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腹地的麻扎塔格剖面出露了连续的晚新生代地层,深入研究其沉积环境对认识塔里木盆地西部沙漠的形成演化有重要意义.对剖面全部样品进行粒度测试,应用粒度分布函数拟合方法进行粒度组分分离,依据组分的粒径/含量-频率变化,结合岩性判断,系统分析了沉积序列粒度组分的成因.粒度组分分析结果显示:风成沉积中超细粒、细粒粉尘、粗粒粉尘、风成砂组分粒径范围分别为1.9、1.9~8.6、8.6~33.3、33.3~270.0μm.湖相沉积常呈双峰分布,湖相悬移粒径为2.4~8.6μm,含量60%,叠加超细粒组分;河流沉积中河流砂粒径270.0μm.剖面620 m处大套风成砂沉积出现,对应3.4 Ma风成组分含量显著增大,指示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出现,420 m后风成砂沉积占据主导,对应2.8 Ma之后风成砂组分含量及粒径显著增大,指示沙漠环境进一步扩张.3.6 Ma以来河流组分含量阶段性增大,指示了多期河流发育,可能与青藏高原隆升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粒度分析法,分别对东北地区的中部和南部的黄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部辽东半岛的黄土有两个物源:近地面西北季风吹来的滨海沉积物组成黄土中的粗粒组分;中纬度高空西风带来的中亚地区沉积物主要构成黄土中的细粒组分,且以近源搬运为主。中部长春的黄土则为河流洪积、冲积物原地风化而成,颗粒较细。本文对东北地区黄土的研究丰富了我国黄土类型的研究内容,同时为恢复东北地区第四纪环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因子分析法处理沉积物粒度数据,并依据系统聚类方法将九龙江河口区的现代沉积环境划分为3个亚类:Ⅰ类沉积区沉积物粒度粗,分选差,推移跃移质组分含量高,跃移组分双跳跃,代表往复性高能环境;Ⅲ类沉积区沉积物颗粒细,分选相对较好,推移跃移组分少,悬移组分含量高,代表持续而稳定的低能环境;Ⅱ类沉积区特点介于两者之间,属于过渡性沉积环境.各类亚环境特点符合前人对本区水动力及泥沙运动的研究结果,说明因子分析和系统聚类方法是划分沉积环境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龙洲丹霞地貌沉积物岩性及粒度特征,为西北干旱地区及其它区域丹霞沉积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龙洲丹霞地貌沉积物岩性特征,并用激光粒度仪进行粒度测定。结果龙洲丹霞地貌沉积物是由多种组分叠加组成,主要以中砂为主,不同层位夹杂其它组分。沉积物粒径值较大,平均粒径(Mz)为375μm,而且粒径值随深度变化复杂,整体韵律变化明显。结论区域沉积物物质来源与搬运方式相对单一,以河流砂沉积为主,同时还伴随风力作用的沉积。  相似文献   

5.
粒度分析在区分沉积环境、判定物质输运方式、判别水动力条件和分析粒径趋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沉积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采用cosθ矩阵分析、判别分析、Q型分析、R型分析和对应分析等多种数值分析方法,结合岩性特征对河北邯郸HZ-S孔第四纪沉积物进行粒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沉积物形成于搬运营力单一,水动力平稳低能的河湖相沉积环境.沉积物主要以跃移和悬移方式搬运.沉积物主要为均匀悬浮沉积;②数值分析在沉积环境分析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手段,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数值分析方法,相互补充印证,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6.
苏北近海平原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射阳海滩、兴化浅孔沉积物的粒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典型的海相沉积物频率曲线为单峰正态分布,主峰范围窄,集中在50~65μm,砂含量高达40%,粘土含量不到10%,概率累积曲线存在推移组分且占到5%左右,属海滩沉积;典型的陆相沉积物频率曲线为单峰偏负态分布,主峰范围较广,位于5~30μm之间,砂含量最大值仅11%,概率累积曲线中无推移组分,跃移占70%左右,属于静水沉积;最后,对比讨论建湖海陆过渡相不同层段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分析其沉积环境:434~395cm层段属于湖沼相沉积;395~295cm层段初步判断为泻湖沉积环境;295~150cm层段可能受到海水影响;150~110cm层段初步判断属于湖泊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7.
