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旨在通过对传统民居经济功能提升模式进行梳理和总结,为安居古镇以及广大的传统民居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借助文献归纳法和田野调查法两种研究方法,注重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果】通过广泛查阅文献、书籍等资料,梳理和总结出传统民居经济功能提升的“民居 + 旅游”(“传统村落 + 观光农业”、“古镇 + 观光休闲”)模式、“民居 + 文化”(民居 + 生态博物馆、民居 + 文化创意园、民居 + 影视文化创作)模式、“民居 + 农业”模式。【结论】将梳理出的传统民居借鉴功能提升模式与安居古镇实际情况相结合,在综合分析安居古镇资源禀赋以及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安居古镇可以走融“休闲农业、古镇休闲游、文化体验游”为一体的多元化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使中国传统民居可持续发展,探讨了“天人合一”思想对传统民居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因果分析方法,阐释了“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传统民居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论述了后者在当代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结果发现传统民居保护、更新与旅游开发之间存在高度关联。结论中国传统民居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许多矛盾,只有在“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对其采取开发、保护与更新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才能使传统民居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寻传统民居内在价值及现存的困境与矛盾,剖析影响民居可持续发展的深度原因,并有效指出其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方法 借鉴国内外研究理论,阐释了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的辩证统一关系,有效剥离两者在传统民居可持续发展中的影响作用.结果 区位条件差、城市化进程的威胁和保护模式的错位等是影响传统民居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结论 传统民居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相协调的模式;旅游开发是传统民居可持续发展的合理途径;多维开发、精品开发、联合开发和文化开发是其旅游发展的有利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讨中国传统民居这一文化景观的定量模式。方法在指标选取原则与层次分析基础上构建了中国传统民居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量化与标准化处理、评价模型的建立探讨了其评价方法体系。结果以陕西传统民居为人类家园实例,计算其可居性评价指数、社会性评价指数、美感性评价指数以及综合评价指数,提出关中民居的综合评价指数最高等,并对民居保护和旅游拓展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最后讨论了中国传统民居资源丰富,评价指标体系尚需完善,类似研究重复尚需深入等问题,并尝试建立一种研究文化景观的定量模式。  相似文献   

5.
泉州传统民居中的类设计要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传统民居的类设计,是指传统民居中某些经过提炼的要素在当代住宅设计中的再现.就时间而论,在前的民居就是在后民居的传统.综观泉州传统民居的各种类型,其中五家居、官式大厝与手巾寮等出现在前,土楼、洋楼与骑楼等形成在后.因此,五家居、官式大厝与手巾寮中的一些要素,必然在土楼、洋楼与骑楼中有所反映,如五家居的前廊在洋楼与骑楼中的延续,手巾寮的分配原则在骑楼中的发扬,官式大厝的深井在土楼与洋楼中的再现等.在此,延续、发扬与再现就是传统民居的类设计,前廊、分配原则与深井就是类设计的要素.  相似文献   

