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美国Landsat 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通过Arc GIS10.0与ENVI5.1软件,提取并分析了班玛县不同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总体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2007年、2015年的平均植被覆盖度依次为75.17%,74.23%,70.04%,植被覆盖度fc>0.65的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达到65%以上,植被覆盖总体情况良好;植被覆盖变化面积转移矩阵表明,中高等、高等植被覆盖度区域转出面积远远大于转入面积,近15年来植被覆盖度呈现出下降趋势,自然生态环境退化程度明显;班玛县植被覆盖度减少区面积占比16.18%,比重较大,植被覆盖不稳定并呈现退化趋势,自然生态环境亟待保护。  相似文献   

2.
基于美国Landsat 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通过ArcGIS10.0与ENVI5.1软件,提取并分析了玛沁县不同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总体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2010年、2015年的平均植被覆盖度依次为72.53 %、65.76 %、68.27 %,植被覆盖度fc>0.65的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达到60 %以上,植被覆盖总体情况良好;植被覆盖变化面积转移矩阵表明,近10年来植被覆盖度呈现出下降趋势,各级植被覆盖度减少面积近4 000 hm2,自然生态环境退化程度明显;玛沁县植被覆盖度减少区面积占比20.96 %,比重较大,植被覆盖不稳定并呈现退化趋势,自然生态环境亟待保护。  相似文献   

3.
以承德市围场县为例,探讨了利用遥感技术从Landsat-TM图像中监测植被动态变化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对1987年的Landsat-TM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并将1999年的Landsat-TM图像与其配准.先从1987年Landsat-TM图像中提取植被指数,再对1987年的植被指数图进行非监督分类,得到1987植被分布图.对1999年的Landsat-TM进行非监督分类,得到1999年的植被分布图.最后,对1987年和1999年的植被分布结构图应用ARCVIEW进行叠合分析,求出植被的变化.该研究表明,此法可以简单有效地将植被的动态变化信息予以监测,得出围场县1999年与1987年相比植被增加987.7Km^2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对封山育林后的海南鹿回头公园的植被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自1986年封山育林以来,该公园的原生植被和补植的速生优良树种得到了较好保护,从而使残桩遍野、荆棘满山的公园恢复了生机,并逐渐形成了具有生态功能的热带混交季雨林群落.  相似文献   

5.
海南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与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区域生态环境变化提供了有效手段,以1987年海南植被类型分布图、1988年河南省土壤侵蚀图和1998年的TM遥感资料为信息源,综合GIS参与监督分类及目视判读的方法,以GIS为工具提取生态因子信息并按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对比,并以海南西部部分地区为例,进行了海南西部地区土地沙化/土地退化研究,表明海南生态环境质量由中部向外依次降低,森林生态环境好,部分园林和农田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土地沙化/土地退化在向着恢复逆转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干旱区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大尺度的区域研究中,利用遥感数据与方法分析植被的覆盖变化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连续近20年(1982-2000年)从 NOAA/AVHRR数据中提取的植被覆盖度指数,按不同植被覆盖度的指标,采用分区分类法对中国西部干旱区进行了分类,得到植被分类结果图,提取了各类植被在每个年度的面积数据,显示了各类植被面积变化的过程,并初步分析了原因。结果表明,近20年来,干旱区各区域相同植被类型的变化状况不完全相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北疆地区无植被覆盖类型面积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南北疆在绿洲面积增加的同时,中、高覆盖度植被减少,即在绿洲与沙漠之间的过渡带植被面积减少,柴达木盆地荒漠面积增加,森林、草甸类植被面积减少,表现出该区域生态环境退化。综合各区各类植被的变化来看,在平原区荒漠无植被区是稳定的(与其总面积相比),绿洲也是西部干旱区较稳定的植被类型,而且是不断扩大的植被类型。人类活动已是西部干旱区、平原地区植被类型发生显著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在这二者之间的过渡带类型的植被,尤其是中、高覆盖度植被的面积在减少。  相似文献   

