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空间知识溢出的中部地区知识吸收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经济全球化极大地推动了产业分工和区域融合,经济的区域化、集群化等地域特征日趋明显。知识溢出是知识扩散的一种方式,代表知识的再造。其对于知识在区域间的扩散.促进区域知识生产。发展知识经济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地区之间发展程度差别非常大.而中部地区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其地理位势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知识是区域创新的源头,知识溢出对一个地区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文章基于空间知识溢出,来研究中部地区的知识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2.
创意产业集群的知识溢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群是世界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大量的隐性知识溢出是创意产业集群的重要特征,并直接影响了产业集群的效率。探讨了创意产业集群和知识溢出的特征,详尽分析了环境、溢出源、溢出方式等影响创意产业集群知识溢出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分析了知识溢出在产业集群中扩散的方式和途径,然后进一步运用生产函数解释产业集群和知识溢出两种现象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针对广东省产业集群发展的具体情况,文章提出了建立学习网络、加强对溢出知识的保护、建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等建议,以发挥知识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兰宏  聂鸣 《科技与经济》2013,26(1):95-99
借鉴流体力学的井群渗流原理,引入集群集聚度、知识粘性、知识位势、知识距离和吸收能力等变量,构建了产业集群知识溢出模型.其中,集群集聚度、知识粘性和吸收能力相对其他因素更具有可控性,将提高集群集聚度、降低知识粘性、增强企业吸收能力作为提升集群知识溢出效率的三个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区域创新网络知识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区域创新网络内正式或非正式互动学习的存在 ,使网络内部各个成员的研究开发活动产生知识溢出效应。通过建立知识溢出效应模型 ,认为区域创新网络中知识溢出呈现螺旋上升态势 ;知识溢出带来区域集聚经济、规模经济形成的同时也造成区域产品雷同化和网络内部企业的竞争加剧。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将知识溢出效应的外部性内在化 ,通过某种方式将外部收益或成本内含于某种经济关系中。内在化的过程就是使个别厂商的成本与社会成本相等的过程 ,也是通过外力对企业生产函数调整的过程。具体实施方式主要包括政府干预、产权制度安排和道德约束  相似文献   

6.
围绕区域知识能力综合评价和知识溢出模型修正与实证展开,借鉴弗森伯格划分潜在知识溢出和实际知识溢出思想,综合考虑区域临近、信息、人员流动等因素,引入知识溢出效率系数,构建知识溢出效率系数经验公式.采用区域知识能力差距替代区域知识存量差距,采用区域知识吸收能力替代区域学习能力,对凯尼尔斯模型进行修正和改进,转变其仅能测度区域潜在知识溢出的弊端,使修正模型直接评价区域实际知识溢出效应.实证表明,修正模型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更加贴近我国经济运行现实.  相似文献   

7.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比是更重要的知识资源.更能在知识溢出和集群创新及区域经济增长中起到显著作用。为了研究隐性知识转移和溢出的交流机制,基于知识可得性的视角提出了一个知识转化传播机制的概念性模型,并在知识所有者意愿性或非意愿性交流知识的基础上,区分了知识转移和知识溢出模式,提出了人际之间、业际之间和国际之间3个层面的知识转移和溢出,指出组织应该充分利用知识的可得属性实现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Romer新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创新部门的空间知识溢出、产业集聚的经济增长模型,从一个新视角研究了集聚和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当知识溢出效应全局化时,人均产出增长率与创新部门的空间分布没有关系;当知识溢出效应局域化时,创新部门分布占优势的区域随着集聚度和知识溢出的增加,人均产出增长率提高,而创新部门分布不占优势的区域,人均产出增长率下降,但由于知识溢出产生的反向作用力将减缓人均产出增长率的下降速度.  相似文献   

9.
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在集群中的地位是不对等的,通过集群企业地位不对等下知识溢出的Stackelberg博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集群整体视角,并不是核心企业知识溢出越多集群收益越大,还取决于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对溢出知识的吸收能力。从核心企业视角,并不是政府奖励越大核心企业知识溢出越多,还取决于奖励的具体程度,只有足够的奖励才能促进核心企业增加知识溢出。从配套企业视角,配套企业并不是完全被动,也可以通过提高知识吸收能力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认为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存在行政主导和企业主导两类区域创新体系.企业网络集群化所形成的区域创新体系更加有效,是我国未来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的主流.集群化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有三个主要途径:专业分工、知识溢出和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