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浅论《高祖还乡》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祖还乡》是元代散曲作家睢景臣的一套散曲,这套散曲以一个乡民的心思和口吻对封建皇帝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表现了劳动人民对封建统治的无比憎恶和极度鄙弃。这样的主题思想在历代学作品中较为少见,表现了尖锐的针对性和独特的深刻性。怎样理解它的主题,如何具体分辨历来的争议,本逐步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对元人睢景臣的套曲《高祖还乡》,历来评价很高,赞誉甚多。在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朱东润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王力的《古代汉语》、《辞海》肖善因的《元散曲一百首》等著作中,都认为套曲作者是站在人民的立场,揭露、嘲讽了汉高祖发迹前的丑恶行径和无赖嘴脸。从而撕下了他“神圣尊严的外衣”。认为是元曲中最优秀的作品。 我认为以上评价忽视了一个极重要的问题,因而带有很大的偏颇和片面性。下面谈谈我的一点浅见,并就教于各大家。 以上诸家认为,《高祖还乡》的深刻意义,在于它把批判矛头直接指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因而具有很高的思想性,是站在人民的立场的。我认为:不能笼统地认为只要骂皇帝就是思想性很强,就是站在人民的立场,而要从具体分析作品出发,看它怎样骂,骂些什么,才能决定它是站在人民的立场,或是站在其它立场——如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因为矛盾斗争也可能狗咬狗而大骂皇帝,要是他并没有代表人民的利益去骂,当然不能认为他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因此,评价作品的思想性、人民性应以作者的立场为依据。下面让我们试析一下作品的内容以探索作者的立场。  相似文献   

3.
《高祖还乡》是元代散曲作家睢景臣的一套散曲,这套散曲以一个乡民的心思和口吻对封建皇帝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表现了劳动人民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憎恶和极度鄙弃。这样的主题思想在历代文学作品中较为少见,表现了尖锐的针对性和独特的深刻性。怎样理解它的主题,如何具体分辨历来的争议,本文逐步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拙稿《对〈高祖还乡〉评价的一点不同看法》,在《下关师专学报》一九八四年二期上登载后,承蒙马伟同志瞩目,并撰文《略论睢景臣的〈高祖还乡〉》(载《下关师专学报》一九八四年第三期)与我商榷。拜读马伟同志文章后,颇得启迪,其中如对历史人物和艺术形象的关系,对把《高祖还乡》置于特定的历史时代进行评价的看法,都不乏见地。不过,我感到就这两个方面仍有许多值得探讨的东西,在此不揣冒昧,愿抛砖引玉,谈点不很成热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中华书局标校本《新唐书》、《旧唐书》经过校勘和标点,使用起来方便多了。但由于条件的局限,校勘标点方面仍觉有美中不足之处。现将本人在使用该书时的读书心得贡献于右,以供将来重新整理两书时参考,每条下所附册、卷、页,均依标校本,不另注。 1、《旧唐书·高祖纪》(第一册一卷,二页): (隋大业十三年)五月甲子,高祖与(王)威、(高)君雅视事,太宗密严兵于外,以备非常。遣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告威等谋反,即斩之以徇,遂起义兵。 按:“开阳府”,《旧唐书·刘政会传》、《刘文静传》、《新唐书·刘政会传》等处均作“鹰扬府”,《册府无龟》卷三0九·宰辅·佐命二,卷三四五·将帅·佐命六亦作“鹰扬府”,此处当出校。 2、《新唐书·高祖纪》(第一册一卷,一六页): (武德六年夏四月)癸酉,裴寂为尚书左仆射,萧瑀为右仆射,封德彝为中书令,吏部尚书赵恭仁为中  相似文献   

6.
中唐时代,曾师从韩愈的李翱,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积极参加古文运动,排斥佛老,更是功不可没。因而,清人倡“唐宋十大家”之说,在传统的“唐宋八大家”基础上,增添李翱、孙樵两位唐人。 李翱字习之,卒溢“文”,人称“李文公”。身后何人为其编纂文集,已不可考。他的文集或称作《李翱集》,欧阳修曾书其后(《居士外集》卷二三);或名曰《李文公集》,王安石曾书其后(《临  相似文献   

7.
《光绪永嘉县志》在讲到明代永嘉知县时,认为其中的卓越、文林、刘逊、林廷献“四公皆治行卓然,而刘为最”,对刘逊的永嘉之治作了高度评价。可是限于体例,除一段简短的传记外,不可能更多地记载刘逊在永嘉的事迹。而闲史》卷一八①虽有《刘逊传》,但所载又是他离开永嘉知县之任后的史实。近年来。我们有较多的兴趣例览了地方史资料,认为县志对刘逊的评价并没有过份。有感于此,本文试就他在永嘉知县任上的治绩,作一番粗略的钩稽。《永央县志》卷十“名宦·刘逊传”,据其所注,是据《嘉靖府志》为其立传的。传文如下:刘逊,字时让,…  相似文献   

8.
《旧唐书·窦威传附窦抗传》曰:“抗字道生,太穆皇后之从兄也,隋洛州总管、陈国公荣之子也,母,隋文帝万安公主。”此语误处颇多,中华书局点校本失校。考《隋书》卷三十九《窦荣定传》:“父善,周太仆,季父炽,开皇初,为太傅”,“其妻则高祖姐安成长公主也”,有三子,长子为窦抗。《旧唐书·窦威传》云:“父炽,隋太傅”,《周书》卷三十《窦炽传》亦明言窦炽之兄为窦善,有子荣定。可见《旧唐书》中“窦荣”实为窦荣定之误。《隋书》中“安成长公主”一词出现三次,其中《高祖纪上》两  相似文献   

9.
阮元是清代中后期号称“三朝(乾隆、嘉庆、道光)元老”的封疆大吏,又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文献大师。原籍江苏仪征,生于淮左扬州,系扬州学派的中坚人物。他曾先任浙江学政,后任巡抚,长期客居杭州。《清史稿》卷三百六十四有传。萧一山在《清代通史》中称他是“清代羽翼经学之功臣也,而其学识之博,则王昶朱筠辈所远不逮”。由于阮元勤于思考、刻苦钻研,又能做到谦虚谨慎,博采众家所长,因而在经史、训诂、文字、金石、校勘、历算、舆地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阮元一生著述宏富,有《攀经室集》58卷、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茅盾对在新文化先驱中涌现出来的“四位久已不见了的作家:利民、王恩玷、朴园、李渺世”给予了足够的评价。对其在文坛上突然“失踪”,誉为“象慧星似地一现就不见了。”关于王思玷,茅盾说:王思玷写过七八篇.最早的一篇是发表在《小说月报》十二卷十二号(应为十二米九号.笔者)征文栏的《风雨之下》,到一九二四年以后就不见他了……王思玷大概是山东人,(我记得他的稿子都是从枣庄寄来的)……接着.茅盾对王思玷的《偏枯》等作品,逐篇作了评述。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王思用的《偏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