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垃圾填埋场的温室气体控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垃圾填埋场是温室气体产生的一个重要来源,有资料表明美国的填埋场温室气体排放占了所有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40%-50%,笔者分析计算了填埋场的温室气体产量,气体产生的主要垃圾成分;提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的几个途径,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3.
针对垃圾填埋场压实黏土最终封顶易受气候影响而开裂(干裂缝或冻融裂缝),其工程特性显著降低的缺陷,介绍了新型ET(蒸发传输)封顶系统的工作机理.在同时考虑降水和蒸发补给的作用下,建立了水汽在ET封顶系统迁移的一维数学模型.以大连市1976年的降水和蒸发补给气候条件为边界条件,模拟了ET封顶系统中的水汽在1a内变化规律.从分析模拟结果得出,距地面越近含水率受降水、蒸发补给气候条件的影响越显著,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出现明显的峰值滞后现象.阻隔土壤层中的水分未达到饱和状态,说明总厚为150cm的ET封顶系统完全可以抵御大连市近48a以来最大强降水的冲击.对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以及阻隔层的厚度等参数进行了分析.数值分析与试验数据对比结果表明,计算值和试验数据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研究工作为建造垃圾填埋场ET封顶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皓 《科技潮》2003,(7):12-14
一场飞来的横祸——“非典”给了我们重重的一击,加强环境治理成为了大众强烈的呼声。而生活垃圾的密闭管理是彻底消除垃圾对城市环境产生污染的主要措施。于是,垃圾分类、垃圾处理成为了当前政府、媒体和广大群众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垃圾填埋场沼气控制与利用的方案评选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对垃圾填埋场气体的资源化利用,目前国内外对垃圾填埋场气体采取了广泛的控制利用方案。笔者从环境、经济和社会的整体效益出发,提出沼气利用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方案的优选,对合理作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垃圾状况和管理方式的变化,我国相继建设了不少大型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是现阶段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最主要的方式,但由于填埋气体产量的显著增加,填埋气体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对周围大气质量的影响、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引发爆炸等环境影响。因此,对填埋气体的控制及利用的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
矿化垃圾基本特性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在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化垃圾的基本概念,比较系统地对填埋时间为13年和9年矿化垃圾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进行表征,论述了可能的应用前景.认为通过对矿化垃圾的开采与利用,就可使填埋场成为生活垃圾的中转处理场所,而不是最终的归宿.结果表明,矿化垃圾在物理质地上表现出类似砂土的倾向,但在结构和化学特性上又完全有别于砂土,特别是有机质、总氮、总磷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均明显超过砂土.其中,有机质的质量分数高达10%左右,与肥沃的土壤相类似,总氮、总磷含量也高于常规土壤;每100g干垃圾中,阳离子交换量更是高达0.068mol以上,比普通的砂土高出数十倍,比肥沃的土壤也高出两三倍.矿化垃圾细料与一般土壤组分比较,其粒径分布具有两极分布的趋势.这些特性均表明矿化垃圾细料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质,当用做污染物处理基质时,能提供极好的吸附交换条件和适宜的微生物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置仍将以填埋为主,而填埋气体的产气量对选址及其利用途径的可能性起着重要作用。以临猗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为例,应用预测模型对临猗县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产气量进行了计算,以期为下一步填埋气体回收与利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春 《厦门科技》2007,(5):11-13
一般可将城市垃圾按特性不同分为三类: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医疗卫生垃圾。按来源不同可分为六类:居民生活垃圾,清扫垃圾,商业垃圾,工业单位垃圾。事业单位垃圾和交通运输垃圾。我国是“人口大国”.这就意味着,我们同时是个“垃圾大国”。我国垃圾处理起步晚,起点低,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每年仅城市垃圾总量目前已经达1.5亿吨。而对其处理,仍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属于较为原始的“搬家政策”.这不仅传播细菌,污染环境,甚至会破坏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大型垃圾填埋场渗滤液COD的衰减规律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试验场渗滤液COD质量浓度进行长达3.5年的测定(1-2周测定一次),建立了填埋场渗滤液COD质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模型预测了渗滤液COD质量浓度通过自然衰减达到了不同排放标准所需时间、同时提出填埋场的规划和设计可以由传统的渗滤液及时外排处理式转变为不及时外排,使其在填埋场内COD质量浓度大幅度自然衰减后抽出处理,这样可以大量节省费用,简化操作工艺。  相似文献   

11.
