福建平潭、台湾屏东两群体差异较大.以逐步判别法建立了条纹斑竹鲨5个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分别为:80.0%~100%(P1),85.3%~100%(P2),综合判别率达到93.4%.  相似文献   

2.
采用ISSR技术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3个地理群体:福建群体(FJ)、广西防城港群体(FC)和北海群体(BH)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用10对ISSR引物对90个个体进行PCR扩增,用POPGENE32计算遗传参数,并用ARLEQUIN软件进行AMOVA分子变异分析。结果共检测到63个位点,多态位点数为56。福建、防城港和北海群体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分别为0.2670、0.1819和0.2257,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3945、0.2708和0.3371,遗传多样性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FJ〉FC〉BH。He和I在群体水平上分别为0.2248和0.3341,在物种水平上分别为0.3186和0.4337。拟穴青触32.34%的变异发生在群体间,67.66%的变异发生在群体内,3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1542,产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3.
条纹斑竹鲨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HA结合秋水仙素活体注射,取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giosum)脾脏经低渗处理,空气干燥制片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对染色体进行Giemsa染色,完成条纹斑竹鲨染色体核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条纹斑竹鲨的染色体组由20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12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5对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和14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构成,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02=28t 10st 24sm 40m,染色体臂数NF=166,其中1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带有明显的次缢痕.与其他软骨鱼类相似,条纹斑竹鲨同样具有数目众多的染色体二倍体数,但以中部着丝粒和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为主.  相似文献   

4.
野生和人工选育黄河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集于长垣天然文岩渠(野生群体)、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河品系Ⅰ群体)、小浪底水库(野生群体)、河南黄河鲤鱼良种场(豫选黄河鲤群体)的4个群体黄河鲤的12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8个ISSR引物共获得64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1个,多态位点比例为48.44%.4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14.06%,32.81%,34.38%和20.31%,遗传距离分别为0.0576、0.1657、0.1674和0.0800,Nei基因多样性分别为0.0538、0.1099、0.1308和0.0723,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0784、0.1669、0.1923和0.1072.文岩渠群体与黄河品系Ⅰ群体遗传距离最远(0.1717),与小浪底水库群体遗传距离最近(0.0558).表明这些群体间发生了较弱的遗传分化.UPGMA聚类结果为文岩渠群体与小浪底群体先聚在一起,其次是与豫选黄河鲤,最后与黄河鲤品系Ⅰ相聚.用AMOVA进行遗传变异方差分析得到遗传变异固定指数(Φst=0.0179,P0.05),显示黄河鲤大部分变异(98.21%)发生在群体内,群体间变异较小(1.79%).说明人工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尚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用氯仿-甲醇法提取条纹斑竹鲨肌肉的粗脂肪,经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法对其脂肪酸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闽南近海条纹斑竹鲨肌肉的含脂量为1.27%~5.22%,平均值为2.72%(鲜质量),属于低脂肪含量的鱼类.在该种鱼的肌肉中共检测到24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3.96±3.68)%,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6.04±2.27)%,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4.36±4.13)%,肌肉中脂肪酸以C16、C18、C22三系列脂肪酸为主,其中C22:6(DHA)含量最高,达到19.09%.研究结果表明,条纹斑竹鲨肌肉脂肪内含有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其肌肉有低脂肪、高蛋白,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闽南近海条纹斑竹鲨为研究对象,研究肝体指数和肝脏含油率的周年变化及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表明条纹斑竹鲨的肝体指数(LSI)的变化主要是由肝脏含油率的波动引起的,而肝脏含油率的变化与生殖活动有关;1龄鱼个体LSI和肝脏含油率变化不大,而2龄鱼以后的个体之间差异显着,我们推断,有些2龄鱼的肝脏开始储存大量脂肪为初次性成熟储存能量,条纹斑竹鲨的初次性成熟年龄应为3龄.而且成熟个体的肝体指数与肝脏含油率都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3月至6月存在一个高峰;而未成熟个体的季节变化不明显.推测条纹斑竹鲨的生殖季节在3月至6月之间.  相似文献   

7.
条纹斑竹鲨耗氧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条纹斑竹鲨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在不同水温、不同规格条件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条纹斑竹鲨的耗氧率昼夜变化并不明显,但具有明显的高峰和低谷,低谷值出现在02∶00和09∶00,其平均值为0.110 mg/(g.h),明显低于日平均耗氧率0.213 mg/(g.h);耗氧率高峰期出现在15∶00和21∶00,其平均值为0.462 mg/(g.h),明显高于日平均耗氧率;2)平均体重为99.29 g的条纹斑竹鲨,耗氧量(Yc)和耗氧率(Ycr)随着温度(T)的升高,均呈上升态势,并与水温呈幂函数关系,其关系式分别为:Yc=0.542T1.076,Ycr=2.576T1.335;3)在水温为22.5~24℃条件下,条纹斑竹鲨的耗氧量(Yc)随体重(W)的增大而增大,耗氧率(Ycr)则相反,随体重增加而减小,但与体重均呈幂函数关系,其关系式分别为:Yc=3.148W0.416,Ycr=3.192W-0.587;4)在水温为22.5~24℃时,平均体重在50.00~466.50 g的条纹斑竹鲨,其窒息点范围为0.176~0.608 mg/L,而其窒息点与水温的关系并未显示出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技术对唐鱼野生与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40个10BP引物中选取15个用于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93个位点,其中46个(49.46%)呈多态;两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3.01%和41.94%;用香农指数量化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野生群体(0.23)略高于养殖群体(0.20),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2,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比例分别为85%和15%;群体的遗传相似度高达0.96,彼此间的遗传距离仅为0.04。研究表明,唐鱼目前的种质资源状况令人堪忧,恢复唐鱼有效种群大小、丰富物种遗传多样性是资源保护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4—2016年福建厦门湾海域(118°E~118.4°E,24.4°N~24.6°N)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对采集到的384尾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giosum Bennett,1830)测量其全长、体重等生长参数,利用ELEFAN技术和Pauly经验公式对厦门湾条纹斑竹鲨的全长-体重关系、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和死亡参数等生物学特征进行计算。结果表明:2014—2016年厦门湾水域条纹斑竹鲨,平均全长为318 mm,优势全长组为250~300 mm(占比为28.0%);平均体重179 g,其中占比最高(17.4%)的体重组为40~60 g;条纹斑竹鲨全长-体重之间的关系式为W=5×10~(-6)L~(2.9435),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的参数分别为L_∞=94.5 cm,K=0.45,t_0=-0.2349 a~(-1),生长拐点的年龄为2.1643龄;总死亡系数(Z)为1.53,自然死亡系数(M)为0.6869,捕捞死亡系数(F)为0.8431,渔业资源正处于过度捕捞状态。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柽柳群体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黄河三角洲主要优势树种之一柽柳(Tamarix chinensis)3个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结果表明:26条随机引物扩增出105个可分析位点,多态位点百分比40.07%,Nei的基因多样度(h)为0.4061,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5917,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507,基因流值为9.3564。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在总遗传变异中,群体间遗传变异占7.17%,群体内占92.83%。说明柽柳物种内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