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魏宏斌 《科技资讯》2006,(34):214-215
泵站在我国城市防讯排水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排水泵站常年运行的流量变化一般很大,配泵机组台数较多,为节省占地面积,常采用布置较紧凑的侧向进水方式。对侧向进水集水池,一般会出现同池各水泵配水不均匀,池内流态紊乱、水泵吸永条件差,继而导致水泵效率下降、机组振动等问题,本文提出了改善侧向进水集水池水力特性的两种技术方案,即配水孔方案与流槽式配水方案。  相似文献   

2.
魏宏斌 《科技资讯》2006,(33):196-197
泵站在我国城市防汛排水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排水泵站常年运行的流量变化一般很大,配泵机组台数较多,为节省占地面积,常采用布置较紧凑的侧向进水方式。对侧向进水集水池,一般会出现同池各水泵配水不均匀,池内流态紊乱,水泵吸水条件差,继而导致水泵效率下降,机组振动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侧向进水集水池水力特性的两种技术方案,即配水孔方案与流槽式配水方案。  相似文献   

3.
城市防汛排水泵站侧向进水集水池水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宏斌 《科技咨询导报》2007,(2):171-171,173
泵站在我国城市防汛排水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排水泵站常年运行的流量变化一般很大,配泵机组台数较多,为节省占地面积,常采用布置较紧凑的侧向进水方式。对侧向进水集水池,一般会出现同池各水泵配水不均匀,池内流态紊乱、水泵吸水条件差,继而导致水泵效率下降、机组振动等问题,本文提出了改善侧向进水集水池水力特性的两种技术方案,即配水孔方案与流槽式配水方案。  相似文献   

4.
在偏流进水工况下矩形进水池三维紊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水池设计要求是为水泵提供较好的进水流态,进水池内流态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进水池结构本身及其进水条件.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针对偏流进水工况下开敞式矩形进水池内的三维流态进行数值模拟,并与无偏流进水工况下的流态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开敞式矩形进水池在无偏流工况下有着较好的进水流态,但是在偏流进水工况下流态恶化.  相似文献   

5.
进水池设计要求是为水泵提供较好的进水流态,进水池内流态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进水池结构本身及其进水条件.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无偏流及偏流进水工况下蜗形进水池内的三维流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矩形进水池的流态进行对比分析,模拟结果表明蜗形进水池无论在无偏流工况还是在偏流工况下都有着较好的进水流态,对偏流影响不敏感,其水力性能优于矩形进水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上海典型老旧居民小区的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供水系统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二次供水水泵在不同工况下的水量、能耗及效率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由于水池+变频水泵模式下水泵一天内主要时段的供水水量远低于额定流量,因此在满足相同供水需求时,水池+变频水泵模式下水泵的运行效率是水池+工频水泵+屋顶水箱模式下水泵运行效率的50%左右。部分水箱存在因位置距离顶楼过近,仅凭重力流无法满足供水压力需求的情况,水池+工频水泵+屋顶水箱模式需要再次加压,屋顶水泵再次加压的能耗约为泵房变频水泵能耗的200%以上,水池+变频水泵模式下总体能耗更低。  相似文献   

7.
进水流道对立式混流泵装置能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三个不同的进水流道设计方案所组成的立式混流泵装置进行了内流数值模拟.在分析进水流道基本流态的基础上,对进水流道出口水流条件以及水泵装置能量特性进行了定量计算.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水泵的设计进水条件与水泵装置中的水泵进水条件存在明显差异,进水流道水力设计对立式混流泵装置的能量特性有显著的影响,工程设计中应重视进水流道的选型以及进水流道与水泵性能最佳匹配的研究.进水流道水力设计优化可有效地改善进水流道出口流态,确保水泵有良好的进水条件,大幅度提高水泵装置效率。  相似文献   

