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方法对四面山主要的森林群落类型进行了相应的群落生态调查。分析总结出了四面山的森林生态现状和演替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已对四面山的主要森林群落进行群落生态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土壤剖面调查,分析总结出了四面山森林群落演替对其土壤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方法对四面山主要的森林群落类型进行了相应的群落生态调查,分析总结出了四面山的森林生态现状和演替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江津县四面山森林植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江津县四面山的常绿阔叶林,是我省常绿阔叶林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植被的基本情况,几乎无人报导。本文以森林群落为对象,开始了这个地区的植被研究。 全文从植被环境、区系组成、森林群落类型和开发、利用与保护四个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研究。特别是森林乔木的组成,福建柏、海南五针松等为主的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重庆四面山常绿阔叶林群落多样性与海拔梯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CCA排序和海拔高度排序相结合的方法,对四面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和海拔高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拔高度是影响所调查样地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在四面山常绿阔叶林区,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都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生态优势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大,海拔梯度变化对均匀度无明显影响.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与海拔梯度的相关关系似乎并不大.就对环境梯度变化的敏感程度而言,灌木层最敏感.  相似文献   

6.
重庆四面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生态梯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庆四面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的NMDS排序,研究了该区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NMDS排序较好地表达了植物群落与环境的变异;四面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类型及分布主要决于海拔(温度)梯度和土壤水分(湿度)梯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贵州省古森林残存群落”系列调查之二.着重对务川县鹿坪村白果园及务川县丰乐镇大院子川王庙两处古森林残存群落中的银杏种群进行了定量研究,相应介绍了森林群落的结构、成分、数量及立木的物侯型级.根据现有资料证明:两处森林仍具有常绿阔叶林的典型的群落特征.白果园森林群落应属“针阔叶混交的古森林残存群落”;川王庙森林群落则属于“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的古森林残存群落”.在上述群落中,银杏种群同森林中其它种群一道沿着天然森林群落的自然规律进行生长、发育和更新,具有同其它野生植物种群一致的生长发育特性,应是古森林残存群落中处于自然状态万的野生性银杏种群.  相似文献   

8.
绵阳官司河流域防护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绵阳官司河流域197个有林地野外调查,研究了其森林群落的区系组成和典型植物群丛的特点,分析了群落形成和演替的动态过程,并结合数量分类,将森林群落划分为9个群系39个群丛.  相似文献   

9.
对四面山风景区的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土壤以及森林植被做了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该区的植被保护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相应措施,为开发利用四面山野生植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前人调查数据,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初步确定了754种四面山植物园的引种植物,并在调查植物园引种地立地条件和引种植物配置的观赏性、系统性和生态性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确定了引种植物的配置原则,并据此原则绘制出了四面山植物园引种植物配置图.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沂蒙山区平邑县的可持续发展,选取了影响生态功能的3个因素中的10个因子并确定了其权重.采用GIS和SPSS技术,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平邑县进行了生态建设功能分区,它们为北部中山森林旅游自然保护生态区、中心城市生态区、中部平原农业生态区和南部低山丘陵水土保持生态区,进而确定了各区相应的土地利用调控方向,以指导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当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依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理论构建了林业生态地球化学预警模型,并以成都经济区生态屏障体系建设中成功营建的主要人工桤木林为例,通过对林地土壤母岩、土壤、活植物体和枯落物中五种地球化学污染元素含量的测试分析,进行了生态地球化学预警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人工桤木林对土壤污染元素As,Hg,Pb,A1,Cd的修复能力较强,尤其是对Cd元素的修复,仅需3年左右的时间可使受污土壤达到净化状态.  相似文献   

13.
淮河下游地区景观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淮河下游地区气候,地貌,土壤,植被等景观生态要素研究的基础上,以地貌和基质为基本线索,以植被为标志建立了淮河下游地区的景观生态分类系统。该系统为二级分类系统,包括10个景观型,35个景观亚型,其中,景观根据植被(植被型或革培植被型)划分,景观亚型根据地貌,植被(群系组成载培组合)划分。以景观亚型或景观亚型的组合为基本制图单位,以1:100万土壤图为基础底图,参考多种比例尺的卫星照片,植被图  相似文献   

14.
林火可以改变森林生态系统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反映火后森林生态系统环境中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变化模式,阐明林火干扰下森林生态系统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于理解森林生态系统对林火干扰的响应机理至关重要。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总结与分析了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模式,以及林火干扰对植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凋落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认为森林生态系统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主要受到火烧因子(火烧强度、火烧频率、火烧后恢复时间)、植被类型及土壤性质3个方面的影响,针对林火对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从林火干扰对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的影响机制、林火干扰下多重元素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建立林火干扰下植物-凋落物-土壤复合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关系等3个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深入了解林火干扰下植物调控策略,明确林火干扰后多重化学元素间相互耦合机制,完善以植物-凋落物-土壤为复合整体的地上地下养分输入输出的关系,对于深刻理解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以及合理制定林火管理措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南方生态公益林经营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南方生态公益林资源现状特点,给出了生态公益林经营的一般模式和特殊模式,论述了不同形式重点生态区位地带性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恢复与重建模式及非重点生态区位针阔混交林改造模式.在生态利用与改造优先的前提下,应对生态公益林进行以多效益利用为目标的定向改造,为公益林的可持续经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龙成昌  陈训 《贵州科学》2010,28(4):46-52
人工营造大面积的生态经济林是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的重要措施,生态经济林的可持续经营直接关系到石漠化治理工程的成败。本文关注土壤营养特性对生态经济林经营的影响,以贵州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花江峡谷成功经营的顶坛花椒林为例,分析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造林前为荒地和耕地的种地类上人工生态经济林林下土壤的营养背景,各主要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种类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及其垂直变化特性,并重点探讨了未受到应有重视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石灰土金属微量元素有效性低下问题及其机理。本文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经林造林树种遴选及后期管护和施肥决策,尤其是微量元素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流域近百年生态环境的演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鄱阳湖流域经过近百年的经济开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灾害频繁,主要有森林退化,水土流失,水旱灾害,环境污染等类型,并且有相互关联性,潜在性和积累性的特点,该流域的经济发展必须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处理好与水利建设,水土保持,水源保护的关系,目前要抓好小流域水土流失及湖区洪灾的综合治理,而造林绿化,保护森林是始终必须重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广西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揭示公益林的生态效益价值,促进政府和社会持续投资公益林建设,保障公益林经营事业的发展,笔者应用影子工程法、等效替代法、费用分析法、市场替代法等原理,对广西公益林的生态效益进行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广西562.87万hm2公益林(森林和灌木)的主要生态效益价值为137.39亿元/a,其中,涵养水源效益价值69.25亿元/a,保育土壤效益价值15.72亿元/a,固碳制氧效益价值46.53亿元/a,净化环境效益价值4.81亿元/a,森林游憩价值1.08亿元/a。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是其经济价值(12.15亿元)的11.3倍,生态价值远大于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