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语言文字学是以解读文献语义为实用目的而展开的,其成果大都包含在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中。现代研究汉语言文字学的历史,无论是通史还是专科史,都应该重视历代传衍的训诂材料。分析训诂材料,需要了解古代注释的体例,以“训条”为单位,确定其训释对象、训释目的、训释内容和训释方式。“训释方式”不同于“训诂方法”,也不同于“训条”之间的关系。一般把“形训”、“声训”、“互训”、“反训”、“递训”等看作训释方式,值得商榷。利用训诂材料来研究汉语学术史大有作为,《(周礼)复音词郑玄注研究》是一个例子。该书通过对郑玄注释的全面分析,总结了古人研究复音词的经验和注释复音词的特点,为汉语词汇学和注释学提供了历史性成果。  相似文献   

2.
对“璇玑”一词的注释,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对“璇玑”的所有释义,分别做了深入的分析解读。本文认为“璇玑”应解释为“北斗七星,借代天上星辰”。从文意的客观情理和上下文的叙述情理两个方面论证了这种注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硕鼠》中“逝”的注释质疑高中语文第五册(必修)《(诗经)两首》中《硕鼠》一篇对“逝将去女”的“逝”是这样注释的;“[逝]往。逝将去女,将去女而逝。”我认为这一注释是谬误的。将“逝”释为“往”。已属牵强,而把“近将去女”解释成“将去女而逝”更显附会。...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王力《古代汉语》教材中中古诗歌部分(即两汉乐府民歌及汉魏六朝诗)的注释进行重新考证,归纳出注释中有“解释有误”、“解释欠深入”、“对特色词未予解释”等三方面的缺憾。从而进一步认识中古诗歌的语言特色,并加深对中古汉语语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字词语义古今传承的角度理清了“淘1”与“掏”的语义,修正并完善了“淘1”的义项③;辨析了“淘1”与“掏”的异同;分析了这两个词的注释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修改方案;最后替现代语文辞书重新构拟了这两个词的注释。  相似文献   

6.
后世历代学者对《文心雕龙》进行注释时,不同学者由于自身思想和理论观念的差异,在对同一文本进行注释时有着不同的解释。通过对“梗概”、“少算”、“嚣俗”、“黎献”、“技诈”五则词语的注释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学习和理解《文心雕龙》的特点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妇抚儿乳”的“抚”林嗣环《口技》中“妇抚儿乳”的“抚”字,初中第二册《语文》课本的注释是“抚摸,安慰”。这个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中图法》存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图法》的部分类目存在的问题,如类目设置不当,注释不全或没有注释,部分类名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修订意见,使之真正体现“用户优先”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传统语言文字学是以解读文献语义为实用目的而展开的,其成果大都包含在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中。现代研究汉语言文字学的历史,无论是通史还是专科史,都应该重视历代传衍的训诂材料。分析训诂材料,需要了解古代注释的体例,以“训条”为单位,确定其训释对象、训释目的、训释内容和训释方式。“训释方式”不同于“训诂方法”,也不同于“训条”之间的关系。一般把“形训”、“声训”、“互训”、“反训”、“递训”等看作训释方式,值得商榷。利用训诂材料来研究汉语学术史大有作为.《<周礼>复音词郑玄注研究》是一个例子。该书通过对郑玄注释的全面分析,总结了古人研究复音词的经验和注释复音词的特点,为汉语词汇学和注释学提供了历史性成果。  相似文献   

10.
韩法良 《开封大学学报》2002,16(3):11-12,16
《前赤壁赋》中“舞幽壑之蛟龙”中的“舞”字的注释及该句的翻译似有定论。但从训诂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词义及古代汉语中中性词感情色彩的辨析,“舞”字之意应为“扭动”、“摆动”。  相似文献   

11.
《三峡》,为素有定评的古代散文名篇,注释、分析它的文章,数以百计。全文仅一百五十五字,逐字逐句,你“斟”我“酌”,似早有定解,更无疑义,实则不然。笔者拟就下列字句再献疑义并加试释,管窥蠡测,谨以之就正于方家。一、“自三峡七百里中”的“自”“自,有‘于’和‘在’的意味。”——这是中华书局版《古代散文选》的注释。“自,这里有‘在’的意思。”——这是部编十年制学校课本初中第四册的注释。就笔者所见,这还是比较慎重的注释,因为其中都带有一些限制的说法或不十分肯  相似文献   

12.
科技论文的“引言”科技论文的“引言”是论文组成的一部分,位置在摘要、关键词之后,论文的正文部分之前。其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释,避免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引言”的序...  相似文献   

13.
《木兰诗》中的“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句文字浅显,容易认读。也许是由于这缘故,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和历来的中学教材对这两句话都不作注释。一般的评点译释书如华中工学院出版社出版的由肖毅等编著的《中学古体诗词评点译释》把句中的“行”注释为“生活”,全句译为“在一起生活十多年,竟不知木兰是姑娘”。笔者认为这样的注释翻译是欠妥的。“行”是个多音多义词。一读“xíng”是“走”的  相似文献   

14.
唐代古文家欧阳詹在散文创作中追求语言的新变和古雅,复活或创造了不少历史词或新词。《汉语大词典》收录了十余条源自其作品的词语。但是,仍有不少词语,辞书尚未收录注释,这对于唐代散文研究和语言研究都是不利的。文章择取“儒里”、“港洞”、“闲丽”、“物义”、“山节”、“秘邃”“奔崖”、“六阴”、“浮泉”、“掺执”、“白移”等词语,利用传统训诂手段加以解释,既有助于对文本的研究,亦可补大型语文辞书之阙。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列举了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文选”中的12处注释,并对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不要之处,以请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日,‘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日,‘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其中“折枝”一词,历来各家注释各执一词,难成定论。笔者认为“折枝”应解释为“按摩搔痒”,其中“折”极有可能是“析”的误字。  相似文献   

17.
大豆这种天然植物很早就被人类熟悉和利用,其原产地在中国,推算起来已有4700年的种植历史。中国许多古书上称之为“菽”,西晋杜预对“菽”字注释为:“菽,大豆也”,秦汉以后就以“豆”字代替“菽”了。大豆属蝶形花科,大豆属,别名黄豆。大豆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很高。  相似文献   

18.
赵淡无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是受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委托而编写的卫星电视教育、师范专科、教育学院、函授、自学考试的通用教材。自1988年出版以来,多次印刷,影响非常广泛。其文选部分的注释比较详细,许多地方不乏编者的独到见解,然而智者千虑,难免一失,兹提出两则就正于编者读者。一、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让县自明本志令》选自《三国志》卷一《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文中“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注释云:“句意:害怕自己被天下的人看作平凡愚笨的人。所见,被看作。”显然,注者认为“所”…  相似文献   

19.
赵淡无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是受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委托而编写的卫星电视教育、师范专科、教育学院、函授、自学考试的通用教材。自1988年出版以来,多次印刷,影响非常广泛。其文选部分的注释比较详细,许多地方不乏编者的独到见解,然而智者千虑,难免一失,兹提出两则就正于编者读者。一、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让县自明本志令》选自《三国志》卷一《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文中“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注释云:“句意:害怕自己被天下的人看作平凡愚笨的人。所见,被看作。”显然,注者认为“所”…  相似文献   

20.
红军西路军两万余人于 1937年 3月全军覆没,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中归因于退却主义的张国焘路线。对有关问题,毛选1951年版、1964年版和1991年版均有直接或间接的注释。本文认为,1991年版毛选注释仍未反映出西路军失败原因的根本所在;西路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的中央军委最高决策者“歧视性”使用偏师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