8.
在南京BASF—YPC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厂冷却水泵进水设计模型试验研究中,采用国内应用较少的美国国家标准,对原进水池设计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改善了水泵进口的偏流情况,使进水流态达到了美国国家标准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进行了有裂流槽缓坡沙坝地形下,由反射壁反射的交叉叠加波浪形成的沿岸波高周期性变化所产生的裂流试验研究.试验中波浪场由斜向入射波浪在反射壁上的反射波和入射波交叉生成,交叉波浪是具有等波幅和等频率但入射角相反的两列规则波波列.通过对交叉叠加波浪下裂流槽附近范围的波浪场和流速场测量分析了有裂流槽缓坡沙坝地形情况下的裂流特性.通过不同周期引起的叠加波浪节腹点位置的变化,分析了不同周期对裂流槽中裂流的影响,表明在裂流槽地形下裂流受到周期和裂流槽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进水池的流态不仅与进水池结构有关,而且与进水条件有关.传统的数值模拟对泵站进水池进口边界条件垂直入流假设并不符合多机组泵站进水池的情况.整体数值模拟方法的计算区域为整体进水设施,避免了对进水池进口流态直接描述的问题,能够更加准确预测进水池内的流态.  相似文献   

11.
通过泵站系统的设计和精确的计算,合理地确定出缓洪池的调节能力,减小了泵站设计规模,将雨水调节与泵站抽排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北方城市雨水泵站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泵站建在调节池内,对用地日益紧张的城市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叶轮出口宽度对离心泵流动诱导振动噪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叶轮出口宽度对离心泵流动诱导振动噪声的影响,以一台单级单吸离心泵为研究对象,保持泵体和叶轮其他几何参数不变,将叶轮出口宽度b2从10mm分别改为6,8和12mm.在离心泵闭式实验台上测量了不同出口宽度模型泵在全流量范围内的振动和噪声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模型泵流动诱导的振动对泵体的影响最大,随着叶轮出口宽度的增加,模型泵4个测点的振动强度大致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b2=8mm时,模型泵的振动强度最大;在不同流量工况下,模型泵噪声信号随叶轮出口宽度的增加其轴频峰值变化规律复杂,b2=10mm的模型泵各工况下噪声信号的轴频峰值相对较小,且在设计工况下达到最小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蜗壳出口位置对低比转速离心泵性能的影响,在保证蜗壳基圆、前八断面面积及形状、蜗壳出口直径和中心高相同的前提下,改变蜗壳出口位置,分别设计出A、B、C三种型号蜗壳.以清水为介质,基于雷诺平均法、RNG k-ε湍流模型,对比转速为46的离心泵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三种不同出口位置情形时离心泵的外特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最高效率值有所不同,在各个工况点,C型的效率均高于A、B型,且三者的高效区均向大工况偏移;三种型号蜗壳的离心泵,在各自相应工况下,叶轮进口处的静压分布、湍动能分布和流线分布大致相同,而叶轮出口及蜗壳流道中三者的变化较大,表明改变蜗壳出口位置对叶轮进口处内流场的影响较小,主要影响叶轮出口及蜗壳流道中内流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立洲水电站具有河谷狭窄、落差较大、单宽流量也较大等特点,泄洪消能是该水电站的设计和建设中非常突出的关键性技术问题.立洲水电站采用拱坝的1个中孔、2个表孔和水垫塘消能.如果表孔体型优化不当,会造成泄流能力下降,落水冲击岸边,水垫塘底板冲击动压大,泄洪雾化严重.经诸多方案的试验比选,最终推荐方案使坝身表孔水流沿程横向收缩、纵向扩散,在空中呈窄而高且长的流态,从而与中孔的水股互相穿插而不发生碰撞或少碰撞,减弱了因水流空中碰撞所造成的泄洪雾化,落水不再冲击岸边,同时使水垫塘底板冲击动压处在较低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江南-雪峰山推覆体前缘沥青古油藏及油源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江南-雪峰山推覆体前缘,下古生界中分布着一系列沥青古油藏.经野外实地观察调查,发现其主要赋存特征有:裂隙型炭沥青、溶洞-孔隙型沥青、裂隙-背斜型沥青、背斜-岩性复合型炭沥青.经过对所采集样品进行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本地区的有机质成熟度较高,并经受多期改造演化.油源对比结果显示,其主要来源于下寒武统的烃源,其次为下志留统的烃源.这一地区的沥青古油藏是一种多源多期成因,并经历了后期强烈改造.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定常流系统在无流量计情况下磁力泵的流量检测,设计了测量磁力泵驱动电压和出口压力与流量关系的系列实验,将数据用Matlab拟合,建立了磁力泵驱动电压、出口压力与流量的拟合公式。基于该拟合公式,在定常流系统中,可通过设定磁力泵驱动电压、测量磁力泵出口压力,计算出磁力泵输出流量值且准确度较高。该方法已运用于实际的定常流实验系统中并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7.