7.
以辽源市为研究区,基于研究区1993年、2007年的Landsat 5 TM遥感影像和2021年的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定量分析了研究区近30年以来的植被覆盖度(FVC)及遥感生态指数(RSEI)的变化情况和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993年、2007年和2021年辽源市植被覆盖度(FVC)分别为0.672、0.784和0.803,遥感生态指数(RSEI)分别为0.592、0.688和0.694,均呈现出先大幅增加后小幅增加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辽源市近30年以来的生态环境质量在逐渐变好,除城市建设扩张和其他人类活动导致的部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差外,其他大部分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均呈现逐渐变好的趋势.时空差异分析表明,2007年之后辽源市FVC和RSEI的变化幅度变小,FVC和RSEI不变区域面积增加,不变区域面积增加是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这些不变区域将是辽源市未来生态环境改善的潜力区域.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貌与贵州岩溶生态环境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通过对中国地貌基本轮廓的论述 ,得出了中国地貌的 3大特征。由于贵州岩溶生态环境脆弱 ,指出了贵州岩溶生态环境的整治与资源开发 ,最重要的是岩溶水和岩溶植被的开发整治。根据贵州岩溶生态环境的现状 ,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并对贵州地貌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了分区  相似文献   

9.
利用Landsat遥感影像和MODIS数据集,得到和田河流域沙漠段河流水面面积和植被覆盖面积的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季节变化特征与景观格局指数,得到和田河流域沙漠段生态环境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态补水措施增加了流域的水体和植被面积,缓解了生态环境;并且生态补水后河流曲折系数下降,平均水面宽度增加,河流逐步朝平流化方向发展;NDVI的空间分布呈现河流两端植被覆盖量高,中间覆盖量低的特点.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得到,生态应急补水使和田河流域沙漠段水体景观和植被景观分布呈现聚集分布,有效地缓解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以东营地区1995年和2010年两期TM影像为数据源,通过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并利用混合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其植被覆盖变化从低到高分为5个等级.植被覆盖度变化结果如下:从1995年一2010年东营地区植被中高和高覆盖度类型面积增加,其面积变化率分别为483.2%和168.35%,极低和低植被覆盖度类型面积减少,其面积变化率分别为61.01%和51.11%.从空间上看,东营地区整体植被覆盖度都有所增加,而北部沿海、中部城区的植被覆盖度有所下降,这与东营市近年来重视植被保护和城市化加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Rapid land-use change has taken place in many arid regions of China such as Yulin prefecture over the last decade due to rehabilitation measures. Land-use change and soil erosion dynamics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combined use of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The objectives were to determine land-use transition rates and soil erosion change in Yulin prefecture over 15 years from 1986 to 2000. Significant changes in land-use and soil erosion occurred in the area over the study period. The results show the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barren land mainly due to conversion to grassland. Agricultural land increased associated with conversions from grassland and barren land. The area of water erosion and wind erosion declined.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and GIS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analyzing the direction, rate, and spatial pattern of land-use and soil erosion change.  相似文献   

12.
以10月份前后的1~2个月内的植被变化为主要依据,以RS和GIS为平台,选取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通过对植被和裸地进行分类,提取植被覆盖变化范围,结合平均谷坡坡度大于25°的谷坡高程图,界定出大渡河上游干旱河谷的分布范围,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大渡河上游干旱河谷范围的界定.结果为:大渡河上游分布的干旱河谷长约355.4km(包括两河口足木足河段),总面积约585.8km2.通过遥感图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来界定干旱河谷范围的方法,对于基础数据资料相对缺乏的川西地区的生境综合治理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地形图、土壤类型图、SPOT影像和二类调查数据为数据源,分别利用GIS和遥感技术获取了研究地的立地信息,借助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所选海拔、坡度、坡向、土壤厚度、土壤类型和植被盖度7个因子进行了空间叠加,制作了森林立地分类图,得到了森林立地分类数据库,并对各立地类型的面积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黄柏山林场面积超过50hm2的立地类型有20个类,这些类以低海拔、黄棕壤、高盖度为主;面积稍小的为高海拔、斜缓坡、高盖度为主的立地类型;而中海拔的立地类型面积都较小.  相似文献   