6.
传统民居基本为村民自建,极少考虑建筑的光环境设计,室内采光效果差.为改善传统民居建筑光环境,对黔东南地区丹寨县黄土寨中一栋具有代表性的苗族民居进行光环境实验测量,并结合该民居建筑的空间特征对其光环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民居主要功能房间的采光性能均未达到建筑采光设计标准要求;房间的采光口大小及位置、室内空间形态、表面材料的反射性能等因素均会对其室内光环境产生影响.运用软件模拟对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以对原建筑风貌和空间结构的影响最小化为光环境改造前提,从调整采光口的大小及数量、增加屋面亮瓦及檐下采光口、铺贴浅色墙纸、设置可调节反光百叶等方面,提出传统民居光环境综合优化改造策略.本研究可为传统民居室内光环境保护性改造,以及新建民居的采光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鄂西北地区传统民居以十堰、襄阳两处为主要分布地,而地处襄阳南漳县大山之中的板桥镇,由于山体的庇佑,以及与外界交通与交流的不便,使得此地的传统民居遭受现代文明的破坏较轻,留存了较多的传统民居,且遗存的完整性较好,至今仍有居民使用居住。传统民居能历经百年甚至几百年的风雨洗礼,与其设计建造时朴素的生态设计策略和建造方法是分不开的,科学的选址、就地取材的建筑材料、构思精妙的细部设计等,为传统民居长时间地为人类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板桥镇传统民居在建筑选址方法、采光通风设计策略、生态材料的选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发掘其朴素的生态设计思想及建造技艺,为当今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8.
山西晋商传统民居数量众多,保存较为完好.太谷县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使得当地晋商传统民居呈现出特有的地域风貌.从太谷老城晋商传统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店铺民居入手,阐述其空间形态特征、晋商文化对其的影响因素,力图为晋商传统民居的研究与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现行的“一户一宅”政策对传统村落并不具有普适性,受此政策约束,许多村民采取“拆旧建新”的方式改善居住环境,致使大量传统民居遭到“建设性破坏”. 以武夷山城村为例,提出了“一户二宅”政策的建议,分析“一户二宅”政策在传统村落中的适宜性,从宏观(新居民点选址)、中观(实施的策略矩阵)和微观(传统民居改造)3个层面探讨“一户二宅”政策实施的途径. 将户宅政策的调整、传统村落的保护与规划设计进行综合研究,以使成果更具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闽南传统民居保护工作中图纸绘制速度慢、数据共享性差等问题,提出一套基于历史建筑信息模型(HBIM)技术流程的参数化和运算化建模方法.首先,运用Revit应用程序开发接口,驱动模型的运算化生成;然后,结合WPF用户界面框架,实现模型的交互式生成;最后,基于WebGL技术,构建闽南民居云端展示平台,实现“互联网+古建筑”.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方法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高效地以数字化形式保存传统民居建筑的各类信息,同时可大大提高传统民居建筑逆向建模的速度与精度,为闽南乃至整个福建省的传统民居建筑信息化、数字化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佩利曾提出关于上帝的类比设计论证。为解释该论证的理性根据以及如何可能根据这种论证的力度来为设计假设指派先验概率,介绍了佩利的设计论证及某些对该论证的批评,解释了人们从佩利设计论证的类比版本转向释然度版本的原因。认为基于释然度原则的设计论证并不能独自成立,类比仍然与设计论证有关。用Jeffery—Bolker等值定理阐明为什么形式类比是有力的,以及形式类比如何为设计假设指派先验概率。  相似文献   

12.
生土民居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情况下,结合当地气候,地质和地域材料等自然条件的杰出营造,其目的在于建筑设计回归建筑营造的本初目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土楼与窑洞是我国南北两个极具特色的生土民居体系,文中通过对它们的历史成因,使用功能,空间形态,营造技术和形式表征等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探索当代新住宅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提供了一种机械设备的智能型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它的特点在于,根据设备设计各个阶段的特点,分别采用了智能推理、类比设计的人工智能选型、机械零件常规的设计计算及零件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4.
采用COMPOSITE设计模式表达复合变差函数的内存模型,为各种类型的变差函数模型实现了统一的访问接口,显著提高了核心代码的重用程度及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同时利用XML实现了变差函数模型的序列化和动态导入,不仅可以方便地记录模型信息,还可以清晰地展现模型的内部结构,为模型的评价分析、模型的对比选择以及相似地质背景下的复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采用COMPOSITE设计模式表达复合变差函数的内存模型,为各种类型的变差函数模型实现了统一的访问接口,显著提高了核心代码的重用程度及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同时利用XML实现了变差函数模型的序列化和动态导入,不仅可以方便地记录模型信息,还可以清晰地展现模型的内部结构,为模型的评价分析、模型的对比选择以及相似地质背景下的复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现代设计观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以可持续发展为背景,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的差异及其对设计观念产生的影响。并从可持续发展设计观的角度阐述了设计的本元,绿色设计与3R原则,适当设计等问题的同实意义,对现代工业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户外活动场所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老年人对居住外部环境的生理要求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对老年人户外活动场所的功能进行了划分,并论述了老年人户外活动场所的绿化设计、室外标志设计、室外照明设计、室外座椅设计等。  相似文献   

18.
传统聚落对宁波新农村住区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寻宁波民居聚落在利用环境、协调环境、保护生态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分析现代聚落变迁的原因和传统聚落继承的基本原则;提出要对民居传统文化继承、创新、发展,给古老民居以新生,必须做到历史与现代兼容,时间和空间关联,建筑以人为本,努力创造富有宁波地域特色的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9.
介绍我国住宅及住环境的基本现状,提出将住宅设计视为一个系统工程,应综合考虑室内空间及景观和住宅周边的环境,通过精密设计和集成设计满足其使用功能和人们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