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美国同联合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联合国一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美国是联合国的发起者与组织者之一、联合国的总部所在地、以及联合国财政预算的最大支持者。在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联合国成了美国推行外交政策的中心舞台。倡导建立联合国建立联合国以取代早已名存实亡的国际联盟、维护世界和平的设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提出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是这一设想的积极倡导者。1941年8月  相似文献   

2.
本书原名“现代日本历史”,是日本青木书店出版的。中译本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部分和战后时期专门论述“冷战”、北大西洋公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美国侵朝战争、殖民体系危机、帝国主义矛盾等与本书主题关系不甚密切的部分略去不译,使留下的部分成为一本专门论述战后时期日本各方面情况的专书。中国人民是关心日本的,不仅因为中日两个鄰国关系密切,而且因为日本人民在世界和平事业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本书正是全面地、有系统地把战后日本的情况介绍给中国读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财阀和军阀使中国和亚洲其他被侵略的国家遭受极重大的牺牲和损失,也使日  相似文献   

3.
一、太平洋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点——太平洋成了全面的战场,太平洋的战略形势改变了——战争也造成了太平洋上政治形势的改变。二、剧变的起点:日本帝国的没落:怎样处置战后的日本?——谁是战后远东的“安定势力”?——日本的法西斯侵略势力会不会复活? 三、战后远东的国际关系:美苏两大势力的对立和合作——美国对英法关系的演变——殖民地民族运动的崛起——战后远东国际关系中的中国。  相似文献   

4.
5月31日钱其琛外长应邀在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发表重要讲话,全文如下: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 应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邀请,我有机会同诸位见面,感到很高兴。年复一年,世界各国的政治家们聚集在联合国大厦,纵论天下大事。战后四十多年来,人们谈得最多的是战争与和平问题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马歇尔主要从事了两项外交活动:赴华调处与推行欧洲复兴计划。调处国共矛盾是美国政府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从维护美蒋战略关系的稳定而做出的重要选择,它是实现“伟大的美国梦想”的全球战略的关键步骤,复兴欧洲计划是从维护战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而采取的重要行动,亦是美国当局在全球战略的计划中的既定一步棋。两个方面可以说都是战后美国外交不可缺少的环节,是美国外交的一体两翼,均为着支撑一个战后美国为主的世界体系而展开的重要外交攻势。  相似文献   

6.
英美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形成了所谓“特殊关系”,这一关系在苏伊士运河战争中遭到损害,有人甚至断言这一关系已告结束。本文从战后英国外交的大致活动得出英美外交关系中的特殊性非但没有结束,反而进一步得到强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在第十九届联合国大会上,苏联代表发言支持美国关于成立一个联合国“維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員会”的主张。今年3月26日在該委員会的第一次会議上,苏联首席代表費德林再次声明苏联願意协同美国建立一支“联合国武装部队”。美苏为什么要建立所謂“联合国常設部队”呢? 美国一貫利用“联合国部队”进行侵略美帝国主义一貫把它所控制的联合国、特别是“联合国部队”当作一个重要的侵略工具。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在1944年8月举行的筹建联合国的会議上,美国即提出建立“联合国部队”的主张。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帝国主义力图把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联接点、具有丰富資源的印度尼西亚納入它的势力范围,为此使用了各种阴謀手段,广泛地渗入印度尼西亚。早在一九四三年,印度尼西亚尚未独立,美国就同荷兰签訂“特别协定”,規定将西伊里安海軍基地让予美国,战后“共享开发”該地区的石油和鈾矿資源。战后初期,美国又通过“馬歇尔計划”向荷兰輸出一亿四千零九十万美元的“援助”,使荷兰  相似文献   

9.
<正>纪念之年2015年注定是个纪念之年。年初我们纪念了雅尔塔会议70周年,那是二战历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节点,决定着战后世界的秩序。接着我们纪念了万隆会议60周年,那是战后国际秩序经历重大变化的一次体现。现在我们正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马上我们还要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成果——联合国成立70周年。可以看到,所有这些纪念,都指向一个目标:战后世界秩序的形成、演变、转型以及与中国的关系,包括中国在这个秩序形成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全球化发展的产物,更是全球化历史的体现。迄今为止的全球化历史经历了地理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和全方位全球化发展三个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球化历史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型,全球化的内容和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而人们应对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矛盾和冲突仍沿袭传统的观念和方式。这种观念和方式与客观历史发展需要的不协调激化了矛盾,引发了20世纪前期世界性的大动荡,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其极端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警醒了世人,战后人们逐渐探索适应全球化历史新时期需要的新观念和行为方式,构建和完善较为合理的全球性体系,从而推动了全球化历史进入了全方位全球化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刘应峰 《今日科技》2004,(11):32-33
“现代物流”(logistics)一词最早在1927年由美国学者R.Borsodi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应用物流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解决军用物资供应,取得良好效果,战后这一管理模式被推广到商界并逐渐普及。1960  相似文献   

