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共振三波的一个周期作为湍流边界层近壁区相干结构的初值,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对有压力梯度,包括定常压力梯度和变压力梯度作用下相干结构的演化进行了研究,得出其各种特性的变化与实验观测到的结果一致。压力梯度对相干结构初始扰动波的选择以及演化过程都起作用,相比之下对前者的作用更大。条纹结构和流向涡之间有某种内在的紧密的联系,可能是产生流向涡的起因。  相似文献   

2.
通过二维射流混合层中相干时间尺度的测量,对声激励不稳定波增长过程及破碎点后的相干特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相干时间尺度在基波和第一亚谐波增长区较大,在破碎点后突然下降并在下游呈逐渐减小趋势。增加声激励强度可使不稳定波增长区的相干时间尺度增大,并对小游的流动结构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气固两相混合层卷起过程的直接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设定混合层卷起过程的流场初始条件下,应用拟谱方法和Lagrange方法对时间模式的两相湍流混合层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求解流场的瞬态涡量场和颗粒场,分析流场不同类型涡结构的拟序特征,定性研究不同大小的颗粒在混合层中受流场涡结构的影响,描述了不同Stokes数颗粒的扩散规律和浓度分布.  相似文献   

4.
杨琴  符松 《中国科学(G辑)》2008,38(3):319-336
应用本征正交分解(POD)技术对超音速平面混合层直接数值模拟流场进行了分析.比较了POD方法中不同内积形式的特点及其对结果的影响,发现所研究的流动中脉动流场所占的总能量比例非常小,其POD能谱收敛非常缓慢,能量分散在大量模态中.低阶POD模态的形态显示超音速混合层中也含有与低速混合层类似的展向涡系结构和斜结构,只是这些结构所占的能量比例比低速混合层要小得多,并且这些结构的形态相对独立于观察者的运动速度.随着流动维数和对流马赫数的增加,POD能谱进一步变宽,低阶模态的结构也更加复杂,流动更加紊乱。  相似文献   

5.
通过数值求解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模拟了三维可压缩双组分混合层问题,着重研究了双组分密度比和可压缩效应对混合层发展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密度比的增大,混合层扰动增长率降低.在混合层发展初期,可压缩性作用尤其是斜压效应对旋涡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在混合层发展后期,可压缩性影响减弱,旋涡的拉伸扭转效应占主导作用.同时,还分析讨论了可压缩混合层中湍流的转捩及拟序结构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为了考查不同波长的初始扰动对二维时间发展混合层流动与噪声的影响,采用直接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多尺度展开技术从耦合双分布函数玻尔兹曼方程中恢复出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融合特征边界条件与玻尔兹曼方程来满足边界的无反射特征;运用高精度的时空离散格式求解玻尔兹曼方程并直接模拟了5种不同工况下的时间发展混合层。结果表明:高频扰动主要控制混合层中旋涡的对并和缠绕,低频扰动主要控制旋涡的迁移和旋转;涡对的演化过程类似于一个旋转的四极子源模型;扰动能以平面波的形式向远场辐射并且以当地声速传播。该结果可为混合层湍流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时间模式的直接数值模拟得到来流Mach数为4.5, Reynolds数Reθ = 1094的充分发展平板湍流边界层的流场数据库. 采用实验研究中常用的检测方法对此流场进行相干结构检测, 发现超音速湍流边界层近壁区同样存在相干结构. 分析了Mu-level法、第二象限法和VITA法三种条件采样的检测结果, 发现Mu-level法检测到的是低速条纹, 第二象限法检测到的是低速条纹的上升部分, VITA法检测到的则是从低速条纹区到高速区的交界区. 尽管三种方法检测到的是不同的区域, 但它们都伴有准流向涡结构.  相似文献   

8.
超声速混合层(Mc=0.5)流动现象的实验观测和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和计算均能获得混合层流动失稳结构的参数,但以往两种研究方法所获结果缺乏对比验证.我们用NPLS(Nano-Based Planar Laser Scattering)流动显示技术和二维DNS方法研究了Mc=0.5(M1=3.5/M2=1.4)的超声速混合层流动.从实验照片测量了混合层流动在无附加扰动和施加谐波扰动下流动结构波长,与二维DNS计算结果差异均在1%以内.两种方法的结果得到了相互验证.实验测量了结构的对流输运速度,证实对于超/超混合层流动,满足Mc,2〈Mc,1关系.实验照片清晰记录了大涡拟序结构的演化过程,如混合层流动的对并和间歇现象.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深对复杂流动混合现象的认识,为化工设备设计提供理论基础,用大涡模拟方法对可压缩气体混合层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了混合层流动的三维瞬态发展过程以及流动过程中涡的产生、生长、破裂以及涡列的形成与各涡的合并过程,揭示了可压混合层三维演变过程中同样具有自相似性,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通过对混合层初始状态条件下不同扰动和不同初始速度比的计算表明:随机扰动量对混合层的失稳演变过程影响最大,而大混合层速度比同样可使混合层失稳加剧并提前.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一维湍动能模式对南海南部的SST及混合层进行数值模拟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TKE模式能够模拟南海部的海表面温度SST以及除南海南部5月中旬以外的上混合层深度随时间变化基本特征。在5-6月,SST的日振荡主要依赖于短波辐射的日变化,风的混合作用抑制了SST的日周期振荡。春季夏季风爆发期间,南海海面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与短波辐射和风应力相比较,是一个对SST的混合层影响较小的量。在春季南海部,短波辐射作用能使SST升高的最大值约为4℃;潜热和感热通量能使SST的下降的最大值为3℃。风应力对南海混合层深度随时间变化趋势起着决定的作用,并能使其深度加深20-30m,而短波辐射则使混合层的深度变浅2-3m,潜热和感热通量会使混层的深度加深1-2m。在春季南海南部,热通量对混合层深度的影响与风应力相比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