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花梨多酚氧化酶特性及防褐变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黄花梨中提取多酚氧化酶,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pH值、温度、底物浓度、酶浓度及抑制剂对PPO活性影响.结果表明:黄花梨PPO具有同工酶.黄花梨PPO的最适pH值为6.0,最适温度为25℃,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抗坏血酸、柠檬酸、亚硫酸氢钠和L-半胱氨酸对PPO的褐变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植物组织褐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外植体的褐变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从酶促褐变的底物和多酚氧化酶出发,阐述了国内外有关外植体褐变的研究现状、褐变发生的机理及防止措施等问题,并对目前所提出的各种机理假说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一种天然、高效、无毒的新型抗褐变剂(KH—1)用于防止速冻荔枝果皮变褐的试验结果,新鲜荔枝经KH—1处理三分钟后,速冻冷藏三个月,解冻后其果皮保色时间可达24小时以上,裂果率为4%,果肉品质和风味保持良好,通过测定贮藏期间果皮多酚氧化酶活性和果肉中糖和维生素C等的含量,表明整体效果明显优于其它技术措施处理的速冻荔枝。  相似文献   

4.
以红灯品种的樱桃果实为材料,对果实中的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其与邻苯二酚反应后产物的吸光度值的测量,分别研究了樱桃在不同储存条件下褐变度的变化,以及温度、pH值、反应时间和氧化抑制剂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柠檬酸和肉桂酸等对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01mol/L的邻苯二酚作为底物,樱桃果肉PPO分别在反应温度为10℃和pH值为4.0时的活性较高,反应时间为10~15 min时活性较高,褐变程度较强.在一定的条件下,几种抑制剂对樱桃果肉的PPO活性呈现出不同的抑制效果,以抗坏血酸的抑制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8种药剂对红豆杉愈伤组织的抗褐变影响,结果证实:活性炭(1000g/L)、水解乳蛋白(600mg/L)、植酸(100mg/L)等3种药剂的抗褐变效果最好,且对多酚氧化酶的抑制效果也最好.  相似文献   

6.
亚硫酸氢钠在马铃薯切片过程中防褐变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酚氧化酶(PPO)是蔬果酶促褐变的关键酶,抑制该酶活性是防止蔬果褐变的有效措施.在实验中发现NaHSO3对马铃薯PPO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及在马铃薯切片护色中具有防褐变功能.实验结果表明:马铃薯PPO催化L-多巴形成的褐变物质在475 nm波长处有特征性的吸收峰,并且该吸收峰随着NaHSO3浓度的增加明显降低.NaHSO3的抑制作用表现为不可逆效应,既可以延长酶促反应的迟滞时间,也降低了稳态的酶活力.当NaHSO3浓度增至0.12 mmol/L时,酶促反应的迟滞时间从0延长至56 s,稳态的酶活力下降了35.5%.在马铃薯切片保鲜实验中,对照组在第3天褐变指数达到2,第6天已经完全褐变,而50 mmol/L NaHSO3处理的实验组在第6天褐变指数仅为0.6,有效遏制了马铃薯切片的酶促褐变,实验显示,NaHSO3通过抑制马铃薯PPO活力实现防褐变的效应.  相似文献   

7.
荔枝种子脱水敏感性与组织褐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种子在贮藏过程中对脱水高度敏感,随着种子含水量下降,种子的发芽率、活力指数和总酚含量下降;多酚氧化酶活性先上升然后迅速下降。其脱水敏感性的原因可能是荔枝种子膜的完整性受到损伤,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的细胞内分室作用丧失,酚类被氧化成醌,从而毒害细胞,加速种子的劣变和死亡。  相似文献   