12.
8月20日,美国向阿富汗、苏丹使用武力。美国对外使用武力并不新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越南战争失败前,是战后美国对外用兵的第一个高峰期。据统计,从1946年~1975年的近30年间,美国为干涉他国内政而使用武力的事件达215次。由于越战失败,70年代后期,美国对外用兵大为收敛。但1981年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上,无论是民航机还是军用机,其性能与质量均以美国研制的为优,而波音、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和洛克希德三大公司又是美国飞机制造业的台柱。本文将对该三家公司及其主要产品作一简单介绍。波音公司今天世界上(苏联除外)所使用的五千多架民航喷气机中,波音公司(Boeing Company)生产的飞机就占了将近四千架。波音公司於1916年在美国西雅图市附近成立,有65年历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名的B—17和B—29轰炸机就是在该市生产的。战后又生产了B—47和B—52喷气轰炸机,其中B—52  相似文献   

14.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曾先后担任过美国陆军参谋长、总统特使、国务卿和国防部长等军政要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美国军事战略和外交政策具有非同寻常的影响,而福雷斯特·C·波格所著《马歇尔传(1945—1959)》,则是美国学术界近年来关于这位历史名人的最重要的政治传记。  相似文献   

15.
正主流依然秉承宪法和教育基本法精神历史教科书反映一个国家的历史态度。战后日本的历史教科书一直不那么消停,除了众所周知的政治因素外,也与学校历史教育自身的性质相关。学校历史教育应反映一个国家或民族具有正面影响力的共同记忆,体现人类文明的进程和发展趋势,而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对此却面临着两难选择。就前者而言,日本自身的"近代文明"始终伴随着一部对外侵略史;就后者而言,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都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它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也就是说,日  相似文献   

16.
在伊拉克战争结束、美英和国际社会面临战后重建和政治整合之际,最新解密的美苏档案为我们勾勒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时战胜国对战后利益做出安排时的场景。  相似文献   

17.
2月12日出版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就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十六年中所进行的裁军谈判,作出了下面的统计:1946—49年:联合国的裁减核武器谈判进行了三年以上,开了207次会,没有得到协议。1947—50年:联合国普遍裁军谈判,开会51次,没有得到协议。  相似文献   

18.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联合国随之诞生。至今联合国已度过了50个春秋。二战胜利和联合国诞生,是两件密切相关的历史性的伟大事件。联合国是人类在“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后”诞生的,它的成立体现了战后各国人民渴望持久和平和要求永久免除世界战争灾祸的坚强意志,反映了人类共同建立一个和平、平等、合作和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理想。联合国的诞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战后世界出现的一个历史性进步。联合国宪章为人们描绘出一个美好世界的蓝图。  相似文献   

19.
抗战后,中美经济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和美国对华贸易及投资。美国对华经济援助是抗战后中美关系的一个焦点,其内容包括继续实施租借法案、联总物资输华和1948年援华法案。美国对华贸易及投资由于未能纳入良性发展轨道,最终只能黯然退场。这一时期的经济活动充分体现了中美政治关系对经济关系的制约以及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经济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之间不仅在经济利益上层开了尖锐的斗争,而且在战略控制权上也进行着紧张的斗争.这是战后美英矛盾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情况的产生是由于美国急于建立世界霸权.就是美国'预定要用暴力与新战争来建立美利坚世界帝国,其规模将超过历史上征服者曾经建立过的一切世界帝国.凡此一切,都不过是表示企图把整个世界变为美帝国主义底殖民地,把各个自主国家中的人民变成亡国奴.'(马林科夫:'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三十二周年')怀抱着这种野心的美帝国主义,认为必须剥夺英国所已经控制了的战略地位,并由美国来加以掌握,以确保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绝对优势的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