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西方叙事理论把叙事作品分为两种基本模式:叙述和摹仿。所谓叙述是指作者公开以自己的名义叙述;摹仿则指作者竭力造成不是他本人在说话,而是某一个人物在说话的假象。借用这种理论来看中国古代小说,则可看出,在宋元说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白话小说,是典型的“叙述”体文学。作者从不隐瞒自己的真实身分,不断以“看官听说”的形式介入作品,进行公斤的理性说教或对人物、情节阐释、评论、说明,故事中的一切都是经过作者之口转述,而非自动的展现。《三国》、《水浒》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这种叙述体小说的基本特征。《金瓶梅》虽然并未完全…  相似文献   

2.
《左传》同时采用了客观叙事和干预叙事2种效果不同的叙述者模式,即为了确保历史叙述的客观性,叙述者在故事中极力“隐身”;而为了实现价值引导,叙述者又以“君子曰”、“仲尼曰”的身份频频露面。为了实现二者的统一,《左传》采取了叙事与评论分离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介绍《圣经叙事的艺术》的概貌、特点以及作者奥特关于该书的写作目的。接下来从奥特向我们介绍的圣经叙事艺术技巧中择选常用的四种,即对话、措词、行为、叙述,进行评述。最后从众多的实例中选择一例,来深入而具体地认识奥特是如何从圣经叙述作品中列举大量的实例来展开论述和分析的。  相似文献   

4.
运用叙述学理论,从叙述者与叙事情境、叙事时间、叙事时距三个方面,详尽剖析《棋王》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5.
兴起于60年代的叙事学研究给文学作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传统小说叙事理论我们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国以菲尔丁为代表的第三人称全知叙述与理查逊为代表的书信体小说。二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到了19世纪,在叙事理论方面,奥斯丁脱颖而出,弥补了书信体所造成的小说篇幅冗长、故事停滞及由第三人称全知叙述所产生的读者与故事之间的离间效果,形成了其自己的一套独特的叙事技巧。本文就试以奥斯丁最为成熟的作品《爱玛》为例,结合叙事理论代表人:巴特尔,布斯及格雷马斯等的叙事原理,从故事和叙述者这两个叙事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层面上来分析奥斯丁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6.
《孔雀东南飞》中以孔雀为起兴,叙述了主人公刘兰芝被逐出夫家,最终投水自尽的悲剧命运。《潜水鸟》中以潜水鸟为象征,讲述了皮格特不被主流社会接受,在经历了迷茫、寻觅、无奈、幻灭之后葬身火海的悲剧。加拿大作家玛格利特·劳伦斯的小说《潜水鸟》与中国古代长篇叙述诗《孔雀东南飞》之间有许多的类似,从比较文学的视角出发,对两部作品的叙事风格、人物性格刻画、象征意蕴以及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离骚》中叙事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句法的角度研究了《离骚》叙事的结构模式,即用断续性的叙述语言代替连续性的叙述语言来打破抒情主人公活动时间的延续性,并指出《离骚》中的叙事只不过是为情感抒发提供机遇,情感把叙事纳入自己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论《左传》的干预叙事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传》同时采用了客观叙事和干预叙事2种效果不同的叙述者模式,即为了确保历史叙述的客观性,叙述者在故事中极力"隐身";而为了实现价值引导,叙述者又以"君子曰"、"仲尼曰"的身份频频露面。为了实现二者的统一,《左传》采取了叙事与评论分离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欧茨的长篇小说《中年》巧妙运用各种叙事手段塑造了一个救赎者——亚当的形象,表现了作品的“精神救赎”主题:现代社会中年人如何摆脱精神危机和信仰危机。通过细致分析《中年》的平行结构、多视角叙述和自由直接引语等叙事特征可以揭示作品在表层叙述下的深层含义以及小说所蕴涵的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10.
迟子建的作品大多采用独特的叙事技巧,以边缘化的叙述体现出别样的审美价值。本文主要分析其“文革”题材小说《越过云层的晴朗》的两大叙事特点:陌生化手法——动物视角的采用使非常态的“文革”现实生活得以最真实、最自然地展现;平常化手法——对残酷现实的平常化叙事强化了作品的理性批评力度。  相似文献   

11.
《远大前程》完成于1861年,是狄更斯晚期重要作品之一。文章从叙事视角入手,结合作者独特的“叙事技巧”分析了《远大前程》这部历史作品的叙事艺术,并对文中不同叙事视角进行了对比分析,考究了作者在《远大前程》中叙事技巧的巧妙应用并肯定了其叙事手法的独特性和开创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叙事的存在可谓源远流长,战国以后,中国的叙事艺术蓬勃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叙事作品。中国古代叙事作品有三种形态:文本叙事、舞台叙事、民间口头叙事。中国古代叙事思想、理论已相当发达,以小说评点、古文评点、《史记》评点为主,形成了叙事理论的框架与主体。当代叙事理论构建应参照西方叙事理论。  相似文献   

13.
运用叙述学理论,从叙述者与叙事情境、叙事时间、叙事时距三个方面,详尽剖析《棋王》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4.
《在细雨中呼喊》是凝聚了余华复杂叙事技巧的小说。小说呈现了四种叙事视角,叙事视角之间的变化和叙事视角内部的调整,对作品内容、意蕴、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决定了小说的叙述特征。  相似文献   

15.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作者以其独特的创作题材和娴熟的叙述技巧确立了他在美国小说界中的地位。从顺序、时距、频率三部分对小说的叙事时间进行分析,从而更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陆天明在其长篇小说《黑雀群》中,采用了他很少采用的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述,试图写出西部古老荒原以及世代生活其中的人们身上所发生的历史变迁。但视角和叙述风格的混乱,结构安排上的不合理,再加上叙述语言的不简明,使这部小说从叙事角度说成为了一部不成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虚土》是刘亮程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部诗性长篇打破了常规的小说写作方法,叙事策略别具一格。作品中相对独特的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语言使小说的主题意蕴得到了深化。  相似文献   

18.
《小鲍庄》通过小鲍庄的被叙述的描绘,揭示出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叙事逻辑的内在真相及其虚假性,并在形式的创造中实现了对这一叙事逻辑的背叛,以其批判与背叛实现了在80年代中期中国文学真正意义上的叙事转折。  相似文献   

19.
赵树理《三里湾》(1955年初版)、柳青《创业史》(1960年初版)、浩然《艳阳天》(1966年初版)三部讲述同一个宏观合作化故事,具有近乎相同的叙事结构、叙事元素的作品,在对于"过去"的态度,领导者、社会革命、技术革命,斗争对象及其在叙事中的命运,婚恋的意义等四个相同的叙事层面表现出的微妙变化,体现了阶级斗争意识形态渐趋峻切的过程及其对于文学话语日渐严密的规整过程。上述作品由此成为映照意识形态自我形塑过程的精神镜像,并隐含着与中国当代现实的对话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力明 《科技信息》2008,(19):259-259
铁凝小说包含着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两种叙述方式,但她大多数作品中的第一人称叙述基本上是采用的女性视角,发表于1993年的中篇小说《对面》则是铁凝第一部完全以男性的视角进入叙述的小说。这种独特的叙事话语表现手法,更使得铁凝小说《对面》显示出其独特的意义,也使得我们随着小说中那位男性叙述者的眼睛,看到了女性隐蔽的世界,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铁凝对女性生存状态、命运的关爱、理解和体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