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土家织锦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它用稚拙、生动的造型语言,表现出土家织锦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丰富的土家人文精神,蕴含着土家人朴素的审美追求.把它抽象为一种文化符号,反映出时代、民族和艺术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传统土家织锦图案抽象造型特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传统土家织锦图案艺术的抽象造型特征是基于自然物态,客观的再现性的图案表现形式,区别于近现代工艺美术中纯粹视觉性的抽象图式。  相似文献   

3.
土家织锦是湘西土家族审美文化延续及文化传承的产物,以生命为美的审美观念让织锦在土家族的服饰、居住、祭祀等民俗活动中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艺术必需品。土家织锦不仅有多个品种、多种表现形式和表现风格,更有及其丰富的图案纹样。本文从土家织锦(以西兰卡普为代表)的图纹形象特征、色彩、结构及象征意义等几个方面对土家织锦的图纹式样进行分析,以进一步理解土家织锦包含的深刻寓意。  相似文献   

4.
土家民间织锦中的动物造型是中国民间工艺大家族中的一笔珍贵财富。因为它保持和溶合了世代相袭流传下来的民族精神、民族审美意识以及传统图案中的精华。本文从动物造型手法与规律着手,分析和归纳民间动物造型的意象组合的构成方法,为现代设计构思提供充满精神美的视觉形象。  相似文献   

5.
论西兰卡普图案的艺术特征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土家民族的织锦“西兰卡普”有着独特的图案特色和个性特征。本文从视觉艺术的角度,通过对西兰卡普图案的内容与造型形式、图案的意象表现及象征意义的分析,探索具有民间艺术特征和以民间视觉艺术审美为基础的织锦文化——西兰卡普图案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6.
试论土家织锦艺术的传统与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从土家织锦艺术的“母体”特征.“母型”符号的角度,论述传统土家织锦独特艺术魅力形成的历史概况。并对土家织锦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可持续性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针对具有纹理特征的土家织锦表面颜色复制,选用标准灯箱作为多光谱获取系统的光源环境以降低纹理特征的影响,配以短波段窄带滤色片来增强蓝紫光波段的光谱信息,进行多光谱反射率信息重建来获得高保真的土家织锦颜色复制.重建实验结果评价显示,待测样本的适应度系数GFC的平均值为99.63%;RMSE的平均值为2.52%;重建结果的色差ΔE_(ab)~*的平均值为1.93个色差.可见所采用的多光谱获取系统和光谱估计算法针对有纹理特征的土家织锦颜色的光谱反射率信息的重建具有可行性,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土家织锦以“西兰卡普”为主体,是土家族传统的手工技艺之一。土家织锦是充分反映土家族审美情操和民族意识的艺术珍品,曾在土家族广为流传。但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土家织锦,其旅游产品运用传统的营销模式,经营状况并不乐观。如何在营销传播上寻求转变,是解决土家织锦旅游产品销售不景气的根本途径。本文阐述了整合营销传播的概要,介绍了土家织锦旅游产品的经营概况,探讨它在传统营销模式下的缺陷,构建在整合营销传播应用下的发展策略,以适应旅游需求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9.
土家织锦是土家族民族艺术的瑰宝,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栽体。从80年代以来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困境。本文从传承主体保护与政府保护等方面入手,探讨使土家织锦走出困境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研究了土家族织锦传统图案的版权保护,给出了基于Haar小波的土家族织锦图案的水印算法、基于混沌的土家族织锦图案彩色分量水印嵌入算法和基于双混沌映射的土家织锦图案数字加密算法.加强土家族织锦的应用研究,给出了土家族织锦数字签名生成算法、土家族织锦现代图案生成织锦格算法.为数字化技术手段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产生流传于达州市宣汉县境内,是土家族的一种伴随劳动生产,声乐与器乐相结合的民间艺术形式,它在土家族的生产生活中世代相传、特色鲜明.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生动而形象地记录和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宣汉土家族人民的性格、情感和审美情趣,是研究巴渠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精神面貌、民间艺术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鄂西北土家集聚区健身项目的特色及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鄂西北土家集聚区健身项目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它们在动作、音乐、健身形式上都具有地方特色,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并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三峡地区土家族吊脚楼,是三峡及周边地区土家族人们世代居住的一种独有的建筑形式,它延续了几千年前南方先民开创的十栏式建筑特点,同时又融合了三峡地区山区地理特征,在大汀、溪沟边用干栏式支撑起吊;山中坪坝用石块、土垒筑起吊;山麓边依山就势斜撑起吊。充分展现出土家族先民的聪明才智,其优秀的建筑表现手法和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来达到天地人社会和谐的建筑理念,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富优秀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哭嫁歌是土家族婚配习俗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在历史的沉淀与融合中,哭嫁歌不断地发展演化,形成了别具风格的地方特色,传承延续至今,是千百年来土家族女性集体智慧的结晶。以贵州1沿河土家族为例,分析在土家族哭嫁歌中塑造的充满怨愤的“怨女”形象,并对哭嫁歌中的“怨女”形象的成因进行分析,以此凸显土家族妇女的情感心路及其对美好婚姻的憧憬,能更好地继承和挖掘土家文化,倡导两性平等,并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民族民间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三峡库区土家族自然与人文资源优势的分析,探索三峡库区土家族特色经济发展对策,对促进库区土家族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创新有重大意义,这也是库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对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共同为土家族特色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6.
在土家族聚集地,土家儿女历来善于手工织绣,并且创造了叫西兰卡普的民间工艺品,其纹饰可分为具象类、抽象类、文字类;它有三个方面的特征:独特丰满的图饰、斑驳的色彩、丰富多元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毕兹卡”是土家语对土家族的自称,“毕兹卡”的具体翻译成汉语是什么意思?最传统的说法是“毕兹卡”是“本地人”的意思。但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考察,土家语“毕兹卡”与汉语“本地人”没有对译关系,也就是说,土家语“毕兹卡”中没有汉语“本地人”对应词来对译。从语言学、民俗学和历史学的角度看“毕兹卡”是“男人哭嫁的民族”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民族,吊脚楼是土家族山地文化的表征之一,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折射了土家人的"祖先崇拜"与宗教思想,又暗含了土家人"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和伦理观,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建筑技术的进步,土家族吊脚楼的生存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土家族吊脚楼文化面临的危机日益凸显,我们应当采取具体可行的保护措施,才能及时抢救这一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改土归流在土家族历史上是一次划时代的政治经济变革。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客观上促进了土家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土家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及商业的繁荣发展。当然,该政策本身的局限性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其历史经验和教训可为当今土家族的经济开发提供某些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中国土家族成年女性头面部软组织特点.方法 随机抽取76名中国湖南省西部土家族成年女性,拍摄其头面部侧位X线片,选取正中矢状面上5个部位10个测量点软组织进行厚度测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土家族成年女性头面部中线10个测量点的软组织厚度范围为(3.29±0.16)~(9.05±0.18)mm.方差分析表明,头面部软组织厚度不同部位之间、同一部位不同年龄段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土家族与汉、壮、白、傣等民族成年女性头面部软组织厚度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土家族成年女性头面部软组织厚度存在部位和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