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1 毫秒
1.
<正>西湖国际磁约束核聚变会议(International Westlake Symposium on Magnetic Fusion)于2016年5月9~11日在浙江举行。此次会议由浙江大学聚变理论与模拟中心主办,获得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的资助,旨在促进国内外理论、模拟及实验领域的合作研究,扩大该中心在国内外同行中影响力和号召力,同时培育我国核聚变领域的青年研究队伍。  相似文献   

2.
《国际学术动态》2008,(1):60-60
首届西湖国际聚变理论与模拟研讨会(International West Lake Workshop on Fusion Theory and Simulation)于2007年3月18-22日在浙江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15家单位,102名师生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其中海外科学家8名。大会就等离子体湍流和相干结构以及激光等离子体物理相关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共作邀请报告26人次,  相似文献   

3.
正西湖国际磁约束聚变会议(The 7th International West Lake Symposium on Magnetic Fusion Research)于2013年5月6~10日在杭州召开。此次会议由浙江大学聚变理论与模拟中心主办。会议代表共89名,其中境外代表7名。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代表  相似文献   

4.
由浙江大学光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聚变理论和模拟中心主办、中科院上海光学与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法国里昂第一大学和浙江省物理学会协办的第3届“中法超短超强激光及其应用研时会(China-France Workshopon Ultra—Shortand Ultra-Intense Lasersand Applications)”,于2008年11月1-4日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举行。  相似文献   

5.
2006年11月15-19日,第3届杭州计算物理国际会议在浙江大学举行。本次会议是由浙江大学物理系与美国Georgia大学模拟物理中心共同主办,由浙江大学物理系长江学者郑波教授和美国Georgia大学模拟物理中心主任D.P.Landau教授共同组织的,国内外约8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大陆代表50人,海外代表30人,分别来自美国,芬兰、德国,瑞士、俄罗斯、日本,韩国,  相似文献   

6.
<正>第3届西湖国际聚变理论与模拟研讨会(The 3rd International West Lake Workshop on Fusion Theory and Simulation)于2009年9月15~17日在杭州召开,主办单位为浙江大学聚变理论与模拟中心。学术组织委员会成员为陈骝(UCI/ZJU)、董家齐(SWIP/ZJU)、盛正卯(ZJU)、马志为(ZJU)、林志宏(UCI)和王少杰(USTC)。来自国内外15家单位,6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其中海外科学家4名。  相似文献   

7.
第2届非线性等离子体科学国际研讨会(The 2^nd Internatioinal Workshop on Nonlinear Plasma Science)于2003年7月31日~8月2日在中国浙江德清县莫干山竹香邨宾馆召开。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中国物理学会等离子体物理分会、计算等离子体物理虚拟网络中心主办,浙江大学承办。会议得到  相似文献   

8.
正由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举办的数学物理和弦理论国际会议于2014年9月26~28日在浙江大学举办。本次国际会议由浙江大学数学中心主任、浙大光彪讲座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系终身教授刘克峰教授,浙江大学数学中心副主任许洪伟教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冯波教授共同负责主持。本次会议邀请了陈庆陶(意大利国际物理中心)、胡正宇(英国剑桥大学)、韩飞(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平(同济大学)、冯惠涛(南开大学)、徐浩(美  相似文献   

9.
《国际学术动态》2010,(2):37-38
<正>第2届西湖国际聚变理论与模拟研讨会(The 2nd International West Lake Workshop on Fusion Theory and Simulation)于2008年12月24~27日在浙江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10.
<正>由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举办的数学物理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athematical Physics)于2013年12月13~15日在浙江大学举行。本次国际会议由浙江大学数学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光彪讲座教授、加州大学数学系终身教授刘克峰先生,浙江大学数学中心副主任许洪伟教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冯波教授负责主持。本次会议是专注于数学和物理的交叉部分,即  相似文献   

11.
概率统计极限理论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概率统计极限理论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symptotic Theory in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于6月19-21日在浙江大学数学研究中心举行,该国际会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浙江大学理学院和浙江大学数学中心与数学系的资助。  相似文献   

12.
《国际学术动态》2006,(4):32-33
2005年10月22-23日,演化社会理论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ICSS)、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国家创新基地主办,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ICSS)承办。会议学术负责人是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ICSS)学术委员会主席、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教授。  相似文献   

13.
《合肥科技》2006,(5):7-7
随着“人造小太阳”的建成,我国近几年在聚变领域取得的成就,在国际聚变界的地位大大提高。5月22日上午,由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第十七届受控聚变装置中等离子体与壁相互作用国际会议”在我市开幕,这是我国首次承办这一全球聚变界高规格会议。  相似文献   