从各区域独特的地形地貌条件、距离粉尘源区的远近、不同的物源区以及不同的气候控制系统等动力机制因素出发,认为中国北方粉尘通量在空间上与北太平洋V21-146孔深海沉积物、日本Biwa湖湖相记录、全球冰量δ18O曲线所反映的古气候记录在万年时间尺度上一致,自西向东通量减少,显示出与源区的距离成反比的趋势;在时间尺度上,冰期时的粉尘通量明显高于间冰期的通量,冰期通量的变化具有高频波动的特征;现代尘暴粉尘的通量与黄土堆积期的通量相似,表明在末次冰期时大量的粉尘搬运大多是在尘暴状况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经野外观察和室内粒度分析,蒙古北部Shaamar剖面上部层段为弱古土壤层和砂层的互层;中部为2层古土壤层夹粒度相对较细的粉砂质细砂;下部主要为砂层,中间夹1层古土壤层.经分析Shaamar剖面风成沉积物应该是近源的,以低空悬浮或跃移为主要搬运方式.邻近的Selenge河洪泛平原是Shaamar剖面风成沉积的最主要物源.沉积物的粒度参数在纵向上明显地分为3段,即末次冰期沉积物粒度最粗,中晚全新世次之,而冰消期和早全新世沉积物的粒度最细.说明蒙古北部走廊地带近地面盛行风速在末次冰期时最大;冰消期至早全新世近地面的风速减小;而在中晚全新世,平均风速再一次增大,但略小于末次冰期.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北黄海北部特色滩涂型海洋牧场建设,本研究对北黄海大鹿岛附近海域海洋牧场本底地质环境开展调查评估,利用高分辨率声学探测设备获取研究海域的精密水深数据和浅地层剖面数据;利用现场和实验室结合的方法测定海水理化参数;利用筛析法、激光粒度仪测试方法确定沉积物类型和粒度特征,最终通过分析研究区海底地形地貌、海水水质状况和沉积物分布特征对本底地质环境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目标海域测量水深为1-29 m,平均水深为16 m,海底地形整体表现为平缓的近岸缓坡,地貌以水下侵蚀堆积地貌为主;海底浅地层剖面中U1声学地层清晰连续,全区可追踪,厚度约6 m且变化不大;海水水质良好,主要处于Ⅱ类海水水质标准;表层沉积物类型均为砂,沉积物组分变化不大,砂组分占绝对优势,表层沉积物空间分布主要与沉积物物源条件及辽南沿岸流、海域潮流等因素有关。综合分析认为,北黄海大鹿岛附近海域水深适宜,地形较为平坦,水质环境良好,以砂质浅滩沉积为主,适于滩涂型海洋牧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土壤风蚀中粉尘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土壤风蚀中粉尘释放模型研究中缺乏不同粒径颗粒流量与地表颗粒粒径组成间联系描述的现状,对由黏土和沙粒组成的类土壤地表进行风洞实验,实验中依据黏土质量份额的不同准备了6种类土壤混合颗粒分别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由于黏土颗粒和沙粒分别做悬移和跃移运动,其质量流量廓线形式也完全不同.风蚀过程中做跃移运动的不同粒径沙粒的质量流量廓线在对数.线性坐标中都呈直线,且其斜率近似相等.风蚀过程中沙粒输运率随地表黏土颗粒质量份额的变化而改变,粉尘输运率与沙粒输运率的比与它们在地表的质量比成正比.每一粒径组分的输运率占沙粒总输运率的份额与地表中该粒径组分占总沙粒的质量份额成正比,比例系数只与该粒径组分的粒径有关.通过本文的实验结果可以将粉尘以及不同粒径沙粒组分的输运率与它们在土壤地表中的质量组成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