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分析"越X越Y"构式义,可以看出其构式义不能简单地从各个组成部分的语义中完全推知,而应该从组成部分的语义互动关系中提取。  相似文献   

2.
构式语法理论认为语言中的基本句子就是一种构式,即形式——意义的匹配体,其本身具有意义,且独立于具体的动词而存在的.“把”字句也是一个构式,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划分“把”字句构式义项,并进行义素分析,得出其语义配置,并在此基础上对学习者中介语语料库进行偏误分析,从语言认知的角度做出解释,希冀能为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共时层面考察了构式“V都VC了”各构件的语法特征,将其构式义总结为:“(说话人)对事态结果的负面评价”,构式内又能进一步分为已然义与低概实现义。消极情感语境是“V都VC了”赖以生存的优势语境。日常会话交际中,该构式能够彰显主观性,表现言者的强调和反预期,具有丰富的语篇意义。该构式形成的动因源于突显与聚焦、构式压制、交互主观性与礼貌原则以及语言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语义和语用义会在构式内互动和整合。为了证实这一论点,本研究从认知构式语法角度对“给我+动词短语”构式作出探讨。此构式展示含两个组块的框架构式,其中的动词短语独立使用有祈使功能。第一组块与第二组块整合后会产生两义:1.标识位移目标的语义组合;2.标识特殊语用功能的语法化单位。前义与祈使句涉及事件的言内行为相关,后义加剧祈使句的言外之义和言后效果。此两义促成两个不同子构式。基于历时调查的认知演进构拟显示,此构式引申于双宾语构式,其引申方式是隐喻和转喻识解。  相似文献   

5.
“非x不可”是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又颇具特色的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式不断固化,拥有自己独特的语义和句法特征。从构式语法的角度来看,“非x不可”结构实质上是一个表达未然事件的构式。  相似文献   

6.
周昊 《菏泽学院学报》2011,33(4):97-100
构式语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的理论体系,源于Fillmore,C.J.的框架语义学,由Fillmore,C.J.、Adele E.Goldberg和Paul Kay提出,在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构式是形式——意义的对应体,是语法中独立存在的单位。构式语法的特点是非模块性、非转化性、全面性、共性——遗传等级模式。构式语法到目前为止成果最突出的两个研究领域是题元结构和词汇语义及标记性构式。发展到现在,构式语法理论有其自身的价值与局限。中国学者们在现代汉语构式语法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丰硕的成果,同时也有不足。  相似文献   

7.
辽北方言中有一种表示祈使语气的构式"A[性质]+儿+的",我们从构式高度在语音、语义和语用几个方面探究了此类构式的特征。从人类认知方式角度考虑,这类构式与普通话中的"A[性质]+点"式是两类不同的构式,通过对二者加以对比分析,从而深入缓和的语气,提醒、叮嘱对方通过一定的动作过程,实现某种说话人主观期待的性质状态。  相似文献   

8.
从构式语法理论分析可以得知,构式本身能表示一定完整的语法意义。"X有Y+那么+A(形容词)"有两种构式,分别表示比较义和比喻义。文章在把握了构式整体意义的前提下,"自上而下"分析构式各组成部分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9.
汉语致使句一直是学界研究热点,其结构复杂,形式多变.文章采用构式语法理论,从认知识解的四个维度,即“辖域和背景”、“视角”、“突显”以及“详略度”对致使句下属特类“V得”构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V得”构式符合人们对外界现实的感知体验和认知加工.  相似文献   

10.
构式语法认为,语言的意义是由词汇义和语法构式相互作用生成的.当一个动词用于特定的结构中时,构式义和词汇义可能一致,或冲突.两者一致时,语义合格;两者冲突时,则通过压制,构式可以赋予动词新的含义而生成合格的语句.因此,构式意义对动词的意义影响很大,可以使动词产生新的用法.  相似文献   

11.
英语双及物构式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很多语言学家对其进行研究。本文采用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分析了进入双及物构式的题元角色的语义限制,同时也构建了该构式多义性的语法表征。  相似文献   

