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阜新盆地构造特征与圈闭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阜新盆地是辽西地区的一个晚中生代小型断陷盆地,形成于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期间。经研究表明,盆地剖面形态为典型的地堑式,平面上为北北东走向,呈向北西凸出的弧形。两侧的边界断裂在成盆期内发生了剪切走滑、挤压逆冲和拉张裂陷等复杂的构造变形;盆地内形成了一系列与边界断裂斜交的雁行状背斜和洼陷以及多组断裂构造。主要的控油构造样式有入字型、雁行状、铲形正断层滑脱断阶、铲形正断层滚动背斜等。圈闭类型主要有背斜、断鼻和断块等,分布于生油洼陷周围,非常有利于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2.
巴彦浩特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由早期的挤压变形向晚期的伸展变形的构造转换,因此,盆地内发育有多种构造类型,从断裂的性质看,既有正断层,又有逆断层和走滑断层;从构造的组合型式上看,既有挤压型构造组合,又有伸展型构造组合,其中挤压型构造组合包括叠瓦状逆冲断层组合、滚板构造、冲起构造和铲形逆断层与牵引背斜、牵引向斜组合;伸展型构造组合包括铲形正断层与反向断层、滚动背斜组合及地垒和地堑组合两种型式。滚板构造、冲起构造和铲形逆断层与牵引背斜、牵引向斜组合对油气的聚集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3.
巴彦浩特盆地是-个上叠于阿拉善地块之上的复合盆地.盆地可划分成五个-级构造单元,十二个次-级构造单元。盆地中发育有五种构造地层组合.断裂对盆的形成和发育起明显的控制作用,巴彦乌拉山断裂为-深切基底的铲地正断层,该断裂控出了西部拗陷带的形成,其活动强度自北向南减弱.伊南断裂带控制了伊和凹陷的形成,该断裂带中段活动强度最大;查汗断裂具明显的左旋走滑特征。盆地中发育多种构造样式,主要有:叠瓦状冲断层、滚板构造、牵引褶皱、铲形正断层、滚动背斜、“垒-堑”构造等。石炭系是盆地内主要的生油层系,它广泛发育并具良好圈闭条件的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有较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4.
以中非Bongor盆地为例,结合区域构造解析和砂箱模拟实验,探讨和分析了断陷盆地中先存边界断层倾角变化和区域剥蚀作用对盆地正反转构造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沿着断陷盆地内不同倾角(45°~75°)的先存边界正断层,地层反转构造变形存在明显的差异。沿着高角度边界正断层(60°或75°),反转滑移相对比较困难,地层容易形成反转拖曳褶皱,而沿着低倾角边界正断层(45°),反转滑移较易发生,而地层褶皱变形则相对较弱。区域性剥蚀作用对断陷盆地反转构造演化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盆地内深、浅部地层反转的差异性特征方面。当无区域性剥蚀作用时,浅部地层沿高角度断层面的反转强度和反转量要大于深部地层,而当区域性剥蚀作用发生后,深部地层沿高角度断层面的反转强度明显增大,拖曳构造和向斜构造发育更加明显,浅部地层褶皱则明显被破坏。  相似文献   

5.
西湖凹陷反转构造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反转构造是东海盆地西湖凹陷特征构造。由北向南反转构造呈明显分段性变化,北段是"Y"字型构造,中段为膝折带构造,南段为高角度叠瓦状逆冲构造。通过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再现了反转构造形成过程和控制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反转构造由北向南规律性变化受控于不同的边界条件,北段和南段为弱边界条件,中段为刚性边界条件;挤压边界与先存正断层之间距离对反转构造样式具有明显影响。挤压边界距离早期正断层越远,反转背斜核部离早期正断层越近,反之越远。  相似文献   

6.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渤海湾新生代盆地经历了早第三纪裂陷沉降和晚期第三纪-第四纪后裂陷热沉降两个阶段。基本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裂陷作用旋回。早第三纪裂陷作用包括三个裂陷伸展期,它们分别相当于孔店级-沙四段、沙三段、沙二段-沙一段-东营组等三套地层的发育时期,各裂陷伸展期的构造运动学特征有一定的差异,反映在伸展构造样式的变化上,大致可归纳为由多米诺式正断层系统向铲式正断层系统、坡坪式正断层系统的演化序列及由非旋转平面式正断层系统向铲式正断层系统、坡坪式正断层系统的演化序列两个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7.
三门峡盆地位于汾渭地堑系东南端,秦岭纬向构造带和新华夏构造的交汇部位。研究其构造格局对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利用布格重力资料和野外观测资料,刻画盆地断裂特征并划分了构造单元。研究结果表明,三门峡盆地主要发育近EW向、NE向和NW向三组断裂系,包括4条边界断裂和13条盆地内次级断裂,且边界断裂多以断裂带形式呈现。盆地断裂多形成于前新生代,至第四纪趋于稳定,具有延伸长、切割深的特点。盆地西部布格重力异常值相对较高,剩余重力场盆内自北向南呈近EW向低-高-低的条带分布,且存在多个异常值不同的区域,表明新生代沉积地层较厚,并受断裂控制出现了沉降差异。受中条山南断裂、文底-宫前断裂、灵宝-三门峡断裂和三门峡-硖石断裂等断裂控制,三门峡盆地可划分为3个二级构造单元和9个三级构造单元,盆地自北向南依次为北部坳陷带、中部低隆起和南部坳陷带。整体表现为南北分带、凹隆相间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8.
平庄盆地为受控于东、西两缘北北东向展布的美丽河-八里罕和黑水-汐子断裂的晚中生代断陷盆地。褶皱、断裂均较发育,盆地内外褶皱按轴向分为四组,形成顺序为:东西向-北西西向-北北东向-北北西向;断层按走向有东西向、北北东向、北西西向、北东东向和北北西向5组,一般均经历多期活动,根据盆地构造特征及地层接触关系得出盆地区域构造应力场曾发生多次北西西-南东东向挤压与拉伸的转化,在挤压背景下,盆地所在区上升,沉积间断,产生角度不整合,拉伸背景下,盆地所在区下降,接受沉积。  相似文献   

9.
利用近几年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新获得的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对中部隆起中、古生代地层的构造形变进行了研究,根据构造特征划分了区带,预测了该区有有利勘探区。中部隆起主要变形期是印支期-燕山期,受南北方向挤压作用影响,中部隆起中西部逆冲作用强烈,形成了射阳断隆构造带,该带内近东西向展布的逆断层大量发育。隆起区东部受向东方向挤出作用影响,变形较弱,形成了黄桥背斜构造带,该带内发育多个大型背斜构造;两个构造带之间发育中部过渡带。黄桥背斜构造带断裂不发育,隆起区中西部的下古生界以压性断裂为主,这两个区域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的油气盖层,是中、古生界成藏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0.
徐家围子断陷带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断陷之一,经历了早期断陷到后期挤压发转的构造演化过程。主要发育地堑、半地堑、铲形断裂、坡坪式断裂、滑动断阶等伸展构造样式;以及断弯褶皱、断展褶皱、挤压背斜、断背斜、正反转等挤压型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