工程中普遍存在离心泵实际流量高于输水系统所需的情况,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平移叶轮前盖板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结合理论推导出平移前盖板改变离心泵扬程的换算公式,实现减小叶轮出口宽度及其工作流量达到泵站节能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切割叶轮外径与平移叶轮前盖板均会降低离心泵工作扬程,不同的是,前者使H-Q曲线整体向下移动且下降幅度较大,而后者H-Q下降幅度较小,能在小流量工况维持较高的扬程;平移叶轮前盖板后能抑制小流量工况下叶轮内回流旋涡的发展,离心泵效率有所上升,更适合多泵并联工作的场合,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离心泵扬程随前盖板平移而变化的换算公式可以相对准确地预测较小叶轮前盖板移动量时中比转数离心泵0.8~1.0倍设计工况范围内H-Q曲线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离心泵的流量调节与节能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行开发的离心泵性能测定平台,考察了IHG32-125型离心泵的出口阀调节、单泵及双泵变速调节、定速泵与变速泵组合操作等不同方式的调节特性及能耗损失,并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发现,对于单泵,当输送量由5.8m3/h降至4.7m3/h时,变速调节能耗仅为阀门调节能耗的62%;对于双泵,当输送量由10m3/h降至7m3/h时,双泵变速调节能耗为阀门调节能耗的46%,为定速泵与变速泵组合操作调节能耗的61%。因此利用变频技术而实现的变速流量调节的方式节能效果最为显著,且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9.
使用雷达、地面加密观测、探空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研究2009年7月22日0400—2400 UTC的21小时内东北冷涡后部在京津地区连续发生的4次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组织形态演变和中尺度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在东北冷涡后部稳定的西北气流背景下, 由于东北冷涡后部对流层中层西北气流中的浅槽、其在对流层低层发展的低槽和低涡以及对流层低层高压脊西北部的西南暖湿气流与冷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导致4次过程中强对流的组织形态各异。第一次过程受冷涡西侧一个浅槽锋生影响, 在河北北部形成西南?东北走向弱对流线, 对流线位于北京北部的对流发展较强, 移动迅速, 发展为超级单体和弓形回波, 其冷池出流和西南暖湿气流辐合形成西北?东南走向的后部增生型组织形态, 横贯京津地区。第二次过程是第一次过程位于北京南部的冷池出流触发, 形成超级单体, 之后受第一次过程冷池向西出流的影响, 产生西南?东北走向的后部增生型对流线。第三次过程发生在第一个浅槽造成对流层低层低涡发展的环境下, 低涡西侧的偏北风与低层高压脊北部的偏南风在冷池上面辐合, 造成多条平行的西北?东南走向的后部增生型对流线, 产生列车效应, 造成天津的强降水。第四次过程由冷涡西南部的又一个浅槽锋生和冷涡在天津北部调整出的切变线共同触发, 两个初始的西南?东北走向对流线合并形成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线状对流, 最后南侧的对流发展为弓形回波。4次过程中出现的弓型回波部分还具有弓箭回波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沉积以近物源、多物源的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特征,岩性横向变化大,各种砂体岩性圈闭十分发育;构造活动强烈且具多期性,形成多种地层、裂缝、复合型隐蔽圈闭以及隐伏的构造圈闭.充足的油源为该区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晚期生烃保证了后期形成的裂缝型隐蔽圈闭也可成藏.分析柴西地区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条件,认为柴西地区隐蔽油气藏类型多,分布广,蕴藏储量大,具有相当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