14.
正由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举办的整体几何与几何分析国际会议于2014年10月11~13日在浙江大学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浙大光彪讲座教授、加州大学数学系终身教授刘克峰教授,浙江大学数学中心副主任许洪伟教授负责主持。本次会议邀请了李海中(清华大学)、郑方阳(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季理真(美国密歇根大学)、张耀中(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作了系列或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5.
托卡马克燃烧等离子体中高能α粒子的损失和输运是聚变实验和模拟研究中的关键问题,纵场磁体分立性导致的磁场波纹扰动可能引起显著的α粒子损失.本文利用粒子导心轨道跟踪程序ORBIT和等离子体输运程序TRANSP/NUBEAM针对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920 MW混杂运行模式参数进行波纹损失相关的数值模拟,分别考虑了α粒子初始分布、稳态慢化分布、不同碰撞率和不同分布剖面模型,得到了损失份额、损失位置以及局域热负荷等信息,结果显示CFETR混杂运行模式下α粒子波纹损失引起的局域热负荷约为0.13 MW/m~2,在聚变堆第一壁安全阈值0.5 MW/m~2允许范围内,本文还分别从物理和工程角度讨论了降低波纹损失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开发安全、清洁的核聚变能,最终解决人类能源危机是聚变科学与技术研究的终极目标. 21世纪初启动建设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促使聚变能开发朝商业应用迈进了一大步.具有ITER类似结构的托卡马克(Tokamak)磁约束聚变装置开展的等离子体放电实验,成为了现阶段聚变能开发研究的焦点.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自主设计、建造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面向未来聚变反应堆关键的工程与物理问题开展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其中,在关于聚变反应堆能否经济实用地投入商用发电的高约束稳态运行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继2012年实现400 s低约束模长脉冲运行、验证系统长脉冲运行能力之后, 2017年EAST又刷新了高约束模等离子体放电运行时间的世界纪录,成为首个具备100 s量级高约束模准稳态运行能力的托卡马克装置,并且首次触及到了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中最长的时间尺度——粒子平衡时间.为面向反应堆燃烧等离子体第一壁高热负荷承载,高约束边界局域模抑制以及长时间稳态运行控制的工程与物理问题的开拓研究,提供了国际磁约束聚变界最好的实验平台.现已在EAST上开展了钨铜水冷偏滤器、锂化第一壁、射频波电流驱动、弹丸注入、精确磁面位形控制、边界局域模和高热负荷缓解等一系列相关实验,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天文系高级研究员王晓钢日前已与大连理工大学签约 ,成为我校首位校内特聘教授 .王晓钢于 1 991年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 ,目前是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天文系高级研究员 ,主要从事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的研究 .他在尘埃等离子体的强耦合理论、天体等离子体和托马克等离子体撕裂模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此前 ,王晓钢还是中国科技大学客座高级学者、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他的加盟 ,将为大连理工大学在等离子体物理学科中建立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研究、工业应用的科研队伍和组建相关的重大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等离子体电流高达14 MA,等离子体破裂将产生大量逃逸电子,形成巨大的逃逸电流,如不抑制将对装置造成极大的损伤。本文利用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破裂的零维模型,数值计算了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在电流猝灭阶段Dreicer机制产生逃逸种子的雪崩倍增,获得了逃逸电流和逃逸动能随时间的演化关系,并与解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了影响电子雪崩过程逃逸电流的关键物理因素,发现破裂后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密度和有效电荷对逃逸种子电流的产生和逃逸电流的抑制有巨大影响。通过增加电子密度,从而增强碰撞耗散,可以有效抑制破裂后逃逸电流,这对选择合适的方法抑制破裂后的逃逸电子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聚变产生的α粒子自举电流进行了研究,研究中采用了简便的Pade近似形式,同时考虑了回旋角散射效应和慢化过程中牵引作用的影响,给出了α粒子自举电流计算的理论表达式.采用ITER装置参数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α粒子自举电流的密度分布和大小,研究了影响自举电流大小的物理因素.结果表明α粒子自举电流随中心等离子体初始温度、密度和α粒子初始能量的增大而增大.结果表明α粒子自举电流较小,只占总自举电流的7%左右.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6月7~15日,亚美国际粒子物理与宇宙学高级研讨班会议在浙江大学召开。会议由浙江大学主办,并由浙江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及美国特拉华大学资助。粒子物理学实验近期有了多项重大突破。位于日内瓦的欧洲核子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LHC)已经运行近两年,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