8.
切分果蔬的酶促褐变抑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切分果蔬酶促褐变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得出了酶促褐变的抑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以鲜切红薯为材料,通过测定一定条件下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与邻苯二酚反应产物的吸光度值,研究pH值、温度、反应时间以及肉桂酸、L-半胱氨酸、柠檬酸、抗坏血酸4种抑制剂对红薯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波长为410 nm的测量条件下,以0.01 mol/L的邻苯二酚为底物测得红薯PPO反应产物吸光值分别在pH值为6.5、温度为10℃和反应时间为5 min时最高,相对活性最强. 4种抑制剂中,只有抗坏血酸对红薯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显著抑制效果,且0.1%抗坏血酸的抑制效果最佳.研究为鲜切红薯贮藏加工提供了有效的保鲜方法,有利于提高红薯的食用品质及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甲壳胺作为果汁澄清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甲壳胺作为果汁澄清剂的研究结果表明,在640nm处,甲壳胺浓度320ppm,4小时后梨汁透光率>92%;加入甲壳胺480ppm,6小时后苹果汁透光率>90%;甲壳胺浓度240ppm的菠萝汁,6小时后透光率>85%。在澄清过程中,果汁的总糖度和pH无明显变化。澄清后的果汁,室温贮存150天仍清澈透明,无沉淀不浑浊,保持浓郁的原果汁风味。  相似文献   

12.
余甘果汁沉淀和褐变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余甘果汁在贮存过程中出现沉淀和褐变的原因,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余甘果汁生产工艺和特点,提出了防止沉淀和控制褐变反应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不溶性壳聚糖的再生对苹果汁色值及透光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  吕全建  王建玲 《河南科学》2010,28(9):1100-1102
对不溶性壳聚糖的再生和装柱吸附法进行了研究,探讨不溶性壳聚糖装柱吸附脱色及澄清效果的动态连续操作实验,测定了不溶性壳聚糖再生后对苹果汁的色值和透光度的影响,考察了不溶性壳聚糖吸附性能再生后的衰减情况.结果表明:室温(约20℃)下上吸附柱连续处理苹果汁,10 g不溶性壳聚糖可以连续处理达到国际贸易标准要求的苹果汁2.9 L.与新的不溶性壳聚糖相比,经过再生后的不溶性壳聚糖处理量有所下降,再生10次不溶性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增加,灰分含量和含氮量均有降低.  相似文献   

14.
就几种稳定剂对蔬菜汁的稳定作用作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7,121℃—30s杀菌条件下,琼脂0.2%与CMC0.1%混合使用有较好的稳定作用,可以较好解决沉淀、变色等不稳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在乌龙茶汁澄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壳聚糖对乌龙茶汁的澄清作用,探讨了pH、壳聚糖添加量及澄清时间对澄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是一种良好的澄清剂,能提高乌龙茶汁的透光度,而且不影响乌龙茶汁的主要风味物质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沙棘原汁为原料,针对沙棘原汁在贮藏期间的褐变,营养物质的保存,微生物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沙棘原汁经一定温度、短时间处理及除氧措施,添加适量不同的抗氧化剂和防腐剂,基本上控制了沙棘原汁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为沙棘原汁的贮存提供了初步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巴旦木仁可加工制成色泽乳白、气味芳香、状态均匀的蛋白乳饮料。本着重研究了巴旦木乳饮料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对经过超高压处理的菜用大豆和番茄汁进行了微生物指标分析,并优化出最适宜它们保鲜贮藏的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19.
用过氧化氢法或酶法降解壳聚糖制备了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并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了降解产物的分子量。该系列壳聚糖样品被用于对草莓果汁进行澄清。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对草莓果汁具有澄清效果,在0.2%浓度,随着壳聚糖分子量的增大,澄清效果增强;分子量Mw1.3×105以上壳聚糖剂量达到最佳后,增加壳聚糖,澄清效果反而下降;分子量Mw6.3×104以下的壳聚糖,在实验浓度条件下,澄清效果均不理想;中间分子量的壳聚糖剂量达到最佳后,再增加壳聚糖的剂量,澄清效果基本不变。脱乙酰度在73.1%~92.8%范围内的壳聚糖的澄清效果并无明显差异;果汁在pH3~5范围内,对澄清效果的影响不大;15~60℃温度范围内对壳聚糖澄清草莓果汁的影响不大;使用壳聚糖作为草莓果汁的澄清剂对原汁主要营养成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番茄汁乳酸菌发酵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番茄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而制成番茄汁乳酸菌发酵饮料,通过对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风味、稳定性进行实验,从而确定出最佳工艺参数为:接种量5%,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30h,黄原胶0.03%,耐酸性CMC-Na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