12.
借鉴Talmy关于虚构运动事件及Goldberg构式定义,对隐喻运动事件构式进行界定。语料分析结果显示,汉语隐喻运动事件构式呈现出认知可及性、以动写静两大特征,包含自动式和他动式两大类型,且均为复合式运动事件构式。再者,本研究以构式语法理论和语法整合理论为基石,通过构建的整合-压制理论模型对隐喻运动事件构式中动词与构式关系进行分析,指出隐喻运动事件构式中动词与构式形成双向互动融合关系,需要兼顾构式对动词的压制作用和动词及其论元的语义潜势。  相似文献   

13.
《潍坊学院学报》2017,(1):63-67
本文"自上而下"地透视构式的系统性,着力考察汉语构式标记的特征和定义。构式标记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语音上构式标记的虚词性使它与其它成分整合成一个固定的单位,共享一个语调单位;形态上可以是显性或隐性的。显性时,可以是单语素或多语素的;句法上具有依赖性,受其它成分;语义上对整个构式的语法意义起关键作用;语用上体现了语者的情感、视角、认识,大多具有浓郁的口语色彩。构式标记可以界定为:存在于构式中,句法上具有依赖性,对构式整体意义起核心作用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4.
钟晶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11):38-41
构式语法理论对汉语"给予"双及物结构的语义具有很大的阐释性。研究发现汉语"给予"双及物结构是一个形和意的配对,该构式有自身固有的意义,并且该构式与进入该构式的动词进行整合,赋予进入该构式的动词意义。汉语"给予"双及物结构并非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抽象的中心意义,而是通常包括许多密切联系的意义,这些意义共同构成一个多义家族。  相似文献   

15.
基于构式语法理论,针对普通本科二年级英语中等学生,测试语境类型对修辞构式的启动效应。从启动反应上来看,解释性语境对修辞构式的启动反应最强,其次是推理性语境,再其次是中性语境;从启动速度上来看,由快到慢依次是:解释性语境、推理性语境、中性语境,其中未修辞体和修辞体均显现和未修辞体隐现、修辞体显现这两种修辞构式的启动速度较接近,而未修辞体显现、修辞体隐现的启动速度幅度变化较大。影响修辞构式理解的主要因素为语义透明度不高和对隐现修辞体的忽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设置不同语境进行分级式教学,能帮助学生提高对修辞构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从构式语法理论分析可以得知,构式本身能表示一定完整的语法意义.“X有Y+那么+A(形容词)”有两种构式,分别表示比较义和比喻义.文章在把握了构式整体意义的前提下,“自上而下”分析构式各组成部分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冯春环 《科技信息》2009,(25):185-185
本文从探讨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关系出发,先回顾了生成语法由抽象运算法则推导句法结构的不足之处;后分析了Jackendoff的三个平行模块语言观,并把它归为一种词汇主义的构式观,和Goldberg构式语法提出的句法结构有很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8.
袁平  吴咏花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143-146
构式语法是对语言本质的一种崭新的认识,对先前未解释的语言结构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是近年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介绍了构式语法的理论基础、构式意义与动词意义互动的关系;探讨了构式语法对语法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内中文核心期刊及CSSCI索引的文献大数据,利用权威计量工具CiteSpace系统考察国内构式语法研究状况,发现:(1)基于关键词共现图谱,国内构式语法热点研究话题包括构式语法、构式化、语法化、构式压制、主观性等;(2)作者共被引上,国内构式语法界突出人物包括王寅、袁野、侯国金、文旭、钟书能等学者;(3)期刊共被引上,核心期刊《汉语学习》《语言教学与研究》《外语教学》《外语研究》《现代外语》是国内构式语法界的重要文献来源;(4)构式语法研究近5年出现由共时视角向历时视角转化的趋势。研究对近二十多年来构式语法的研究方法、对象、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0.
传统语法认为,"被"字是汉语中被动构式的主要标志之一,并且只能引领及物动词形成"被+及物动词"结构,这种结构被认为是被动构式的原型范畴的典型成员。但是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表示被动意义的结构:"被+不及物动词",并且这种结构大有发展迅猛之势.本文主要从句法特征,语义结构以及功能用法三方面对这种新型被动构式进行了认知视野下的分析,并综合说明该结构的出现其实正是人们不断在基于用法的认知基础上对语言的使用做出的不断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