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进行了6个足尺PC(预应力混凝土)平板-T形柱节点试件在竖直荷载作用下的冲切性能试验.其中,5个试件的平板中配有无粘结预应力筋,1个对比试件的平板中配普通钢筋.通过试验阐述了节点试件的破坏特征.结果表明:所有试件都产生弯曲冲切复合破坏特征;当接近极限荷载时,预应力筋的应力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未达到其极限强度;在保持一定的延性的条件下,平板中的预压应力可提高节点的冲切承载力和刚度.文中还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临界截面的形状和节点弯曲破坏的位置,最后采用美国ACI规范和我国规范所推荐的计算公式对上述节点的冲切承载力进行了验算.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6个足尺平板-T 形柱节点试件的冲切性能试验.阐述了平板-T 形柱节点的冲切受力性能和破坏特征分析了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变化特点以及板暗梁面筋和抗冲切箍筋的应变发展特点对比了试件的极限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施加一定预压应力的试件具有较好的抗冲切受力性能增加预压应力和平板厚度可提高节点的冲切承载力。 相似文献
3.
在6个无粘结预应力砼(PC)平板一T形柱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加栽试验基础上,描述了各试件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性,分析对比了T形柱截面参数和不平衡弯矩加栽方向对该节点刚度、承载能力退化和耗能能力、变形恢复能力的影响,并对该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节点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T形柱腹板长度c 对节点的抗震性能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用"大空间钢管混凝土板柱高层节能住宅结构体系"中设计的板柱节点,常规设计的板柱结构,一般都采用钢筋混凝土板柱。近年来,钢管混凝土板柱由于其卓越的力学性能,逐渐代替钢筋混凝土板柱应用到工程实践中[1]。但无论哪种类型的板柱,其节点设计都选用刚性节点。这类节点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会产生附加弯矩和剪力,降低自身的抗冲切能力。节点成为抗震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拟设计了两组节点为铰支撑的板柱节点,通过试验研究铰支撑节点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板柱节点被设计成两种不同柱截面形式,试件缩尺设计为2100 mm×2100 mm的钢筋混凝土板,该节点在钢管柱外表面焊有悬挑50 mm钢托板,以实现钢管混凝土板柱结构的铰接节点。通过板柱试件的冲切试验,采集了大量有价值的钢筋、托板、砼等应变数据,为该系列节点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型钢混凝土板柱节点的抗冲切性能,考虑型钢布钢形式、板纵筋配筋率、混凝土强度、板厚及型钢含钢率等参数变化,设计制作了12个1/5缩尺试件.通过竖向单调加载试验,研究试件的破坏过程及破坏模式,分析荷载-挠度曲线、极限抗冲切承载力、延性系数及耗能能力.结果表明,型钢混凝土板柱节点具有明显的延性破坏特征,其极限抗冲切承载力、延性性能及耗能能力普遍优于钢筋混凝土试件.并且随着型钢布置数量、板纵筋配钢率、混凝土强度、板厚及型钢含钢率的增加,节点的抗冲切承载力均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此外,借鉴现有规范推导出了型钢混凝土板柱节点的极限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新型钢管混凝土板柱节点抗冲切性能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借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提出了该节点抗冲切的计算公式和设计建议.该节点保持平板楼盖的连续性,在柱头附近局部加厚楼板形成柱托板,并在托板内设置环向钢筋,避免节点区因钢管不连通而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8.
板柱节点被设计成两种不同柱截面形式,试件缩尺设计为2100 mm×2100 mm的钢筋混凝土板,该节点在钢管柱外表面焊有悬挑50 mm钢托板,以实现钢管混凝土板柱结构的铰接节点。通过板柱试件的冲切试验,采集了大量有价值的钢筋、托板、砼等应变数据,为该系列节点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无粘结预应力框架梁钢管混凝土柱结构体系,是指建筑物水平结构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框架梁,竖向结构采用钢管混凝土柱的新型结构,可减少梁(柱)截面,提高梁(柱)的承载力,将二者有机结合,则更具有结构优势。 相似文献
10.
集中荷载作用下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无粘结预应力梁的特点 ,对集中荷载作用下抛物线布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和连续梁进行对比试验 ,分析了它们的受弯性能。结果表明 ,合理配筋的两跨同时对称加载的连续梁能在形成充分塑性铰后而破坏 ,无粘筋极限应力增量有所提高 ,而连续梁的极限承载力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板及基础冲切承载力随混凝土强度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中提出了一种参数影响评估方法。并从国内外大量冲切试验资料中,提出以混凝土强度为唯一变量的18组试验数据,用于考察板及基础抗冲切能力随混凝土强度的变化规律。评价中外规范公式的适用性,共计71个试件中,包括普通钢筋混凝土平板及柱下单独基础,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板和带边界约束板等多种类型。混凝土立方强度fcu约在12-123MPa间变化,参数评估及可靠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规范公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估计过高,英国标准及CEB模式规范所采用的形式fcu^1/3能合理反映冲切承载力与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关系。值得我国规范修订时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进行了6个十字形柱-板柱连接(其中3个未配置、3个配置了抗冲切锚栓或箍筋)和2个对比方柱-板柱连接的冲切试验,研究了异形柱-板柱连接的冲切受力特性,同时将锚栓和箍筋的抗冲切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方柱-板柱连接试件相比,在柱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异形柱-板柱连接试件具有较高的抗冲切承载力.抗冲切钢筋可以有效地提高板的冲切承载力和延性.在改善延性方面,锚栓比箍筋更有效.另外,将国外几个主要规范ACI318、BS8110及MC90关于非矩形荷载面冲切临界截面周长的规定进行了比较,从试验结果看,规范ACI318的取法更合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现有试验结果的系统统计分析,研究了钢纤维类型和钢纤维含量特征值对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板抗冲切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分析了钢纤维对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增强效应与钢纤维对钢筋混凝土板抗冲切承载力的增强效应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板抗冲切承载力计算建议,供修订我国的《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及工程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4.
符霞辉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0(Z1):112-115
首先介绍无粘结后张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流程,接着总结出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为了保证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能顺利张拉,本文同时也论述了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砼结构能顺利张拉前的裂缝控制. 相似文献
15.
对采用外粘玻璃纤维布加固震损柱的抗剪性能和抗震效果进行了专门研究.共用10根柱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其中2根在原始状态下进行试验以确定其破坏模式,另8根柱预裂后粘贴玻璃纤维布进行修补,然后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未加固柱的抗剪强度和延性都比较低,加固后柱的抗剪承载力显著提高,变形性能明显改善.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加固柱抗剪能力的分析方法,试验结果和计算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延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6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研究了影响其延性的主要因素:非预应力筋配筋率、预应力筋配筋率、跨高比和荷载作用方式。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受拉区非预应力筋配筋率和预应力筋配筋率的增大,梁的延性逐渐减小;随着受压区非预应力筋配筋率的增大,梁的延性逐渐增大。荷载作用方式对梁的延性有一定影响,跨高比对延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依据试验结果建立了位移延性比与综合配筋指标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