14.
Rapid land-use change has taken place in many arid regions of China such as Yulin prefecture over the last decade due to rehabilitation measures. Land-use change and soil erosion dynamics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combined use of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The objectives were to determine land-use transition rates and soil erosion change in Yulin prefecture over 15 years from 1986 to 2000. Significant changes in land-use and soil erosion occurred in the area over the study period. The results show the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barren land mainly due to conversion to grassland. Agricultural land increased associated with conversions from grassland and barren land. The area of water erosion and wind erosion declined.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and GIS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analyzing the direction, rate, and spatial pattern of land-use and soil erosion change.  相似文献   

15.
攀枝花地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攀枝花市部分地区的Landsat-5 TM(1988年)和Landsat-7 ETM (1999年)遥感数据,通过遥感图像信息挖掘,提取植被覆盖度、沟谷分布、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壤成土母质等信息,结合地形数据等水土流失因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获取水土流失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对研究区水土流失的强度等级以及动态变化进行分析评价.研究表明,水土流失变化主要发生于植被覆盖不良的荒地和坡耕地上,其中坡耕地水土流失变得最严重,大部分为强度及强度以上级别水土流失区.从地貌上看,水土流失变化主要发生在低山、丘陵地区,这些地区人类活动频繁,植被破坏严重,大量开垦耕地,有利于水土流失发生.从岩类上看,半胶结砂岩、粘土岩岩组和紫红色泥岩、砂岩、页岩岩组分布区,由于多开垦为耕地,抗蚀能力弱,且多未实施保水保土措施,因此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基于遥感的厦门市景观生态环境格局定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RS和GIS技术,定量分析厦门1996年和2001年景观格局指数,结果表明,厦门市整体生态环境状况良好,景观基质以林地为主,景观类型多样性较高,保证了生态系统稳定,但厦门的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建设用地在逐年增加,基于这一趋势,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方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于3s技术的土壤侵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重庆南岸地区土壤侵蚀成因和规律后,选择了植被盖度和坡度作为确定土壤侵蚀等级的主导因子,利用1999年南岸地区TM卫星图像进行判读,提取植被盖度、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等信息,从地形图提取坡度信息,最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通用软件工具ARC/INF0、ERDAS IMAGINE8.5和ARCVIEW3.2进行土壤侵蚀等级的空间分析,得到了土壤侵蚀等级空间分布图;根据土壤侵蚀等级图的统计分析结果对土壤侵蚀的治理进行了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8.
以平武县植被图和野外调查资料为数据源,GIS技术为研究手段,在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支持下,利用相关景观指数对火溪河流域非保护区域景观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分布最广,是研究区的景观基质.冷杉林、草地分布海拔高,受干扰程度最小,聚集程度高,连接度高,破碎化程度低.耕地、聚居地受干扰频繁,聚集程度低,连通性差,破碎化程度最高.研究区景观格局呈现出平均斑块面积减小,景观类型趋于分散,优势景观类型消失,连接度降低,景观异质性、多样性、均匀度升高的特征.以大规模森林采伐为主的人类干扰是景观格局改  相似文献   

19.
运用3S技术分析了岷江上游地区的景观变化,发现该区的景观是在逐年的破碎化,有林地是唯一一种减少的景观类型,草地、灌木林地、经济林、耕地和居民用地的面积在逐年的增加,而河流、湖泊和冰雪,裸岩的面积没有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景观变化的原因,认为人文因素是其变化的主要原因,人口的增长,加上片面追求地方经济的发展,森林资源的不合理、过度的开采,草地资源过度放牧和超载,导致了该区的生态环境受到巨大的破坏,森林面积减少,覆盖率降低,草场退化,水土流失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