以温州市杨府山垃圾填埋场封场与生态恢复设计为例,从封场覆盖、渗沥液收集导排处理、生态恢复和园林造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同类项目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垃圾填埋场防渗技术的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目前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的类型、材料和垂直防渗系统的施工方法等,指出了我国在垃圾填埋场防渗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需要加强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正>去年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气候变化"为基础,提出与"碳排放"相关联的一系列议题,引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激烈争执。"气候变化"的确切概念是"全球气候变暖",认为过去一些年来全球气候在变暖,引起更多的水患、干旱和风暴;气候之所以变化,是因为人类的经济活动增加而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尤  相似文献   

14.
中等规模模拟填埋场垃圾降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模拟填埋场稳定化过程,在实验室室温条件下,按实际填埋场一个填筑单元高度建立三个充填垃圾量为600kg的实验装置。利用该实验装置进行平行实验,分析了模拟填埋场的沉降过程,研究了垃圾有机质和生物可降解物质的降解过程、降解过程中渗滤液排出量及CODcr、BOD5和氨氮等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得出了渗滤液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拟合公式和模拟填埋场的沉降量随时间变化的拟合结果。研究表明:实验结果与用量为几十千克的垃圾柱的结果近似。重现性较好,证明了长期以来人们利用模拟填埋场研究垃圾在填埋场中的降解规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对广州李坑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池的藻类群落结构进行为期1 a的调查。共发现藻类20种,分别归蓝藻门、绿藻门和硅藻门。其中,优势种类是蓝藻门中的席藻Phorm idium spp.。渗滤液中藻类数量和生物量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3.47×108ind.L-1和144.70 m.gL-1。藻类生物量的年动态表现为冬春高、夏秋低,生物量最高的2月份达352.81 mg.L-1,最小的8月为20.50 m.gL-1。渗滤液中藻类群落的Shannon-W iever多样性指数的年变化类似于群落生物量的格局。渗滤液藻类生物量、群落多样性和优势种席藻的生物量与月平均温度、月雨量和NH+4-N呈负相关关系,而与COD、NO3--N、TP、O rtho-P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罗鹏  张超平 《科技资讯》2006,(22):58-58
城市生活垃圾在填埋过程中由于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而产生的填埋气体(也称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二氧化碳、氮气、氧气、硫化氢等,简称LFG),将填埋场产生的填埋气体导出与利用目的是减少大气污染,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使填埋场达到安全、卫生和环保的要求,同时合理地利用填埋气体也是垃圾处理“资源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逐年上升,实施卫生填埋依然是城镇垃圾处理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已建立起大量的城镇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填埋过程中所伴生的二次污染物质,如若处理不当会危及地表水资源及地下水的安全.该文主要介绍运用两级DT RO工艺进行小吨位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应用方法及特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研究区的水质调查与采样分析,基于地下水、地表水等水质标准,尝试确定了适宜于垃圾填埋场区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采用水质指数法进行了填埋场区水质评价;基于子流域划分、水质超标特征、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结合地质环境研究,确定了填埋场水污染的3种途径;通过背景水点与渗滤液、污染水点的大量、微量与有机微量(多环芳烃、邻苯二甲酸酯、苯系物3类)组分对比分析,依据污染水点和渗滤液超过背景值的程度选择代表性指标,尝试构建填埋场地下水环境污染指标体系,为填埋场地下水环境污染来源识别与水污染评价指标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认知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美国<科学>周刊(Science)将气候变化研究评选为21世纪前10年的十大科学事件之一.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试想,有哪个自然事件能比气候问题更强烈地影响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我们的衣食住行,哪件不与气候变化相关联?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我们的"衣食"主要借助于自然的力量,作物产量主要靠天收获;我们的"住行"更是受冷暖干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该文铁岭市李家屯垃圾场封场工程为例,综合学习和研究,分析国内存量垃圾的定义、形成原因、分类、危害、治理技术(顶部防渗技术;帷幕注浆封闭技术;输氧抽气降解技术;筛分减量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